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正文

初秋燥养生 养生谨于微

初秋天气燥养生最重要

夏日的炎热渐渐 褪去,秋天的凉意缓 缓袭来。在夏末秋初 季节更替的时候,应 该怎样保养自己的身 体呢?

秋天时节,天气 干燥,不少人出现口 干、唇干、鼻干、咽干、 大便干结、皮肤干燥 等一系列症状,这就 是中医常说的…秋燥 症”。根据“燥则润之” 的原则,秋季应多吃 水果和蔬菜以及滋 阴、润肺、补液、生津 的食物,比如梨子、芝 麻、蜂蜜、银耳等。饮 食以清淡为主,实行 “早晚一碗粥,晚餐一 碗汤”的模式。秋季食 物平秋、清补,不宜大 补。入秋后要尽量少 食或者不食辣椒、葱、 姜、蒜、胡椒等燥热之 品,少吃油炸、肥腻食 物,以防加重秋燥症 状。同时,大鱼大肉等 容易生火的食物也应 尽量少吃。

此外,中医主张 “春夏养阳,秋冬养 阴”。养阴则要求在饮 食方面做到“少辛增 酸”,即少吃辛辣之 物,多吃橘子、山楂、 新鲜蔬菜等酸性食 品。其目的是用增酸 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 肺气,用少辛的方式 来减少肺气的耗散。

人秋后,人体的 消化功能逐渐下降, 肠道抗病能力也有所 减弱,要格外注意饮 食卫生,注意不要直 接食用从冰箱里取出 的饮料和食物。

俗话说,春困、秋 乏、夏打盹。初秋时节 天气由热转凉,很多 人都会有懒洋洋的疲 劳之感,也就是“秋 乏”。秋乏是一种自然 现象,由于此时自然 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 收敛。人体阴阳之气 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故人的起居也应相应 调整,尤其是睡眠要 充足,只有这样,才能 驱走“秋乏”。

秋季起居养生应 做到早睡早起。老年 人最好在21点前睡 觉,6点前起床。早一 点睡觉以顺应阳气收 敛,阴精的收藏;早一 些起床,使肺气舒展。 防阳气收之太过。

秋夜较凉,为了 保护阳气,晚上睡觉 前应关好门窗,腹部 盖好薄被,防止脾胃 受凉。初秋时节,天气 变化无常,感冒增多。 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 增减衣服;室内的空 调温度不要调得过 底,一般在25℃~27℃ 之间为最好。

秋季是人们开展 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 时机,不过初秋时节 早晚温差较大,气候 干燥,健身时要根据 户外气温变化增减衣 服,出汗时不宜一下 脱得太多;锻炼后切 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 风中逗留。气温下 降,会引起人的肌肉 韧带反射性地收缩, 因此,每次运动前一 定要注意做好充分准 备,以免造成肌肉、肌 腱、韧带以及关节的 运动损伤。

入秋之后,人的 情绪会因天气变化低 沉消极,进而出现“秋 愁”。这就需要适时调 摄精神,保持神志安 宁,做到心平气和,以 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 人体影响,保持心情 愉快,尽享秋季硕果 丰收的喜悦。

另外,在晴朗的 日子里,应当参加一 些户外活动,有助于 开阔胸襟,让胸中的 郁积一扫而光。应当 时常怀有“心无其心, 百病不生”的健心理 念,保持内心宁静。 (许士芳)

养生贵在谨于微

明朝大医学家养 生家张景岳曾言“知 命者,其谨于微而已 矣”。又言“履霜坚水 至,贵在谨乎微,此诚 医学之纲领,生命之 枢机也”。其中的“谨 于微”三个字,一语中 的,是养生精华的高 度浓缩。“微”就是容 易让人忽略的细微之 处,可往往是影响健 康的主要因素。纵观 古今,死于意外及暴 病者只是极少数,多 数情况下,生命之伤 皆“害成于微”,故养 生当于微细之处格外 谨慎。

首先。微习谨行。 养生之“谨于微”,应 当先形成良好习惯。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谨细地将好习惯 带来的一次次微小增 益蓄积起来,才能形 成强健壮阔的滔滔 “生命之海”。生活的 方方面面,如起居、饮 食、言行等,都是好习 惯形成的空间,长、 壮、老,都是好习惯形 成的时间。因此,微习 谨行的养生,就是要 从点点滴滴中养成好 习惯,并将其贯穿于 一生,成为生命常态, 形成“长效机制”。

其二。微处谨防。 人的一生必然会面临 各种伤生损命的危险 因素。这些因素初时 往往毫不起眼,累积 至一定时候就会暴发 出来,正如常言所道 “病来如山倒”,让人 措手不及。养生若能 尽可能躲避、预防、减 少危险因素,生命健 康就能“源远流长”。 这就是南宋大诗人陆 游之“养生艺如艺术, 培植要得宜,常使无 天伤,自有干云时”诗 中所反映的养生道 理。陆游儿时体弱多 疾,后来悟得养生要 妙,“中年弃嗜欲,xxmy.com

 
晚 岁节饮食,中坚却外 慕,魔盛有定力”,用 意志力摈弃不良习 惯,从而赢得了85岁 的高寿,这一寿数就 是在如今也颇领人羡 慕。总体而言,“微处 谨防”应当“伤人之 徒,一切远之”。

第三。微病谨治。 身体稍有不适,或者病 情比较轻的时候就要 及时调养或治疗,将疾 病扼杀在摇篮之中。即 使是恶疾,如果在病之 初就及时治疗,也往往 能够治愈。相反,如果 有病不洽,任凭疾病发 展,形成痼疾,即使是 名医也往往难以回天。 中华文明重视“履霜坚 冰至”的防微杜渐思 想,中医历来重视预防 为主的“治未病”,应用 在养生中,就是“谨于 微”的养生方式。清代 大医家吴鞠通的《温病 条辩》中言:“圣人不忽 于细,必谨于微,医者 于此等处,尤当加意 也。”病越轻,生命受伤 越小;病越重,生命受 伤越重,养生千万不能 因病情轻微而忽视治 疗。相反,在病微之时 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 此“尤当加意”。

总之,《证治心 传》言:“享其颐,登 上寿者,皆是守身执 玉之士。孰得孰失, 岂可不慎于细而谨于 微哉!”《道德经》说: “天下大事必作于 细。”生命健康,延年 益寿,是天下大事之 最根本者,更当“谨于 微”,岂可“大意而失 荆州”啊! (肖德荣)

上一篇:秋日养生应顺时 三部曲中三要事

下一篇:中药敷脐治病多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