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思远人》为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的著作,描写闺中想念之苦,用语本性,爱情真诚,为人称道,词牌《思远人》因词中“千里念行客”句而得名。后人评这首词为“痴人痴事”,想念情苦,以泪洗面,还算常事;以泪研墨,却是痴态;以泪和墨、润笔作书,更属痴绝,但正是通过“痴人痴事”,将想念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想念是人类最遍及的情感之一,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体裁之一。岳飞“昨晚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写的是精忠报国的忧思;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写的是字斟句酌的冥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码头。吴山点点愁”写的是哀怨忧伤的愁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垂头思故乡”写的是游子的乡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既可理解为男女之思,也可理解为朋友之思。想念虽美,但想念过度却也是致病之由。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脾“在志为思”,因而“思伤脾”。思有思虑、考虑的意思,正常情况下并不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思虑费神过度则气乱,可导致气结于中,脾气郁结,气机郁结阻滞,脾的运化功用受损,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失职,便会呈现胃纳板滞、脘腹痞塞、便溏泄泻等症状。《三国演义》中有两个“思伤脾”的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刘备猇亭战胜后,日夜怀念关、张二弟,脘腹痞塞、茶饭不思,进而呈现便溏泄泻症状,悒悒而终。刘备在给刘禅的遗诏中说:“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后转生杂病,殆不自济。”也印证了这一点。
第二个故事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兵屯五丈原,想尽办法找曹魏主力决战,但司马懿一个“拖”字诀,坚决按兵不动。诸葛亮因而思虑过甚,脾气郁结,运化无力,呈现食欲不振、胃纳板滞症状:“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司马懿听到之后,便知道了诸葛亮的病症地点,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史书说诸葛亮“善于巧思”,但也正是思虑过度损害了他的身体,致使“班师未捷身先死”,令后人扼腕叹息。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思虑过度,气结于中,脾不升清,则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伤及汗水,神失所养,便会呈现七上八下、睡觉欠好、脾气大、多梦、心悸、心慌、无力、头晕等症状。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这首《长想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乡思、侍卫皇帝的忧思,一起,也为咱们描绘出思虑过度,伤及汗水的典型症状:七上八下、睡觉欠好。这时的纳兰性德,还被另一种“思”深深摧残:对已故原配夫人卢氏的深深怀念。两年后,纳兰性德写了一首《夜合花》诗,寄予对卢氏的刻骨怀念,不久便在连绵不尽的怀念中溘然而逝,逝世当日正好是卢氏的八周年忌日。
脾能“运化水湿”,思伤脾,累及脾的运化水液功用,便能进而聚湿生痰而生它病。《红楼梦》中描写了一个“思伤脾”聚湿生痰而生它病的典型事例。贾瑞自从见到了王熙凤,心中便充满了对她的淫思邪欲。在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想念局”中,贾瑞两次暗约王熙凤幽会,成果两次被王熙凤戏弄,不光没有见到王熙凤,还受了风寒,被浇了一头屎尿。在内因(淫思邪欲)和外因(风、寒)的作用下,贾瑞一病不起。“因而三五下里夹攻,不觉就得了一病:心内发胀大,口内无味道,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日常倦,下溺遗精,嗽痰带血,比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所以不能支撑,一头躺倒,合上眼还只梦魂颠倒,满口胡话,惊怖反常。”其间不光有思伤脾胃,伤及汗水的症状,而且还有聚湿生痰,痰阻于心、痰迷心窍、痰火扰心等症状。
医生好像没有看透贾瑞的病因,成果“各样请医疗治,比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等药吃了有几十斤下去,也不见个动态”。这时,跛足道人上场了。跛足道人给了贾瑞一个风月宝鉴,并通知他只能照不和。不和是一个骷髅,实际是通知贾瑞淫思邪欲是害人性命的骷髅,期望他看到问题的实质。但贾瑞偏要看正面,正面是王熙凤,成果贾瑞淫思邪欲更炽,终究在性交迷幻中遗精脱阳而死。
《红楼梦》中贾瑞因淫思邪欲而抱病,终究医治失利而一命归阴。现实生活中,思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只需坚持积极达观的心态,加强体育锻炼,便不会损害身体。但关于广阔白领阶层和莘莘学子,勤于考虑是工作和学习的一部分,持久深重的脑力劳动难免会“思伤脾”,这些人群除了健康用脑,不能过度疲惫外,恰当添加养分,必要的时分吃些补益脾胃气血的药膳和食物,如红枣莲子、冰糖银耳以及山药、芡实、香菜、豆类等,能够起到健脾益智、健脾利湿的作用,防备“思伤脾胃”的不良后果。所谓“虚则补之”,就是这个道理。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在长时间医治情志内伤疾病的实践中,中医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理论和卓有成效的医治方法。《内经》说“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情志能够致病,但也能够看病,中医“以情胜情”就是典型的情志疗法。患者过度忧思,忧思伤脾,脾属土,而五行中肝木克脾土,怒志属肝,所以能够通过成心激怒患者的方法,让肝气突破郁结的脾气,然后医治“思伤脾”。
《续名医类案》中有一则经典的医案:一个女子和母亲相依为命,出嫁不久母亲俄然逝世,这个女子怀念母亲忧虑过度,以致卧床不起,气味恹恹,诸药不效,当时的名医韩世良诊视后,认为她是忧思成疾,非单纯药物所能治好。所以他就成心请女巫做法,让女巫对她说,你的病都是母亲害的,因为你和你母亲宿世有仇。患者因为坚信巫术,听后十分气愤,一气之下病反而减轻了。张子和《儒门事亲》中也有一则相似的医案:一富家女因思虑过度,失眠二年,无药可疗。张诊其两手脉俱缓,为思虑伤脾,所以和老公拟定了医治计划:成心当着妇人面索其资产,又喝酒吃喝数天,然后不开方而离去。此妇人见状大怒,气得出汗,到晚上觉疲倦,所以呼呼入睡,失眠症从此不治而愈。
上述两则医案看似洒脱满意,实则是以医生的声誉和人身安全为价值的。韩世良和张子和均是当世名医,且医治作用杰出,患者也是普通百姓,所以流誉身后。假如患者是另一副嘴脸,则医者有性命之虞。《三国志·华佗传》载,有一郡守因思致病,“佗认为其人震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华佗幸运地躲过了郡守的追杀,另一名医文挚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吕氏春秋·至忠》记载了齐王因思致疾,使名医文挚医治的故事:“(文挚)视王之疾,谓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尽管,王之疾已,则必杀挚也。’太子曰:‘何以?’文挚对曰:‘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死。’太子磕头强请曰:‘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於王。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文挚曰:‘诺。请以死为王。’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当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问王之疾,王怒而不与言。文挚因出辞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乃遂已。王大怒不说,将生烹文挚。太子与王后急争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挚。”尽管文挚为防止医患对立作了充足的预备,而且“太子与王后急争之”,但仍以悲惨剧收场。《吕氏春秋》将文挚的业绩放入《至忠》篇中叙述,这既是对文挚医术的赞赏,更是对其毋忝厥职、仁者大医精力的高度赞扬。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想念一寸灰!”思能损害脾胃,伤及汗水,这值得沉思;古代大医不管个人声誉和安危,为人疗疾的精力,也值得沉思;面临医者的精心医治,患者所体现的不同情绪,更值得沉思。(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