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成书时间是在公元18世纪中叶的清乾隆年间,这个阶段也是中医药得益于宋元两朝良好基础达到全面鼎盛的时期。
宋朝时期,中医药的药理基础已经形成,北宋医学名著《圣济经·药理篇》重点对“性味”与“法象”进行了论述。“性味”即东汉末年《神农本草经》所载的四气五味等,属药物的内在性质;“法象”则受北宋儒学重格物穷理之风的影响,根据药物的外形、颜色、质地等外部现象和药物基原的习性、作用、自然界物种间的克制关系等来说明药物的作用原理。金元医家则大兴药物奏效原理探求之风,以药物形、色、气、味、体为主干,利用气化、运气和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一整套“法象”药理模式,并发挥了归经、升降浮沉和五脏苦欲补泻等药物性能的理论,出现了像朱丹溪等“金元四大家”。
在元朝,阿拉伯及波斯医药典籍引入中国,阿拉伯的芳香挥发剂、滴鼻、露酒剂、油剂与糖浆剂等得到广泛应用。明朝时期,中医药学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出现了滋阴、温补和针对外感急性热病的温病派等不同学派,望诊理论特别是色诊理论全面成熟,本草学的研究以李时珍《本草纲目》这一划时代的经典专著问世而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进入清朝,中医药的发展又向前迈出了巨大步伐。18世纪各种医药典籍编纂之风盛行,如《古今图书集成》《医宗金鉴》就辑录了大量古典医籍的注释、医家传略、医学记事与艺事以及不同的医学理论、诊治方法、方剂、针灸、运气等内容,同时各种针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的考评与注释大量出现,各种对疾病诊治的总结与反思空前增多,中医药的理性发展特点愈加显著。
实际上,《红楼梦》对中医药的多方探究是与当时中医药空前繁荣的历史大环境密不可分,是中医药大发展的真实缩影。《红楼梦》全书120回,提及中医药的有66回,从医学史、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学和养生学等多个维度进行考辩,涉及医药与健康的部分达5万多字,与医药有关的描写有291处,约占总篇幅的5%。绝大部分十分精准,完全符合中医药基础理论。全书包括丸、散、膏、丹、汤等在内的方剂45个,中药127味,西药3种。xxmy.com就方剂而言,包括了历朝经典方剂,如人参养荣丸;作者自制方剂,如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以及单验方,如合欢花浸酒等。此外,独参汤、八珍益母丸、左归丸、右归丸、祛邪守灵丹、开窍通神散、天王补心丹、黑逍遥散、金刚丸、菩萨散等常用方至今沿用。对照同仁堂清朝药目即可发现,曹雪芹笔下的药方即在当时已较为流行并被收录为经典方,包括人参养荣丸、天王补心丹、左归丸、右归丸、加味逍遥散等。
此外,全书有医药案例5个,不同疾病114种,各类医疗人员14个,有内、外、妇、儿、消化、五官、皮肤、精神等各科医学术语达160多个,有50多人和100多人次不适或患过病,如宝玉的吐血、黛玉的痨症、秦可卿的气血虚亏、薛宝钗的喘咳、晴雯的小伤寒、王熙凤的“下红”、湘云的杏斑癣、袭人的外伤吐血、贾赦的慢性咳嗽以及贾母的老年性脂肪泻等等。(许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