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正文

中华健康礼仪中的养生内涵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勤洗手、使用公筷、见面问候不握手等成了个人做好防护的健康生活新风尚。其实在中国古代的文化礼仪中,这些文明好习惯我们祖先早已经有之。
 
《礼记》中已有“洗手”记载
 
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其中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这里的“盥漱”就是洗手和漱口。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也记载“盥,去手垢。”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字书、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对“盥”的解释是“澡手也”。这个“澡”不是洗澡,是浇水洗手的意思,也就是说用流动的水洗手。
 
中国古人把洗手作为一种迎接客人的重要礼节。《礼记·内则》中记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客人来到主人家,要由家中的长者为客人用器皿盛净水,在其手之上方往下浇洗,家中的少年用另一空盘,在其手之下方接受洗手后的脏水。客人洗完了手,主人还要用双手递上一条擦手巾,既礼貌又卫生。
 
据成书于明代的纪传体通史《尧山堂外纪》等史料记载,北宋书法家米芾是勤洗手的好典范。他洗手有专用的器具,一根长柄的银斗,名曰水斗。洗手时,仆人举着水斗,使清水缓缓流下,流到手上,先用皂搓洗一遍,再用清水冲刷一遍。洗完之后“两手相拍,至干都不用巾拭”。
 
分餐制在中国早有流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分餐制在全国各地普及。今年4月是国家第32个爱国卫生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计划将“分餐制”形成制度推广,并且号召全民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际上,中国自古已有分餐制的习俗。秦汉时期已经是分案而食。《后汉书·逸民传》记载的隐士梁鸿与孟光夫妻二人举案齐眉的千古佳话,都是古代分餐制的有力证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历史学家王仁湘先生对古代分餐制的研究也有很多发现。他提出,分餐制在古代中国至少流行了三千年。在汉墓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经常可以看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却看不到许多人围坐在一起狼吞虎咽的场景。唐代的绢本墨笔画《宫乐图》也生动显示了古代分餐的画面,图中十多个宫女围坐在一张大案前宴饮。一宫女手执长柄勺将大盆内的饮料分斟给她的同伴们,有的宫女正端碗进饮。
 
拱手礼蕴含的养生意义
 
4月20日,浙江省衢州市各县(市、区)两会开幕,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召开的两会,与会人员见面不握手,改行作揖礼,此行为立刻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
 
孔子有个很出名的学生叫子路。《论语》中有“子路拱而立”的记载。即子路对自己老师孔子所行的就是拱手礼。
 
拱手礼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传统文化礼仪。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当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古人以左为敬,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中国开始有关于礼仪记载大都是从周朝开始的,周武王去世后,为了规范朝臣们的行为规范,重新制定了《周礼》这一套礼仪。最早的拱手礼就是《周礼》里面的其中一种礼仪,叫“揖”。
 
行拱手礼的时候,要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由此可见,一个简单的拱手礼里面也蕴含了深刻的养生奥妙。(杨璞)

上一篇:春游银杏林

下一篇:正确煎煮方显中药疗效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