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慢性疲劳综合征 中医古有“怪病多痰”理论依据和研究思

从“怪病多痰”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
 
慢性疲劳综合征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 是20世纪80年代由国外学者提出的一种慢性疾病[1]。CFS以持续或反复的疲劳为主要症状, 且休息后疲劳得不到明显缓解, 并伴有咽痛、睡眠障碍等一系列症状, 而体格检查和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2,3]。CFS发病率较高, 病情复杂, 已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然而, 到目前为止有关CF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有研究认为其与神经、内分泌、遗传、心理等因素相关[4]。
 
中医古有“怪病多痰”“怪病多起于痰”“痰生百病”等说法, 从“痰”论治疑难杂症多有出人意料之效。中医古籍没有CFS的概念, 然而于“疲劳”“疼痛”“神志病”“不寐”等多有载录。CFS症状多、缠绵难愈应归于中医“杂病”范畴, 而又有如“抑郁”“易怒”“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可谓之“怪病”“奇病”。
 
CFS临床表现多样, 而中医有“怪病多痰”之说, 二者之间或存在某种关联。本文从文献角度研究CFS与中医“痰”之间的关系, 以探讨其病因病机及证治, 为临床诊治CFS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怪病多痰”概述
痰之为患, 变化多端, 《医学入门》云:“暴病多火, 怪病多痰”[5]。《泰定养生主论》云:“ (痰) 停滞于胸膈之间, 使人心烦多怒, 眩运, 眼涩痒痛……在于肺胃之间, 随气周流百脉, 渗入毛窍, 面若虫行, 遍身习习……在喉则错喉唾抢”[6]。《济世全书》云:“凡奇怪之症, 人所不识者, 皆当作痰症而治之也”[7]。可见, 痰之为病症状之繁杂, 怪病可从痰论治。
 
痰邪可造成身体倦怠乏力。《丹溪心法》曰:“湿痰多见倦怠软弱”[8]68, 脾主运化水湿, 脾虚则易致水湿停滞而生痰。湿痰阻滞中焦, 水谷精微不能顺利输布全身而导致头脑昏蒙、四肢疲软乏力。
 
痰邪可造成躯体疼痛。《医学纲目》云:“饮痰, 成胁痛……冷痰, 骨痹四肢不举, 气刺痛……或骨节遍身痛”[9]。《读医随笔》云:“多痰者, 血必少, 而骨属屈伸时或不利”[10]115。痰邪痹阻经络, 不通则痛, 不通则滞, 造成肌肉疼痛及关节屈伸不利。
 
痰邪可引起神志疾病。心为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脑为元神之府, 又名髓海, 心与脑共司人之神明。如张锡纯所谓“人之元神藏于脑, 人之识神发于心”[11]。痰为浊邪, 随气上行则易蒙蔽清窍而扰乱心神, 轻者头晕目眩, 重者谵妄癫狂;痰郁而化火内扰心神则易造成心悸、失眠;痰火导致肝失条达则可令人急躁易怒。
 
痰邪可引起发热。《儒门事亲》指出:“诸痰在于膈上, 使头目不能清利, 涕唾稠粘, 或咳唾喘满, 或时发潮热……诸痰在口, 上焦毒熏于头者, 诸阳之会首也。故令病患头重目涩, 涕唾稠粘, 或咳嗽喘满, 时发寒热”[12]。《类证活人书》云:“中脘有痰, 亦令人憎寒发热”[13]。痰邪阻滞经络, 气机不畅郁而化热。
 
痰邪可引起津液输布障碍。《医学纲目》云:“热痰, 则成烦躁头风, 烂眼燥结, 怔忡懊憹, 惊眩”[9]。痰邪阻滞经络, 三焦气化不利, 水液运行不畅则不能荣润孔窍, 出现眼干、咽干等症状。
 
CFS概述
CFS是以原因不明的严重疲劳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可伴有咽痛、头痛、肌肉关节疼痛、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抑郁、易怒、低热、口干舌燥、眼干、视物模糊、听力下降等兼症[2,3]。美国CFS协会认为CFS可发生于任何种族、年龄、社会的人群, 青壮年居多, 女性患者较男性为多, 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 且病程较长。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CFS发病率约为2.5%~5.0%, 由于发病率较高, 且目前仍未明确其病因及发病机制, CFS已成为当前医学界关注的难题之一[14]。
 
目前, 中医对CFS病因病机及治疗尚无定论。王池凤等[15]研究发现, CFS以本虚为主, 有肝郁脾虚、气阴两虚、气血两虚、气虚、脾虚痰湿5个最常见证型, 尤其以肝郁脾虚最为普遍。王小峰[16]认为, CFS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调、过度劳役或安逸、七情内伤等, 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张文静等[17]通过动物实验发现, 针刺CFS大鼠脾俞穴后人参皂苷Rg3在大鼠各脏器中的不同时相分布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说明补益脾气可调节CFS大鼠五脏气血。
 
CFS病因病机探讨
1.长期过“劳”致元气亏虚CFS患者多为青壮年, 这部分人工作繁重, 长期处于过“劳”状态。《黄帝内经》将“疲劳”分为“形劳”“神劳”“入房过度”, 此3种“劳”都可导致疾病的发生。《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志闲而少欲, 心安而不惧, 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 各从其欲, 皆得所愿”。“形劳”是指人体外在形体的劳累, 即体力劳动。《素问·举痛论》曰:“劳则气耗”, “形劳”过度则伤气。《灵枢·大惑论》云:“神劳则魂魄散, 志意乱”。“神”即《素问·八正神明论》所谓“血气者, 人之神”。“神劳”可视为脑力劳动, “神劳”过度则伤血。《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若入房过度, 汗出浴水, 则伤肾”。“入房过度”则伤肾精。人之气、血、精过度损耗则必然伤及元气导致元气亏虚。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 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体之元气根于肾, 肾藏元阴和元阳。《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 若天与日, 失其所, 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具有温暖人体保护人体, 推动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作用。《医权初编》云:“人之生死, 全赖乎气, 气聚则生, 气壮则康, 气衰则弱, 气散则死”[18]。可见, 元气于人体之重要性。
 
2.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致肝郁CFS患者多为青壮年, 这些人工作、生活压力大, 长期处在精神“高压”之下, 易导致肝气不舒、气机郁滞。《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肝者, 罢极之本, 魂之居也”。肝气条达则筋骨强健、精力充沛、耐受疲劳。肝主筋, 筋与肌肉相连是主司人体运动的重要组织, 若肝的功能失调, 筋疲则运动不利, 不耐疲劳。肝主藏血, 可调节人体血量, 又能防止出血。《素问·六节脏象论》曰:“人卧血归于肝, 目受血而能视, 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 指受血而能摄”。人体各组织器官只有在血液供应充足情况下才能正常发挥功能。相反, 如果肝血不足则人体各组织器官必然受影响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肝气不舒则血液运行不畅, 筋脉失养则必然导致不耐疲劳。若人受情志所伤, 肝气不舒则气机郁滞, 导致血脉瘀阻水津不布。女性较男性更易受情志影响而导致肝郁, 这或许是女性CFS患病率高的原因。
 
3.“痰”是CFS多种奇怪症状的根源《医学传心录》云:“痰不自生, 生必有故, 或因风……或因酒积, 或因食积, 或因脾虚, 或因肾虚”[19]。可见, 导致痰邪滋生的因素广泛。《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人体元气亏虚, 外邪得以侵入。风、寒、暑、湿、燥、热侵入人体, 导致人体脏腑机能失调, 脏腑气化功能失司, 水液代谢功能失调, 水液停滞聚而生痰。《石室秘录》曰:“气虚之人, 未有不生痰者”[20]。元气亏虚, 人体之水液失于推动, 水液停滞聚而成痰;元阳偏亏, 人体之水液失于温煦作用, 水寒则凝聚而成痰;元阴偏亏, 阴虚火旺而炼液成痰。
 
肝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密切。《读医随笔》云:“肝者, 贯阴阳, 统血气, 居贞元之间, 握升降之枢者也”[10]191。肝主疏泄, 主调畅一身之气机。人体之水液代谢与肺、脾、肝、三焦、肾功能相关。肺通调水道、脾输布津液、三焦决渎、肾蒸腾气化皆以肝之疏泄功能为基础。《读医随笔》云:“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 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 始能调畅而不病。凡病之气结、血凝、痰饮、胕肿……血痹、虚损, 皆肝气之不能舒畅所致也”[10]188。可见, 肝对人体气机的重要性。气机郁滞则易致痰浊滋生, 《杂病源流犀烛》云:“由气成积, 由积成痰, 痰甚则气不得宣而愈郁”[21]。又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言:“人之有痰饮病者, 由荣卫不清, 气血败浊, 凝结而成也。内则七情泊乱, 脏气不行, 郁而生涎, 涎结为饮”[22]。
 
元气亏虚、肝郁皆可导致痰邪滋生。中医之“痰”分有形和无形, CFS之痰多属无形之痰。《丹溪治法心要》云:“痰之为物, 在人身随气升降, 无处不到, 无所不之, 百病中多有兼此者”[23]。无形之痰视之不见, 致症尤为隐秘。CFS患者之疲劳、疼痛、抑郁、发热、睡眠障碍等皆与“痰”之症状相类, 提示我们CFS与“痰”关系密切。“痰”或为导致CFS表现出多种怪异症状的根源。
 
从“痰”论治CFS
CFS是虚中夹实之病, 治宜扶正兼祛邪。元气亏虚宜培补元气, 培补元气既可壮人之根本, 又可绝生痰之源使痰不复再生。肝气郁滞则宜疏肝解郁, 肝气条达气机通畅, 痰邪不生。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道路, 又称“元气之父”, 通利三焦则开通道路使浊者去而清者来, 气机通畅水液流行而旧痰可除新痰不生。如张介宾所谓“善治痰者, 惟能使之不生, 方是补天之手”[24]。已生之痰邪宜化而去之, 痰邪去则诸症消矣。
 
1.健脾益肾以培补元气元气是人生命之原动力, 其根在肾。《难经·八难》曰:“诸十二经脉者, 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 谓十二经之根本也, 谓肾间动气也”。《难经·三十六难》云:“命门者, 诸精神之所舍, 原气之所系也”。元气与肾 (命门) 关系最为密切, 因此补元气应以益肾为先。方剂有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
 
中焦脾胃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 乃可补充元气之耗损使元气不亏。《脾胃论》云:“元气之充足, 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 而后能滋养元气”[25]。元气根于肾, 又赖后天脾胃之滋养, 脾胃不健气血乏源则必致元气亏虚。方剂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
 
2.疏肝理气以调神解郁《灵枢·本神》云:“肝藏血, 血舍魂”。《素问·八正神明论》云:“血气者, 人之神”。肝藏血, 主调畅气机, 与人之“神”密切相关。《金匮要略心典》云:“肝喜冲逆而主疏泄, 水液随之而上下也”[26]。肝气条达则水液代谢通畅, 则痰不得生。方剂以柴胡疏肝散为代表。
 
3.通利三焦以畅气机行水液三焦是人体气化的场所[27], 三焦通利则气化得行, 水津四布痰邪不生。通利三焦宜温阳化气、利水行湿。伤寒大家陈亦人先生言:“五苓散能助脾之转输, 通利三焦, 化气行湿。因此, 凡是水湿留滞不化, 或由此而派生的许多病证, 不论表里上下, 用之皆有一定效果”[28]。通利三焦从温阳化气立法, 亦可辅以理气活血之药, 理气活血带动水湿之消散, 则水湿得去痰不复生[29]。方剂以五苓散为代表, 可配以理气活血之品。
 
4.治痰逐邪以去其标脾胃为生痰之源, 治痰宜健脾祛湿, 俾气运而痰消。《丹溪心法》云:“善治痰者, 不治痰而治气, 气顺则一身之津液, 亦随气而顺矣”[8]76。治痰之剂以二陈汤为代表, 据其寒热配伍用之。
 
小结
综上所述, CFS属中医怪病杂病范畴, 患者因长期过“劳”而导致元气亏虚, 因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导致肝郁, 元气亏虚、气机郁滞又导致痰浊内生而出现多种奇怪症状。痰邪致病复杂, 致令疲劳无法缓解、病程缠绵难以除根。余症, 或疼痛、或抑郁、或发热、或眼干口干等皆可归为痰浊为患, 不去其痰则种种症状不消。治疗上以健脾益肾培补元气为法, 壮元气行水液, 绝痰之源以治其本。疏肝理气以调神解郁, 肝气条达则气机通畅痰邪不生。通利三焦以开通水道, 水道通利则助痰排出又可使新痰不生。于已生之痰则化而去之以治其标。
 
痰分有形与无形, CFS患者之痰多属无形之痰。无形之痰不易察觉, 又称为“内痰”, 其致症最为变幻莫测。CFS患者之种种怪异症状与“痰”密切相关, 从“痰”论治或可起到出奇制胜之效。另, CFS属虚中夹实之病, 临床用药必须审慎, 不可峻补亦不可猛泻, 缓缓图之方可收全功。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张二伟 王强 陈琦 陈兴华

上一篇:中医情感与脉象的相关理论研究

下一篇:脾脏象理论 血为统摄之物 气为统摄之能 脉为统摄之道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