麦冬为百合科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布,中国南方等地均有栽培,夏日开花,秋冬时节成果。麦冬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麦门冬,被列为上品。麦冬的别名许多,虋(音同门)冬、麦门冬、不死草、余粮、不死、寸冬等。陶弘景解说为:“ 根似穬麦,故谓之麦门冬。”
李时珍对麦门冬之名有另外一种解说:“麦须曰虋,此草根似麦而有须,其叶如韭,凌冬不调,故谓之麦虋冬,及有诸非、忍冬诸名。俗作门冬,便于字也。能够服食断谷。故又有余粮、不死之称。”李时珍也以为麦冬的根似麦有须,它的叶子长得像韭菜,而且凌冬不凋,因而又有忍冬之名。关于余粮的名字,是因为它能够食用,因而得名。
成书于清代的园艺学专著《花镜》里边关于麦冬形状的记载很具体:“丛生一圈,叶如韭而更细长,性柔韧,色碧绿鲜润。植之庭砌,蓬蓬四垂,颇堪清玩。”能够看出,在当时麦冬已经成为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
说到麦冬,必不可少要说到山麦冬。两者叶子性状很相似,不仔细看的话还真的不容易辨认。两者都是百合科,麦冬为沿阶草属,山麦冬为山麦冬属。从他们的花葶来差异,山麦冬的植物花葶一般直立伸直,且高于叶子,叶子呈现革质,花丝与花序较长。麦冬花梗下弯,花葶比细叶短得多,花丝与花序较短。其次,山麦冬的花样一般为淡紫色或者蓝色,而麦冬的花为白色或淡紫色,并不太起眼。还有一个最显着的差异,到了果期的时分,山麦冬成熟的浆果颜色为紫黑色,而麦冬的成熟浆果为蓝色,是那种亮宝石蓝色,让人一眼看上去就爱不释手。
第一次见到麦冬果实的时分真的被惊艳到了。不起眼的草丛中,半掩着一串如蓝宝石手串样的麦冬,麦冬的花序本来就比较短,且花序下垂,结了果实,也是害臊的埋在怀中,并不炫耀那喜人的宝石蓝。我专门去草丛里寻找过麦冬的果实,一点一点地翻开掩盖的叶子,一串蓝宝石色的果实露了出来,和暗绿色且细长的叶子方枘圆凿,这般不起眼的小草竟然能有如此漂亮的果实。转念一想,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叶子的掩盖,这些果实才干免于被人损坏。拍完照以后,轻轻地再次掩盖上那些果实,希望不要有人再来打扰它们,明年能够发芽,长出更茂盛的新苗来。
中医以为,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成效。著名的益气养阴名方“生脉饮”,就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组成。《神农本草经》将麦冬列为养阴润肺的上品,言其“气味甘平,无毒。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本草纲目》记载:“古人惟用野生者。后世所用多是种莳而成。其法:四月初采根,于黑壤肥沙地栽之。每年六月、九月、十一月三次上粪及耘灌,夏至前一日取根,洗晒收之。其子亦可种,但成迟尔。浙中来者甚良,其叶似韭而多纵文且坚韧为异。”
麦冬性寒质润,滋阴润燥效果较好,同时还有养胃的成效,天气干燥时,取适量枸杞洗净,与粳米一起煮粥,有很好的滋阴润燥效果。(邓海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