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健康大局,看中药大势
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世界第二大OTC药物市场,即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在中药现代化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大中药产业逐渐形成。中药农业、工业、商业、保健品、食品、日用品、兽药、美容、中药制药设备等构成新兴战略产业,已成为我国快速增长的产业之一。
大中药产业是以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商业为枢纽、中药知识经济产业为动力的新型产业。除了药品,还包括中药保健品、食品、饮料、化妆品、日用品、食品添加剂,中药农药、中药兽药、中药饲料添加剂等等。
2013年全国医药产业完成产值21682亿元,同比增长17.9%(2012年18255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化学药品原药3820亿元,同比增长13.7%(2012年3305亿元,同比增长16.6%);化学药品制剂5731亿元,同比增长15.8%(2012年5089亿元,同比增长24.7%);中药饮片1259亿元,同比增长26.9%(2012年1020亿元,同比增长26.4%);中成药5065亿元,同比增长21.1%(2012年4136亿元,同比增长21.3%);生物生化药品2381亿元,同比增长17.5%(2012年1853亿元,同比增长20.5%);医疗器械1889亿元,同比增长17.2%(2012年1573亿元,同比增长20.6%)。
2013年医药产业实现利润2197亿元,同比增长17.6%(1833亿元,同比增长20.4%),继续维持较高水平。中药饮片、中成药增速较快,分别为30.9%(2012年27.5%)和21.4%(2012年16.9%);化学药品原药14.1%、医疗器械13.2%、生物生化药品13.2%增速稍低。2013年医药产业销售收入利润率约10.1%(2012年10.2%)。
2005年至今,中药行业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超医药行业平均水平。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已占据三分之一强的国内保健食品市场。中药题材的护肤化妆类产品、洗涤类产品及口腔清洁类产品已占据20%的相关产品市场,增速远高于其他题材的相关产品。
重点战略产业实力初具
截至2012年,我国有中药企业2515家,占医药企业(6980家)的30%。其中,中成药企业1233家,中药饮片企业1282家;从业人员51.94万人;中药产品年出口额达25亿美元;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基地有430个,种植中药400余种,种植面积3600余万亩;建成了22个省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基地超10亿元的中药企业25家,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重点品种有208个。已建成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中药工程研究中心”和一大批国家重点研究室。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行业集中度和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随着GMP、GSP.GAP、GLP等规范的推广实施,中药企业的整体素质和行业秩序明显好转。现已形成“北有同仁堂,南有广药集团”的两大强力集团局面,其次太极集团、汇仁集团、天津天士力、成都地奥、长沙九芝堂等老字号企业和现代中药企业在不同的领域和区域各具实力。
拉动中药产业发展的社会因素
国家要求健康总费用从目前的3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万亿元,健康费用占GDP比重差不多要翻一番,这对中医药行业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政策、巨大的市场。
未来十年是中国老龄社会和城镇化加速的时期,人均卫生费用支出会不断增加。
最近两年,我国产业面临较大的结构调整压力,经济增速下滑,但是医药行业受益于下游医疗、医改、新农合、社区卫生等刚性需求旺盛,整体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势头。经济发展与医药体制改革,医保从低水平广覆盖进入了多样化高保障的阶段,诱导性医药消费正在转向社会人群的刚性需求,个人健康支出加大,未来中药产业总量的增速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国家对民营医院和健康服务实行“非禁即入”:“放宽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短短几年,中国的民营医院一下子发展到6828家,这些医疗机构都是中药产业的销售终端和广阔市场。
八万亿的大蛋糕谁分杯羹?
201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28914.4亿元,(全国医药产业产值18255亿元)。占我国GDP的5.15%(美国占17%)。而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要达到8万亿元以上。这么大一个市场“蛋糕”和历史性机遇,谁主沉浮,谁分杯羹?
中医资源持续增长,医药兄弟携手前进。2013年末,全国卫生部门中医药人员总数达到52.3万人,中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41966所,其中:中医医院3590所,中医门诊部、诊所38328所,中医研究机构48所。全国有中医病床79.4万张,万人口中医床位数为5.05张。近年来中医病床数占全国医疗机构总病床数的比例逐年上升,表明中医床位资源增长快于西医床位的增长。
中医服务量快速增长,中药市场海阔天空。2013年,全国中医门诊14.1亿人次,其中:村卫生室6亿,中医院4.9亿人次,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1.2亿人次,其他医疗机构2亿人次。中医治疗出院人数2276.0万人。
2013年全国中医门诊和住院服务量分别以9%、13%的增长率快速增长,高于全国医疗卫生机构6%、8%的增长速度。而且近年来全国中医医疗服务量在全国医疗服务总量中的比例逐年增大,门诊服务量占比由2008年的14.3%增加至2013年的15.4%,住院服务量占比由9.7%增至11.9%,这说明中医医疗服务量占全国医疗服务总量的比例的增长更有意义,说明中医在全国医疗总量中的比例和地位提高了,这是可喜且来之不易的。
中医服务量的增长来源于三方面的推动:首先,近年来医保和新农合政策推动了患者对中医服务的需求。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超过95%;2014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和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标准在2013年的基础上提高40元,达到320元;这些医改政策与措施极大地扩大了国民对医疗及中医的需求与服务。很多地区还制定了医保和新农合对中医医疗服务的倾斜政策,如提高门诊报销比例、降低住院起付线等,这些利好的政策使得患者有条件就医、有动力看中医,推动了中医服务量的增长。其次,在政府的扶持下,中医整体资源增长拉动了服务量的上升,2009年以来的五年中,中医床位增长了26万张,年平均增长率为12.6% ,这是一个很快的增长。中医医院的业务用房面积也由2009年的2642万平方米增长至2013年的3800万平方米,年平均增长率为9.5%。1977年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时每年政府对中医的“专项补助经费”为1亿元,2013年中医财政拨款227.36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后,年均增长率为11.45%,高于GDP的增长,这些资源增长为服务量增加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另外,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的发挥和自身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是服务量增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各地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引导鼓励政策,如保留中药饮片加成政策、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政策等等,从不同角度激励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同时中医医疗机构也引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质服务,吸引大量患者就医。
发展大中药产业的理念和策略
一、树立发展大中药产业的理念。
巩固中药工业商业,积极发展中药相关产业,提升中药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依托、以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大中药产业体系。要优化大中药产业发展环境,制定和完善大中药产业发展相关法规和规划。设立大中药产业专项资金,继续加大对中药产业投资和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要通过重组、兼并、融资等市场化手段,建立大中药企业。
二、市场与信息是中药材种植业关键
以农业为基础的中药材产业化,就是以千家万户的自主生产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及多种中介组织的带动,把千家万户的药农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结合起来。要采取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等形式,将中药材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引导中药材生产由供给型向效益型转变。
中药材的生产经营活动一旦脱离了市场信息,中药材种植极易产生盲目性,造成产量大起大落,价贱伤农,影响生产和市场供应。因此,认真研究和分析市场需求变化和价格动态,指导中药材的生产和种植。
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联盟,建立在市场机制下的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综合开发中药优势特色资源与产品,培育壮大国内外市场,促进中药产品结构调整,推进中药现代化、产业化进程。
加强中药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建设要从资金和政策两方面去做。包括:加强国家创新研究基地的建设;加强以企业为核心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实施力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扶植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中医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中药化学对照品中心、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心、中医药信息网络中心。支持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的国家中药工程中心建设;加快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
四、建立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没有标准是走不远也走不长的。目前我国还未能建立适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这不利于中药产业本身的发展,也阻碍了中药走出国门。要逐步建立完善国家质量标准,将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浸出物测定、杂质检查、水分测定、重金属测定、农药残留量检测、微生物限量检测等有选择地列入药材质量标准或相应的饮片和制剂质量标准,保证中药产品质量的稳定。还要健全GAP认证的配套标准,增强认证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淘汰未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企业,继续采用GMP“飞检”等方式监督中成药生产企业;对药品销售企业执行GSP情况进行监管,杜绝假冒伪劣中药的流通。
五、增强中药产业的市场营销能力
营销是企业与市场联系的桥梁,一个企业的营销能力是企业生产技术、服务技术和管理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增强中药企业的营销能力是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营销的企业巨人最终是破产的矮子,卖不出去的商品就是废品。
六、加强中药人才的培养
中药从业人员是中药生产的主体,其素质高低决定着行业兴衰。要把“人才强药”作为中药现代化和各个企业的战略核心,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中药研发与生产人才,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除研发人员外,中药企业最缺的是管理人才和市场策划营销人才,也就是缺乏既懂中医药又懂企业管理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七、注重资源保护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统计,按来源分类,中药资源可分为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3种,分别有11146种、1581种和8O种;按使用情况可分为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3种,分别有1200多种、4000多种和7000多种。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国家正在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建立中药动植物培育园区,加强珍稀濒危品种的替代品研究。全体中药行业要树立保护、利用、开发中药资源的观念。
八、重视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中药产业化的一个战略问题,保护研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利益,对于维护中药产业健康、有序、持续、快速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药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等内容。注重商标保护和专利保护,对于中药产业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九、 加强国际合作,走向世界医药市场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和中西医药的差异,部分国家对中药还不了解或不接受。因而,要增强国际间交流合作,通过在国内招收国际中医药留学生和举办中医药国际培训,在国外开设中医药学校和中医院等形式,努力使国际社会更多地了解中医独特的治病理论以及中药独到的治疗效果,同时加大出口贸易和市场运作,从而使他们逐步接受中医药,使中医药不断扩大国际市场的份额。要学习借鉴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大力推进中药的出口。
十、观念要更新
天津天士力集团是个中药企业,他们根据市场需求从药业向健康业转型,2012年产值二百亿元,其中“一袋药”丹参滴丸等中药一百亿元,他们新投资开发的西藏矿泉水“一瓶水”、贵州茅台镇“一杯酒”、云南普洱的“一碗茶”合计产值一百亿元。他们正在大举进军健康产业市场。
广东省新会市用一片小小的地道广陈皮,打造出了陈皮药业、陈皮食品业、陈皮调味业三大产业,产品畅销美洲和东南亚各国。
十一、升级中医药保健品与保健食品
要培育大品种,扶持大品牌。
今后竞争的核心必将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企业要重视保健品的应用与基础研究,努力提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使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成为主流。只有中医药保健产品企业不断更新技术和提高技术含量,开发出效果好、质量高、有特点的第三代保健品,使产品从低层次的价格战、广告战中走出来,转向高层次的技术战、服务战,才能缔造出我国中医药保健品的世界品牌,才有能力进军国际市场。
发展中药化妆品、洗涤用品等日化产品,提高科学技术含量。中医药膳,取中药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药力,药助食威,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把药物治疗和食物美味完美融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