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正文

端午节送走瘟神 养生保健 各地民俗迎端午

端午节来临,华夏大地艾熏又起,粽子日盛,龙舟竞渡等民俗纪念活动也将在全国各地展开。如今,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已经日益模糊和淡忘了端午节的最原始文化精义。在民众妇孺眼里,忠贞爱国的屈原仍然是端午节“来源”的正解。其实,端午节的原本意义是:驱邪避毒,护佑生命。
 
仪式 送走瘟神
 
早在先秦时期,五月就被视为“恶月”。《礼记·月令》云:“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意思是说,五月处于仲夏时节,白昼越来越长,是大自然阴阳相争最为激烈的时候。此时,人体“阴平阳秘”的状态容易被打乱而进入疾病高发期。加之湿热的仲夏时节,由于蚊蝇的肆虐,瘟疫也很容易流行,人们从生理与心理上都强烈地感受到外在的威胁。
 
同时,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认为,“阴阳和合万物生”“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万事万物中的两种事物,凡一阴一阳者,便和谐均衡;均为阴或均为阳者,则不和谐、不均衡。
 
五月五日的月和日都是单数,均属阳性,同性相斥,象征冲突与不和谐。所以,与正月初一春节、三月三上巳节和七月七日七夕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一样,端午的原本意义是“恶日”,是清洁身体、祓除秽气、躲避瘟灾的日子。
 
古人应对外界事物的知识和能力有限,为趋利避害,借助巫术和宗教信仰以及各种仪式获得心理安慰,是最为现实的举动。于是,就有了在“恶月恶日”的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以求得平安健康。
 
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龙舟的原型是“送瘟船”,人们希望通过竞渡、通过“送船”把瘟疫送走,把疾病送走,把灾难送走。为了驱疫避邪,除了划船竞赛外,人们还用纸船装载用纸做的鬼神送到远处焚烧,以期驭鬼避邪。所以,赛龙舟是一种实践行为,一种仪式行为,一种象征行为:送走瘟疫,送走灾祸。
 
对付“恶月”“恶日”,积极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即《夏小正》所说的“此日蓄采众药,以蠲除毒气”。古人认为,午日午时,太阳最烈,这时百草都是药,这时采的药疗效最好。于是,又引申出了端午采百药、踏百草、斗百草等活动。在端午节的“正午”外出采药,其意为借助太阳物理功效、信仰及其与太阳有关的巫术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草药的药性,从而更好地强化端午节呵护生命的特殊功能。
 
门户 驱邪避毒
 
端午节处于小满和夏至之间,气温开始升高,降雨开始增加,湿热的天气,使得细菌、病毒、昆虫等容易繁殖滋生,常常导致瘟疫流行、疾病蔓延,威胁人畜安全。
 
把艾叶拧成绳,晒干后在室内点燃,能驱除蚊蝇。基于这种功能,在古人万物有灵的观念中,又把艾叶转化为超现实的“祛禳物”,相信它具有“禳毒气”“御瘟疫”“去疾避邪”的神力。于是,端午节这天,全国多数地区的家家户户有门前和庭堂插艾叶的习俗。
 
插在门口的艾叶,通常被捆扎成人形,称为“艾人”。《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于户上,可攘毒气。”或者将艾叶剪为虎形,或将艾叶贴在虎形彩纸上,叫作“艾虎”,甚至直接缚成东汉五斗米教的创始人张陵——张天师的形象,称作“天师艾”,以避邪驱瘴。《梦粱录》说:“家家……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另外,菖蒲也是门户外悬挂的重要物品,菖蒲叶像长剑,民间称其为“天师剑”,可以斩千邪,菖蒲、艾草混在一起放在门首,既能祛病又能驱邪。
 
端午后,各类虫蛇十分活跃,有些害虫蚕食五谷作物,有些则螫人致病甚至致死。为防止毒虫危害作物和人,人们将蛇、蜈蚣、蝎子(蜘蛛)、蜥蜴、蟾蜍这五种害虫作为代表,称为“五毒”。端午节的时候,人们用彩纸剪“五毒”像贴门、窗、墙、炕上,以避诸毒。
 
同时,还将雄黄酒洒在房间角落、房外、院墙之下,会收到驱赶蚊虫、灭虫杀蚊的奇效。在没有专门消毒剂的古代,人们就有这种消毒防疫意识,已经是相当难能可贵了。
 
可见,插艾叶、挂艾虎、悬菖蒲以及贴五毒图、遍洒雄黄酒的真实意义在于将灾祸和邪恶挡在门外,驱邪避毒,求得家人平安健康。
 
草药 护佑生命
 
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就已经普遍认为五月五日这天“五毒”并出,因此要采取种种措施来攘除邪祟,护佑生命。
 
最初,除在家庭内外挂艾叶、菖蒲外,有些地区还将这些有消毒作用的草药插在头发上、衣襟上。《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端午刻蒲剑为小人子,或葫芦形,带之辟邪。”后因菖蒲、艾叶佩带不便,医家和商家就用各种有驱除蠹虫和病菌作用的芬芳草药、名贵中药等配置成很好看的香囊、香扇,既是装饰物又起到辟邪作用。
 
《夏小正》说:“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可见,自古以来就有端午节洗药浴的习俗。“兰”指的是菊科植物佩兰,用它来煎水沐浴,可以预防皮肤疾病。
 
《风俗通》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端午用五彩丝辟邪这一习俗至少在汉代就已经形成,这五种色彩是按照阴阳五行观念来确定的,分别是青、赤、黄、黑、白,将这五种颜色的丝线或布帛缀在胸前、戴在手臂上,可以避开兵祸瘟疫等。后来,不仅仅局限于端午节佩戴,而演变成为孩童的常佩颈饰——长命锁。
 
粽子,古称角黍,得名于牛角形,上古有以牛角装酒食祭祖之俗。在春秋时代就有了,比屈原还要早。《太平御览》引西晋周处的《风土记》说:“仲夏端午……先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以栗枣灰汁煮,令熟,节日啖。”
 
粽子之所以要包以菰叶,盖取义于“阴”。古人认为黍(黏米)具阳火之性,又称“火谷”。火属阳,而菰叶生于水中属阴,以之与黍相配,是“取阴阳包裹未分之象也,龟表肉里,阳内阴外之形,所以赞时也。”就是说,剥食粽子,象征着释放阴阳之气,以“辅替时节”。从岁时自然伦理上看,在阳气盛极,阴气萌生的时节,食用粽子不仅品尝了美味,同时也有扶持时气、和阴益阳的功效。
 
总之,端午节的各项活动,不论是赛龙舟、采百药、踏百草、斗百草等仪式活动,还是插艾叶、挂艾虎、悬菖蒲、贴五毒图、遍洒雄黄酒等门户装饰,甚至是在身体上佩香囊或长命缕以及洗药浴、吃粽子等,其最原始的意义就是驱邪避毒,护佑生命。因此,端午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的防疫节、卫生节、保健节。(张效霞)
 
各地民俗迎端午 
 
 
迎鬼船 江西南边的部分地区,流传迎鬼船的习俗。因为这一带水浅,不能进行龙舟赛,故在五月初五这天,用纸扎成旱船,带着登高、游街,当地谓之“迎鬼船”。
 
破火眼 南京城乡有“端午破火眼”习俗。这天早上,家家户户,在一碗清水里放少量雄黄,丢进两枚铜钱,全家用此来洗眼,据说此举可防眼病。
 
剪彩葫芦 福建部分地区,端午节有“剪彩葫芦”的习俗,各家用彩纸剪成葫芦状,倒贴于门,寓意将“毒气倒出之后”,午后取而弃之”。
 
滚鸡蛋 东北端午节清晨,长者将煮熟的鸡蛋,在小孩的肚皮上来回不断滚动,尔后去壳让孩子吃下,据说这样可以免除肚子痛,从科学的道理看,热鸡蛋滚肚皮,可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对消化不良、腹泻是有一定疗效的。
 
赐扇 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流传端午赐扇习俗。未婚青年男子,在送“端阳礼”的同时,要送最宝贵的扇子给情人,过去多是羽毛扇,现在花样多,有绸扇、羽绒折叠扇、檀香扇等。
 
吃粽子 在中医里,包粽子的苇叶及荷叶均是清热解暑的良药,糯米具有益气健脾的药效。另配料大枣、苡米、花生、莲子、芡实等也都有滋补保健功效。
 
挂艾草、菖蒲 通常将艾草、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插或悬在门户、堂屋、床头等处。或将艾叶和苍术、白芷、大黄、芸香等中草药放在室內燃熏,艾草与菖蒲都含挥发性芳香油,味浓烈,有驱除蚊蝇虫蚁、去污浊、净化空气的作用,是一种空气消毒的良方。
 
挂钟馗象 在陕西南部与四川交界的一些地方,端午这天,流传挂钟馗像的习俗。钟馗是唐初的进士,武德年间,虽高中状元,但因相貌丑陋而被除名,一气之下触阶而死。传说后转鬼成神,曾替唐玄宗捉过鬼。挂钟馗像,主要是为了消邪避灾。我国大部分地区也有挂钟馗像的习俗。不过是在春节期间当门神挂的,这一带端午节挂钟馗像,实属特别。
 
佩戴香囊 端午佩戴香囊既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端午香囊所用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丁香等。将这几味中药研细,装在布袋中,缝合好,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或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贴五毒图 民间认为五月是蝎、蛇、蜈蚣、蜘蛛、蟾蜍五毒出没之时,民间用“以毒攻毒”的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内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
 
喝雄黄酒 此习俗来自《白蛇传》,也与驱杀五毒有关。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雄黄味辛温有毒,具有解毒、杀虫、杀菌防腐等功效。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未的雄黄泡制的酒,可外用涂擦于疔疮、疥癣等皮肤病。雄黄是一种中药,古人认为雄黄可以克制五毒。其实,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是较强的毒性,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因此,喝雄黄酒并不科学。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有书记载的古俗。“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煎蒲、艾等香草或加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可治皮肤病、去邪气,即“煎而草为汤,老幼皆浴”。
 
赛龙舟 端午节这天,传统认为是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赛龙舟,是一项集体性的体育活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调节情绪,在欢乐的竞赛中,全身气血畅通,忧郁情绪也随之化开。
 
挂蒜头、石榴花 端午期间,挂菖蒲、艾蒿,这已是南北城乡的习俗,可在江西、安徽相邻的部分地方,端午这天,家家门前悬蒜头,有的挂石榴花。蒜的气味辛烈,平时是人们喜爱的佐味品,挂蒜头,主要起“避邪杀鬼”作用;石榴花五月盛开,是“天中五瑞”之一,根皮叶可驱虫,挂石榴花,以期“赶鬼除秽”,有与菖蒲、艾蒿同样的功用。 (山东 杨吉生)

上一篇:养生经 应对生闲气 助长寿

下一篇:端午时节 禳毒辟邪可效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