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婉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北宋闻名词人周邦彦的这首《齐天乐》表达了与故人久别的离愁。韩愈《元和圣德诗》云:“天锡皇帝,与天齐寿。”《齐天乐》调名本意即咏皇帝寿高,能与天齐寿。古人重视未病先防,即采取保养精力态志、加强训练、习惯四时气候、注意饮食起居、药物防备及人工免疫等办法来避免疾病的发作。
保养精力养正气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南宋闻名政治家、文学家文天祥《正气歌》)
在卫生条件极为恶劣的地牢之中,面临元朝统治者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身体懦弱的文天祥却“幸而无恙”。文天祥以为自己是靠着胸中的浩然正气,抵挡了一切的邪气、浊气,才确保了自己的健康。
文天祥的说法是有依据的。人的思维活动和疾病的发作有密切的关系,人的喜怒哀乐可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强烈或长时刻反复的精力影响可使气机逆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百病丛生。《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灵枢·百病始生》说:“喜怒不节,则伤脏”。削减贪欲梦想,坚持思维安定清静,能削减不良的精力影响和过度的情志波动,削减疾病的发作。文天祥将国家大义、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得失之上,尽管失败,但内心无愧,心气和平。面临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宠辱不惊,故而能够“幸而无恙”。
加强训练强体质
“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便利。”(明末清初陈氏太极第九代传人陈王廷词)
明末清初,兵戈四起、疫病流行,社会极为动乱,普通民众好像日子在人间地狱一般。日子在社会底层的陈王廷虽抱一颗淡泊虚无之心,与《黄庭经》相伴,但为日子所迫,也不免有时郁闷,只落得“年老残喘”。穷则思变,武学根基深厚的陈王廷因此依据祖传之拳术,博采众家之精华,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参阅中医经络学说及扶引、吐纳之术,创造了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陈氏太极拳。常常操练太极拳,既可用于技击,在浊世之中安身立命;也可增强体质,削减或避免疾病的发作。唯有如此,弟子儿孙才能够在浊世中“成龙成虎任便利”。
古人以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加强体育训练,能够养精、益气、安神、活血,和谐精气神血的相互关系,从而气机调畅、阴阳平衡、气血经络运行通达,削减或避免疾病的发作。现代医学也以为,体育训练能够开展身体、增强体质、调节精力、增进健康。
通过加强训练防备疾病的历史源远流长。远在先秦时代已经使用“扶引术”和“吐纳术”来防备疾病。长沙马王堆汉墓《扶引图》的出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较早使用扶引的国家,西方学者因此将我国称为是“医疗体操的祖国”。东汉神医华佗以为:“人体欲得劳作,但不妥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他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运动状况,发明晰“五禽戏”,据《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的徒弟吴普常常操练“五禽戏”,结果“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达到了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意图。其他如易筋经、八段锦,各类气功、武术等传统体育办法虽侧重点不同,但均是防病强身的训练办法。依据个人状况,选择操练这些传统的体育训练办法,可起到增强体质、防病强身的作用。
天人相应适四时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地点,心与虚空俱。”(唐代闻名诗人白居易《负冬日》)
冬日暖阳之下,白居易闭目养神,心无杂念,怡然自得。白居易这首诗中体现的摄生观,深合中医四时摄生之道。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年四季的气候和阴阳改变有特定的规则,人体也有必要习惯自然界的四时改变来保持生命活动。否则,人体生理节律就会受到搅扰,抗病才能和习惯才能就会下降,即便不感触外邪致病,也会导致内脏功能失调而发作病变。
中医以为,人顺应自然规则行事方可身形安康,是为“天人相应”。人与自然界休戚相关,自然界的四时气候改变,必然会影响人体,使之发作相应的生理和病理改变,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祸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黄帝内经》还提出了顺应四时的详细摄生办法:“(春三月)夜卧早上,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夏三月)夜卧早上,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早卧早上,与鸡俱兴,使志安宁”;“(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当今社会,日子节奏过于严重,大部分人没有时刻严格依照《黄帝内经》中详细的四时摄生办法摄生。比如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对现代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求。即便如此,咱们也需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关注季节改变,注意五脏应时。便利的时候,偷得浮生半日闲,也像白居易那样,在冬日的暖阳下晒晒太阳,抛却一切杂念,感触“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的惬意,也算是一种诗意的应时摄生。
饮食起居常注意
“世人个个学常年,不悟常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南宋文学家陆游《食粥》)
陆游以为,过于丰富的饮食会添加胃肠负担,食用适宜消化、富含养分的粥是摄生的捷径。无独有偶,苏轼也有类似的观念,他在《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一诗中说:“我昔在田间,寒疱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从渠醉膻腥。”东坡羹是在粥中加入了蔓菁和萝卜。
苏轼和陆游的食粥摄生是有医学依据的,其中心是饮食和日子起居要有规则和控制。《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药物防备得先机
“固脾节饮水,游乐多行走。盘腿擦涌泉,闲坐观菖蒲。地黄芪门煎,酌饮蛤蜊酒。长食茯苓面,常餐杞菊肴。”(北宋闻名文学家苏轼《固脾》)
在这首诗中,苏轼介绍了自己防备脾胃疾病的经历,既有起居饮食内容,也有穴道按摩、药物防备。我国用药物防备疾病的历史相同悠长。《素问·遗篇》载:“(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说明我国很早就开端了药物防备作业。宋真宗时,丞相王旦的儿子死于天花,王旦痛定思痛,广招天下名医,寻求治疗天花的医方,来自四川峨眉山的道姑将人痘接种技能带到汴京。明朝的时候,人痘接种技能得到推广,这种技能传到欧洲今后,改进为接种牛痘防备天花,开启了现代人工免疫技能。建国初期弹尽粮绝的状况下,用大锅熬制中药团体服用,曾有效防备了多种传染病的发作。现在,三伏贴、膏方等防备疾病的手法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板蓝根、大青叶防备流感、腮腺炎;大蒜、马齿苋防备胃肠道疾病等,乃是简便易行,用之有效的药物防备办法。
此外,避免病邪的侵害,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避免污染,躲避六淫、疫疠等毒气,也是未病先防的重要内容。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兼无味,酒也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愿意莫生嗔。人老不为老所忧,童心常驻眉不皱。冷暖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明代名医龚延贤的这首《摄养诗》,是他多年摄生保健经历的总结,为人们的日常摄生供给了参阅。寓摄生保健于日常日子之中,延年益寿,其乐融融。从摄生诗词中赏识摄生之道,更是精致而从容。(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