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黄”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多用来指代某人枉顾事实,没有根据地随口乱说,一般认为这个成语源于王衍。王衍是魏晋时期人,喜欢老庄哲学,善于清谈,但因学问有限所讲的话时常前后矛盾,为了自圆其说常常随意更改。晋代孙盛《晋阳秋》中记载了这件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这里用的就是随口乱说之意。就这样,“口中雌黄”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成语“信口雌黄”。
雌黄、雄黄与中医药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中药材大多来自植物与动物,也有少部分来自矿物,常见的就有蒙脱石、砒霜、雄黄等。从化学角度讲,雌黄属于单斜晶矿石,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砷,多属于火山喷发的产物,有剧毒。因雌黄与雄黄共生,故有“矿物鸳鸯”的说法。
雌黄、雄黄均属于矿物,人们很早就发现了其毒性,雄黄与中医药联系在一起始于魏晋时期,这与当时在一些群体中流行炼丹、服食五石散有直接关系。魏晋时期盛行清谈与炼丹修仙,雄黄常被用于炼丹。通过服食丹药求长生不老,不但不可能如愿以偿,反而还有生命危险。然而在炼丹过程中,雄黄的药用价值却得到了进一步发现与应用。雄黄也通过这种方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民间用雄黄治病多用散剂,以之治疗蛇咬、蜂虿、毒虫叮咬等。《本草纲目》肯定了雄黄在治疗疮伤方面的价值:“雄黄,乃治疮杀毒要药也……惊痫,痰涎,头痛眩晕,暑疟泻痢,积聚诸病,用之有殊功。”但指出其不是万能的,“而方士乃炼治服饵,神异其说,被其毒者多矣。”这是一种科学辩证的态度。
雄黄可入药,雌黄则有另一种价值,那就是被作为颜料来使用,那些上千年艳丽多姿的古建筑、古壁画中往往都含有雌黄的成分。雌黄本身颜色偏黄,与当时手工制成、以树皮等为原料的草纸颜色相近,如果书中字迹有误就以之涂改,对比就不那么明显。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载:“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尝校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之则字不没,吐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基于此,《颜氏家训》中就有一条“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许多中药原料本身有一定毒性,在制剂过程中要通过各种炮制手段将其毒性去除或降低,但有毒并不是其本身的错,关键要看如何使用。正如砒霜一样,虽然有剧毒,但可以用来治疗许多癌症病种,对雄黄也要辩证地看,虽然它不能让人得道成仙,但在帮助人们减轻病状、强身健体方面还是有益的。 (韦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