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下陷为不能摄血的失血证,如妇人崩漏、肠风下血以及虚久血痢等。笔者常用风药升阳止血,目的是使阳气上升,则脾胃有权,阳能统阴,其下漏之血,,亦能自止,最常用药物有荆芥、防风、白芷、藁本等。这些药,都是风药、升阳药,但同时又具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其止血作用则易被忽略。对中焦气虚的失血证,不能多用血分药,因为血药多属阴类,性能凝滞,非但不利于升阳,而且有李东垣谓之“降之又降”的弊端。
荆芥,一般用之发汗散风邪,是味解表药,但甄权认为其能“通利血脉,助脾胃”。李时珍则以其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防风祛风,通周身骨节,但又能“补中益神,匀气脉”,“主上部见血”,《经验后方》用治妇人崩中,称崇为“独圣散”。白芷疗风,发汗通窍,冶头面诸风,但《神农本草经》列其首功是“女人漏下赤白”,明朝有医家谓冶“肠风痔漏,止痛排脓”,甄权更谓治“女人沥血腰痛、血崩”。藁本除风止头痛,头面身体皮肤风湿,但亦冶“妇人疝瘕”、“通血”,李时珍认为其“治痈疽,排脓内塞”。由此可知,这些风药,对妇人病,尤其是崩漏的应用广泛,如《干金要方》中的白薇丸、秦椒丸,《兰室秘藏》中的柴胡调经汤、升阳举经汤等;《试效方》还专篇论及此类止血药。通过临床观察,证明其有良好的升阳止血作用,并能调经。如脾胃气虚明显,与补中益气药配伍;下血而又湿胜者,与风药配伍以胜湿,或少佐茯苓、泽泻,上下分消其湿;中虚又兼湿热者,略参泻阴火药;失血而血虚者,配以川芎、当归,养血止血。 (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