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营养师张劲翀将中医理论与西医营养学的知识相互结合,用“现代汉语”对一些晦涩难懂的中医术语做了全新解读,我们不妨来看看,他究竟是如何“翻译”中医的。
气血的解析
气为功能物质
血为营养物质
在中医典籍里,最常用到的一个词就是“气血”。很多人看到“气血”这个词,在直觉上首先想到是“气体和血液”。中医学的解释则是“气和血的统称”,这种只可意会却不明说的解释,在后世编译中医典籍时,又被加上了编者们不同的解读,如:“气血”中的气,在身体里又被分为宗气,卫气,营气,元气等。运行在血管内的叫营气,和血液的关系就是:气能行血,血能载气……
类似这样的解读,反而让人更加“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中医甚至变得更为抽象复杂了。
张劲翀的观点是:中医里的“气”其实就是功能物质,包括荷尔蒙、消化酶、电信号等,古人之所以认为气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皆因荷尔蒙、酶这一类物质太过微小,不在实验室中是看不到的。“血”则是构成我们身体细胞的各种原材料,“气”由“血”生,反过来又影响五脏六腑对“血”的提炼加工能力。“气”包含荷尔蒙和各种酵素等功能物质,而功能物质中还包含很多“信息”——健康信息和疾病信息,这些信息依附在功能物质(即中医里的“气”)上,以功能物质为载体,以经络为通道,以五脏六腑为靶向器官,对身体健康施加影响。
“气就像是战斗力,而血则是提炼出来的营养物质。”
张劲翀这样“翻译”后,“气血”是什么,“补气血”究竟是在补什么,就可知道得更清楚。
十二经脉解析
运输气血及代谢废物的“交通网络”
经络是什么?经络在哪里?经络有什么用?尽管中医的经络理论已形成了数千年,但这几个实质性的问题仍然众说纷纭,而患者对中医屡屡提及的“经络”,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张劲翀认为,经络其实就是身体营养物质及健康信息的“交通网络”,起着运输气血和代谢废物的功用。而每条经络不仅仅只代表单一的脏器,应该是以该脏器为主的大通道。比如肝经,是包括肝脏联系全身的一条经脉,而不是肝脏本身。
张劲翀的观点是:经络是一个大的系统,由很多子系统构成,其中,12经脉是联系12个内脏的,是非常重要的子系统。
五行相生相克解析
相生为养 相克为抢
中医五行,分别取古人所认为的构成宇宙的最基本元素:木、火、土、金、水。
相生相克的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从而维持系统的动态平衡,正如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三者之间互相制约,平衡生存。
在自然中,相生相克的关系容易理解,但是在人体内,五脏也按中医的五行划分,也有对应的五行属性,肺属金、肾属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从中看出,肾生肝,脾克肾,但这样的相生相克的概念,该如何理解呢?
张劲翀的观点是:五脏六腑之间,是通过吸收提炼、输送分享与制造合成气血物质的这种手段,来发生关系的。所谓的“相克”,其实就是在某种营养素缺乏时,两条共同需要这种营养素的经脉“抢夺”这种营养素的能力,比如,肺经和肝经都需要维生素A,那么,当维生素A缺乏时,肺金克肝木就说明肺经对维生素A有优先利用权。
经脉在人体内也维持了“五行”的平衡系统,在为其中一条经脉补充物质时,还要考虑到其他“相克”经脉的抢夺。这也是西医和中医的不同,西医看到了病症就有针对性地施治,而中医则是考虑到整个人体的内在系统平衡来进行调养。
张劲翀说,“相生”其实就是“养”,如肝木生心火,其实是肝经中的主导内脏肝脏合成出来的大量物质,刚好用来给心经的主导内脏大脑提供思维反应的原材料。
假使心气不足,便会索取肝脏合成的各种化合物,中医把这种情况称为“子盗母气”。儿子缺钱花,便向母亲要,为什么不能向父亲——胆经——要呢?中医解释是父亲严厉,母亲仁慈,跟母亲要比较容易得逞。这种解释虽然比较形象,但实在不怎么科学。也正因为此,中医中这种似是而非的解释才被一些人所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