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 以“和”思维通观疾病

周安全(1939—2017年)是我国闻名呼吸病、热病、疑难病专家,长时间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专家委员会专家,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历承继作业指导老师,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在长时间临床实践中,周安全着重要在完好承继、熟练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思维和办法的基础上,充沛学习现代医药学甚至现代科学的常识和办法,建议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药学术开展的重要途径。晚年进一步凝练其学术思维,以“和法”统领临床诸法诸病,医治规模逐步扩展至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病、肿瘤等并获得杰出效果。值先生去世周年之际,谨作此文以资留念。
 
以“和”思维通观疾病,健运枢机,谐和升降
 
周安全曾得到秦伯未、董建华、颜正华、宋孝志、印会河、方鸣谦、焦树德等闻名中医专家的尽心教授,并在长时间实践基础上,提出中医学即“中和之医”的学术观点。和是对正常的天人联系与人体正常状况的总概括。“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好,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力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阐释了人体生命活动中存在的敌对、一致规则。不管是形体结构仍是生命活动,人体生命整个进程就是阴阳敌对两边在矛盾运动中此消彼长、此盛彼衰,不断保持动态谐和的进程。“阴平阳秘,精力乃治”,是对正常生理活动的概括。
 
“法于阴阳,和于法术。”和法的实质是经过健运人体枢机、谐和病机联系,针对表里上下失和、阴阳气血营卫失和、脏腑气机失和、寒热互结或寒热格拒等病机矛盾病证的一类治法。枢机是气之升降收支有序运转的关键。表里收支、上下升降、气血调达、水火既济、脏腑安和,皆本于枢机。枢机一旦失利,则破坏阴阳气血、表里上下的谐和联系,往往体现为:少阳表里失和、太阳营卫不好、肝胆脾胃脏腑气机失和、心肾水火升降失和、气血失和、寒热不调等。不管医治仍是防备、保健、康复、摄生,不管采纳药物内服仍是针灸、扶引、按摩、外治等不同手法,其根本的准则就在于康复或促进人体“和”的状况。
 
不同于汗、吐、下、清、消之法专主攻邪,亦不同于温、补之法的专主扶正,和法包含宽和法与谐和法。宽和法首要有宽和少阳法、开达膜原法、宽和营卫法;谐和法包含谐和脏腑法、谐和气血法、平调寒热法。和法适用于少阳病枢机不利、太阳病营卫不好、肝胆脾胃气机失调、心肾水火升降异常、气血失和、寒热互结于中焦或寒热格拒于上劣等多种病变。
 
和法安身谐和人体处于一种阴阳、表里、气血、脏腑之间联系相对安稳的状况。周安全以为健运枢机,谐和升降收支,是和法的理论内核和根本原理。“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平和”是和法的内在要求。
 
1998年北京地区流感大迸发,依据北京地区的气候和人群生活习惯特征,周安全提出北方流感表寒里热的根本病机,力倡表里宽和的医治办法,创制“伤风双解合剂”“防备伤风合剂”,以麻杏石甘汤合柴葛解肌汤、银翘散合用,效果卓著。2009年甲型H1N1全球大盛行,以周安全为主创制的“金花清感方”也来历于此。
 
辨病辨证结合,深化中西医病证知道
 
周安全对中西医结合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着重正确评价辨病与辨证在知道疾病实质方面的不同效果和二者的互补,倡导学习病理生理学等现代医学的最新研讨成果,以更深入地知道患者各种临床体现的发作机制。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赋予西医病理生理以中医病证内在,坚信辨病与辨证的有机结合将会促进中医学术的开展与前进。
 
学习西医病名系统和病机理论,深化中医病证知道
 
中医药在其发作开展的进程中孕育了丰厚的有关病的理性知道,从历代中医作品中能够看到杂乱的病名系统以及许多因病而设的办法和方药,体现出古代医家以病为纲研讨疾病实质,进而掌握共性、探究规则的尽力和成果。其间汉唐医学医治杂病,大多是在针对专病建立专方、专药的前提下,进一步剖析阴阳、表里、寒热、真假特性,进行相应药物加减。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共记载疾病52类,100余种;《黄帝内经》中论说的病名有300多个,以病名为篇名的有“疟论”“痹论”“痿论”“热论”等;《神农本草经》中所载的常山截疟、海藻治瘿、黄连治痢等,都是针对病医治;张仲景《伤寒论》则将外感疾病分为太阳病、阳明病等6大类,《金匮要略》以病名篇,成为辨病论治的模范;《千金方》《外台秘要》集隋唐经历方之大成,专方专药见有“治瘿方”“治消渴方”“疟疾方”等。辨病系统在明清又得以发扬,关于不同温病的医治,首先应区分暑温、湿温、温毒、秋燥等不同的病种,辨病论治。古人很多关于病的科学知道和历代医籍中很多针对专病的专方专药,值得后人认真总结和开掘。
 
中医学作品中关于疟疾的记载,即便现在看来仍然是根本正确的。但由于历史条件和中医学对疾病知道办法的约束,中医药有关“病”的知道水平未能遍及到达与疟疾知道同样的高度。作为疾病的概括办法,中医学所称的“病”,如“黄疸”“咳嗽”“伤寒”“中风”等,常常是以典型的体征、症状或病因命名的,除少数明显由特定病因所致者外,大多不够详细、精确,内在含糊,外延广泛,不能全面反映病因、病位、病变、病程等临床特征,不能深入提醒特异性疾病的实质属性。因而,中医的辨病系统需求鉴别和完善。
 
西医的病名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变器官的病理改变、全体机能的反响状况、病程演化的阶段和预后等多方面的实质问题,人们能够经过病名根本了解病况轻重、病程演化、预后转归,然后能够采纳愈加有用的办法,积极主动地医治、防备甚至消除某种疾病。
 
周安全坚决对立抛弃中医学传统的疾病理论系统,单纯或首要选用西医辨病的临床形式,但也不赞成只知中医辨证、扫除西医常识的纯中医临床形式。他以为现代中医应该在熟练运用中医传统理论和办法的一起,学习必要的西医西药常识,中医药医治疾病,不只是改进疾病症状,让患者感到舒适,更重要的是针对疾病的病理改变,使疾病从根本上得到好转。因而现代中医不只应学习疾病的现代医学确诊系统,更应尽力学习病理、生理等方面的常识,尽力探究疾病症状、体征的发作机制,这样才会有助于充沛发掘中医学关于疾病知道的科学内在。西医疾病理论与中医疾病理论彼此交融、彼此学习,才能有助于罗致中医几千年来名贵的临床经历,然后在更深层次上掌握疾病的实质,真正到达治病求本的意图。
 
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进步临床诊治水平
 
辨病能够掌握疾病的实质、特征、转归、预后,以处理疾病的首要矛盾。疾病状况下,病的实质从根本上决议着证的改变和体现形式,辨证的意图是知道宽和决疾病某一阶段的首要矛盾,而处理疾病某一阶段首要矛盾,有必要服从于处理疾病全体进程的首要矛盾,因而辨病是纲,辨证是目,临诊时不能逗留于辨识证候层面。周安全坚持先辨病、后辨证的临床医治准则,常常获得显著的效果。
 
相关于辨病而言,周安全以为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的首要特征,中医学的辨证是从机体的反响性视点来知道疾病,从剖析疾病当时体现的症状、体征来知道临床体现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医首要经过辨证体现关于疾病的临床思维进程。周安全还深入知道到辨证论治的首要精华在于不只重视人的病,并且愈加重视抱病的人,辨证不只区分疾病本身体现的证,还包含患者的体质状况,患病原因,以及时令、时节、环境等。临床医师要把自己的基点放在知道每一个详细不同的患者身上,而这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个别化医治,就是临床医师诊治患者的最高境界。
 
辨病能够掌握疾病的实质和开展改变规则,有助于进步辨证的预见性、精确性,重点在全进程;辨证能够捉住疾病现阶段的详细特征和个别内环境状况,又有助于辨病的个别化、针对性,重点在现阶段。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辨病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证,既有全局观念和全体知道,又有阶段性、现实性和灵活性知道,然后能够动态掌握疾病发作、开展的改变规则,精确区分疾病性质、病位,清晰所患何病、何证,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医治。
 
医治缓慢咳嗽 辨病辨证效果好
 
原因不明的缓慢咳嗽(除缓慢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癌等疾病),是呼吸科门诊最常见的病证。俗话称“诸病易治,咳嗽难医”,而缓慢咳嗽尤为难治。周安全以为,《黄帝内经》所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即言咳嗽病因冗杂,并且触及病种颇多。他在实践中发现,缓慢顽固性咳嗽大多为咽喉源性咳嗽,体现以干咳少痰为主。中医历代医治咳嗽的辨病处方中,医治干咳的方药也大多清晰提出杰出的咽喉部症状,如止嗽散和金沸草散。结合现代医学缓慢咳嗽的疾病谱系可知,鼻后滴综合征、咳嗽型哮喘、变应性咳嗽、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疾病,多以咽喉部症状为杰出体现,缓解咽喉部不适,消除咳嗽的诱因,是医治此类疾病的关键环节。西医辨病能够了解鼻后滴综合征、咳嗽性哮喘、食管返流性咳嗽等构成的病理生理机制,而中医辨证则以为病位有在肺、肝、脾、胃的不同,在辨病的基础上,加强咽喉部的寒热真假辨证,重视调肝、和胃、健脾,可首先使咽喉部刺激感减轻,之后痰块顺畅咯出,咳嗽也随即敏捷缓解。
 
周安全临床医治缓慢咳嗽时,还特别重视患者的体质要素和既往病史,如糖尿病患者感触邪气之后易化燥伤阴,阴虚燥咳常见;高血压病患者咳嗽则多体现为气火;肥壮患者痰湿杰出;缓慢胃病患者在外感邪气袭肺致咳嗽的一起,胃肠症状加重,肺胃失和较著;冠心病患者发作咳嗽之后,胸部闷胀、夜间咳重等气滞血瘀特征也较明显;儿童咳嗽,或肺气偏虚,易感外邪,或饮食不妥,食积化火者。针对体质要素和宿疾制定比较全面的医治计划,也是进步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很多实践的基础上,周安全以为肺主气,司呼吸,其性轻虚,肺病病机整体为气机失调,气血不好,故用药宜以调度气机为主;一起建议肺居上焦,其位最高,用药宜轻,令药力轻清上行易达病所,不宜重浊;肺为娇脏,不耐寒热,用药宜平,不宜大寒大热、偏过偏峻。(刘清泉 王玉光 姜苗)

上一篇:读《名公书判清明集》一书

下一篇:叹医书不传之憾 析医书编写布景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