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高升的慢性疾病患病率 倒逼我国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而蕴含着现代健康管 理先进理念的中医 “治未病” 理论也极大地助力了 中医养生保健行业的繁荣。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 纲要(2016-2030年) 》提出 “要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 健服务” , “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 。 作为传统中医导引养生保健手段的易筋经, 亟待大 力挖掘与发扬, 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 地推动其发展以适应健康市场需求, 在此对易筋经 发展作简单的总结并稍作展望, 以供参考。
《易筋经》的作者
易筋经功法发源于我国古代导引术 [1-3] , 经过民 间的不断发展演变, 最后被编撰辑录成《易筋经》 一书, 可惜原著已佚, 目前仅有刻本或抄本传世, 关 于其原著作者学术上一直未有定论, 有着以下几种 说法。
1. 达摩创立说 民间易筋经功法爱好者和少林 僧侣普遍偏向于认为《易筋经》是南北朝的达摩所 创。 持此观点的依据是现存抄本《易筋经》中的 “李 靖” “牛皋” 两篇序文的说明 [2] 。
2. 紫凝道人说 最早是近代学者唐豪提出的 “ 《易筋经》 乃明朝天启4年(1624年) 由天台紫凝道 人所著” , 此外西谛本《易筋经义》和述古堂本《易 筋经》中的 “紫凝道人跋” 也近乎合理地支撑了此 观点。
3. 海岱遊人说 此为新说, 为张志斌教授根据 其发现的 “沈校本” 《易筋经》推定的。 在沈校本中 有项 “ 《易筋经》问答” 附录, 也是其相对于其他抄本 [4] 特有的内容, 其中有很多对易筋经功法的答疑解 惑, 更像是作者在解释本人的作品, 据此推断 “海岱 游人序” 作者很有可能是原著的作者 [5] 。 其次, 无论 是从避讳字还是内容增演都说明了沈校本成书早于 目前被认为最早传本西谛本, 可能在清顺治年间, 康 熙中期以前, 抄本年代跟成书年代接近, 进一步肯定 了海岱游人就是原著作者。
《易筋经》版本与内容
1. 《易筋经》 的主要传本 易筋经传本较多, 从 现有文献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来章氏本 清道光年间刻本, 分为上下两卷 ( “来章氏” 三字就见于下卷) , 序文仅有李、 牛两序, 首页左下方标有 “本衙藏板” 字样, “总论” 前有 “西 竺达摩祖师著 西竺圣僧般刺密谛译义 南洲白衣海 岱游人订正” 字样 [4] 。
1.2 西谛本抄本 现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古籍 部, 2007年被周伟良教授觅得并报道, 因其为著名学 者郑振铎先生所捐献, 先生别名 “西谛” , 故名 “西 谛本 《易筋经义》 ” , 分三部分: 一是 “李靖” “牛皋” 两序, 其次是正文分上下两卷共27则, 最后是 “紫凝 道人” 后跋。 序文页上铃有 “净心抱白雪” 印章, 该印 章为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梁清标常用之鉴藏章, 周 教授据此推断西谛本年代至少是明晚期 [4] 。 然而张志 斌学者依据其避讳 “玄” “弘” 二字推断其年代可能 晚于乾隆间 [5] 。
1.3 沈校本 该本是张志斌教授近年来发现藏 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的, 因其为沈玉田校定本, 故 称为 “沈校本” 。 共28页, 卷前有三序, 分别是李靖 序、 牛皋序和海岱游人序, 然后是正文共24则, “ 《易 筋经》问答” 。 正文末署 “两浙沈玉田校定” , 有眉 批, 眉批主要内容为校对所得误差 [6] 。 据其中不避讳 “玄” “弘” 二字来看此抄本年代被推断为清康熙 以前 [7] 。
2. 《易筋经》的内容增演 从现存的传本来 看, 《易筋经》的内容是一个逐步增益的过程, 大 致历程如下: ①从最少条文的沈校本开始, 其类目 依次为 “总论、膜论、 内壮论、 揉法、 日精月华、服 药法、 内壮丸药方、 荡洗药方、 初月行功诀、 二月行 功诀、 三月行功诀、 四月行功诀、 行功轻重、 用功浅 深、 两筋分内外功夫、 石袋式、 五六七八月功夫诀、 九十十一十二月行功诀、 阴阳配合论、 行功禁忌、 内 壮神勇、 炼手余功、 外壮神力八段锦、 神勇余功” 等 共24则条文 [6] ; ②继而是西谛本的27则条文, 多了3条 分别是 “木杵木槌式、 下部行功法、 下部洗药方” [4] ; 清初的述古堂本多出 “用战” , 为28则 [4] ; ③接着是 道光年间的来章氏本, 上卷33则, 较述古堂本多出了 “贾力运力势法说” 、 流传极广的 “十二势图” “搓膀 胱法” “挞炼手足” 和 “炼指法” 共5则, 下卷10则均为 新添内容, 分别为 “玉环穴说” “经验药方” “木杵木 槌图” “任脉图说” “督脉图说” “骨数” “筋络” “气 血说” 以及 “外壮八段锦图 (佚——原著注) ” “八段 锦余功” [4] 。
此后的各个版本有的收录了 《易筋经》 的一部分 内容, 有的或改编成其他式, 但均不再有新加内容, 也不再直接冠名 “易筋经” , 如咸丰八年(1858年) 的 《卫生要术》 、 光绪7年(1881年)刊《内功图说》 、 清 光绪10年 (1884年) 刻 《易筋经义服气图说》 、 光绪21 年 (1895年) 的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等。 发展到现代, 与易筋经相关的书籍不胜枚举, 然 而内容则跟古本之易筋经相去甚远 [8-10] , 不过大致都 以 “易筋经十二势” 为原型创作。 值得一提的是2009 年严蔚冰教授以衙门藏版《达摩易筋经》为依据结 合师承所传, 整理的《达摩易筋经》 [11] , 基本保留了 《易筋经》 原始风貌, 体现了易筋经的传承脉络。 易筋经传承现状 1. 发展历程 明清时期, 易筋经就已在我国社 会广为流传, 从这一段时期的《易筋经》抄本甚多的 情况便可窥见一斑; 近代以来, 由于鸦片战争的影 响, 其发展极大地受阻。 随着新中国成立, 在党和国 家领导人关怀下 , 易筋经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2003年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编创了 《健身 气功· 易筋经》 [1] , 基本保留了易筋经十二势的精要。 2004年《易筋经》一书被少林寺列为 “少林武功秘 笈” , 此事经媒体公开报道后, 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 注。 2014年以突出中医导引养生保健内涵的 “古本易 筋经十二势导引法” 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目录 [12] , 易筋经得到了传承与发扬。 2. 主要传承 易筋经中以 “易筋经十二势” 为流 传最广的, 几乎已经成为了易筋经的代名词, 是传承 核心。 “易筋经十二势” 也流传着各种版本: 有国家体 育总局的《健身气功· 易筋经》版本、 推拿疗法里的 版本 [13] 和国家非遗的中医诊疗法·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 导引法版本。 此三者内容大体相同, 基本沿袭了来章 氏版本的十二势精义, 均有关于十二势动作的分解说明或规范等, 仅有几个动作的名称、 排序有出入, 习练要求和动作也会有细微的差别, 总体上是大同 小异。
3. 具体应用 《健身气功· 易筋经》 流传最广 , 在一些体育院校、 健身俱乐部常作为教学、 指导教 材, 《推拿疗法· 易筋经》 主要见于部分中医药院校 的推拿教学 [13] 。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来自于民间 传承, 到其代表性传承人严蔚冰已经是第四代, 较 为接近十二势原貌 [11] 。 同时严蔚冰教授毕生致力于 易筋经的传承与推广 , 积极研究其养生效用, 出版了 《帕金森病引导康复法图解》 [14] , 并成功将其申请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易筋经的临床价值 易筋经是中医导引经典,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广 泛流传, 自然是因其对强壮体魄有着确切的作用。 研 究表明习练易筋经对身体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运动系统、 免疫系统和心理健康等都有着积极的 影响 [15] 。
1. 临床多疗效 可增强心肌收缩力、 顺应性、 舒 张功能, 促进机体血液循环, 降低甘油三酯、 低密度 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浓度,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并改善 糖调节受损、 控制血糖以预防动脉血管粥样硬化、 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16-18] ; 通过易筋经动作的 “拔 骨” 达到 “伸筋” 目的, 对肌力和肌群有着积极影响, 更好地协调上下肢和重心, 提高机体平衡能力, 提升 下肢肌力从而延缓老年增龄性骨骼肌衰弱的作用, 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提高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的生活质量 [19-25] ; 还能够增强呼吸肌肌力和耐 力, 改善肺功能 [26] , 高瑛 [27] 对120例COPD患者进行易 筋经干预与常规治疗, 结果显示肺功能、 活动功能、 及生活质量等方面易筋经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 提 高免疫因子水平和免疫细胞数量, 增强机体的免疫 能力 [28] ; 对情绪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能够降低抑郁 和焦虑程度 [29] ; 此外, 王薇等 [30-31] 通过PSQI量表、 多 导睡眠图评价治疗青少年失眠效果发现易筋经能有 效改善失眠, 且效果与针灸相当, 其他还有研究表明 其能够延缓衰老 [32] , 减轻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痛经症 状等 [33] 。
2. 疗效有优势 从一些对照研究发现, 易筋经 在改善退行性膝关节炎肝肾亏虚证膝关节屈曲度方 面优于艾灸, 临床疗效总体与艾灸相当 [34] ; 袁满 [35] 研 究表明, 在降脂和对自由基代谢方面习练易筋经的 效果优于慢跑, 短时间内药物疗效优于易筋经, 但是 长时间来看, 易筋经的效果达到或可能超过药物; 在 肌肉耐力、 关节活动度、 躯体柔韧性及抗焦虑情绪方 面锻炼易筋经的效果优于少林内功 [36] ; 对腰椎间盘 突出症的疗效不仅优于手法、 药物治疗 [37] , 而且在长 期疗效上超过了针灸 [22] ; 陈维勇 [23] 的研究表明, 九鬼 拔马刀式能明显缓解肩关节周围炎症状, 且总有效 率优于蝎子爬墙锻炼。
问题与展望
作为良好的养生功法, 易筋经的普及率却较低。 相比较于同类型的养生运动 “瑜伽” “太极” , 易筋 经的知名度不足, 在社区少见到有习练易筋经的群 众, 相关的团体和机构也少有耳闻, 在医师的运动 建议处方上更鲜见易筋经; 社会大众往往是 “只闻其 名, 不识其义” , 对易筋经的认识还停留在金庸的武 侠小说里, 并没认识到它的养生保健内涵, 而这被神 化了的 “武功秘籍” 则进一步拉大了与社会民众的距 离; 并且易筋经各个版本不尽相同, 缺乏统一要求, 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各自为政, 不能形成合力。
1. 存在问题 通过对近5年关于易筋经的研究文 献分析发现, 有关文献较少, 且数量逐年递增的现象 并不明显, 研究方向多为习练易筋经的临床特点、 疗 效, 对其起源、 流派、 发展变化、 基础研究、 教学培训 和规范推广等则少有研究或几乎空白。
临床研究领域多集中在习练易筋经十二势对心 血管、 肌肉关节、 情绪和失眠方面的影响等; 研究对 象多为中老年人、 大学生; 研究内容重复性高, 质量 普遍较低, 难以获得实质性的突破; 基础研究薄弱, 较为缺乏对易筋经功法、 功理的有效研究; 团队规模 不大, 唐晓婷等 [38] 的研究发现, 易筋经研究机构主要 集中在上海、 武汉两地, 分别以上海中医药大学推拿 学院严隽陶、 康复医学院严蔚冰和武汉体育学院石 爱桥各自为首形成的科研团队, 团队人员少, 不能形 成规模。
2. 展望 易筋经是我国古代民间强身保健的一 种中医导引术, 在现代社会追求养生防病的大潮流 下 , 是非常值得向社会大众规范推广的一种中医养生 保健方法, 有可能成为继太极、 针灸之后, 我国传统 养生保健技术走出国门、 走向国际的一张名片, 是在 国际上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一个宣传窗口。
为了更好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易筋经, 弘扬 中医药国粹, 推动易筋经的快速、 良性发展, 建议做 到以下几点: ①通过设立相关课程系统化培养中医 导引学人才, 形成人才梯队, 完善中医导引学的学科构建, 从而发挥易筋经十二势等中医导引非药物疗法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 治疗、 康复中的优势。 ② 参照瑜伽的发展模式。 瑜伽有针对不同人群如老人、 小孩、 青年等分别设计了相对应的一套习练标准, 在 宣传推广时往往会以年轻女性示人, 无形中赋予了 瑜伽放松、 宁静、 健美、 愉悦等标签。 从中我们可以 看出易筋经需要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习练指导, 在宣传推广时也需要有一个整体的形象考量。 ③制 定易筋经习练标准。 易筋经版本流派较多, 各人习练 的易筋经也不尽一致, 导致临床疗效参差不齐、 研究 价值大打折扣。 如能制定出符合大众习练的、 易于推 广的易筋经技术标准, 将能更好地开展易筋经功理 研究, 扩大其影响, 打造良好的国际形象。 ④避免重 复已有的研究结果, 积极拓展研究领域和思路, 运用 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刘琦 严石卿 严蔚冰 洪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