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正文

从扶正御疫方谈中医治未病

新冠肺炎发生后,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清肺排毒汤等方剂得到广泛使用,已为社会所公认。当前,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并未减弱,加强防控措施仍是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对于新冠肺炎这一新发传染病,如何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中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和进一步挖掘运用。
 
国医大师张大宁指出,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优势,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思想有效指导传染病防控治疗,并取得显著效果。治未病思想不仅是一种理念,而且有很多具体的方法。不但治已病要辨证论治,治未病同样也要辨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大宁以中医经典名方为基础,结合新冠肺炎病人的发病情况等,研制出新冠肺炎治未病有效组方扶正御疫方,经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制成胶囊后,在部分中老年人群,尤其是奋战在抗疫一线接触过新冠肺炎病人的医务人员中使用后,对扶助人体正气,增强免疫功能,抵御外邪病毒等起到明确作用,是一个新冠肺炎治未病的有效组方。近日,他结合扶正御疫方讲述了如何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中发挥作用的想法。
 
治未病思想强调正气的作用
 
《素问遗篇·刺法论篇》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仅描述了传染病的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还指出“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张大宁说,中医早就认识到“正气存内”“避其毒气”是防控传染病的两个重要手段。
 
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新冠肺炎发病率和致死率以中老年人群和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为最多,这显然与正气虚弱有密切的关系。张大宁说,2003年抗击非典时,他曾担任天津市中医药防治非典总指挥,亲眼看见了一个被称为“毒王”的病人传染他人的全过程。其中有个与这个病人接触两天的年轻人未被传染,而与他接触仅仅半天的两个患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却被感染,其中一人死亡,可见正气盛衰在传染病中的重要作用,也证明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道理。所以,中医对于传染病的防控,在强调“避其毒气”的同时,还重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强调人体的免疫能力。中医治未病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全过程中都始终重视调补正气,从而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目的,这个中医学的优势和特色,在这次抗击疫情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是中医药取得战绩的重要法宝。
 
扶正御疫方立意强调扶正
 
张大宁针对已知新冠肺炎的发病和病证特点,拟定扶正御疫方:生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防风6克,石斛10克,川芎10克,甘草3克。以上为中药饮片一日量,可转化为中药颗粒,一日分2次服用,一般服7~10天。此方以玉屏风散立意,加石斛、川芎和甘草组成,并融入了其创立的补肾活血法思想,药味简洁,配伍精当,各司其职,层次分明,作用直接。
 
张大宁对经典名方玉屏风散极为赞赏,说其药味简单、应用广泛、疗效显著,历来受到医家重视。关于玉屏风散的出处,一直以来医家有不同说法,如有认为出自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有认为出自金元时期朱丹溪学生纂辑而成的《丹溪心法》。张大宁认为其最早出现在南宋医家张松所著《究原方》书中。《宋史·艺文志》有载,张松精读典籍,博采各类效方验方,玉屏风散即其在古方基础上结合个人实践所成。然《究原方》已佚,今最早能见者为朝鲜医家金礼蒙所著《医方类聚》。《医方类聚》总结了明代以前150多种医书精华而成,其中完整记载了玉屏风散的组成。其实这几部著作问世的时间前后相差不长。张大宁说,无论是《世医得效方》《医方类聚》还是《丹溪心法》,甚至于佚失的《究原方》,其对玉屏风散的方意都源于金元四大家刘完素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和金代著名医家张元素的《保命集》二书。前书中的白术防风汤,后书中的黄芪汤,组方与玉屏风散全同,仅剂量略异,可见玉屏风正是在以上方剂基础上构方的。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三药组成。全方益气固表止汗,增强卫外功能,犹如挡风的屏障,正如柯韵伯所言:“此欲散风邪者,当倚如屏,珍如玉也。”故名曰“玉屏风散”。张大宁对方中的黄芪情有独钟,并有独特见解。他说,单以“补脾肺之气”来解释黄芪的功能是不够的。《神农本草经》在论述黄芪时只是用了“补益”二字,并无脏器阴阳气血之别,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更进一步解释其为治疗五劳羸瘦、止渴、益气、利阴气的有效药物。《药性论》中更以“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总结了黄芪的功效,指明黄芪对于五脏虚弱,尤其对肾、脾、肺、心有补益作用,且“益气”之外,尚有“利阴”之功。正因于此,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黄芪誉为“补药之首”。张大宁说,黄芪在肾病和心病中使用尤多,乃因其扶正补虚之功,他在肾病治疗中就善用生黄芪。玉屏风散中黄芪补气扶正、固表御邪兼以止汗卫外,佐防风行表、固表、达表而祛风邪。正如李东垣所言“黄芪伍防风,防风而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者也”。为了增强健脾补气祛湿之力,再佐以白术固守安内实外,确为巧妙之配。张大宁在扶正御疫方中以玉屏风散为主,就是突出其益气固表、抗御外邪的作用。
 
融入补肾活血法更有针对性
 
张大宁作为中医肾病学的奠基人,20世纪提出了补肾活血法的治疗大法。通过对1000多例随机抽样大样本人群的中西医健康体检和中医辨证分析,发现尽管人们体质、年龄、所患病症不同,甚至是所谓健康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肾虚血瘀的情况,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50岁以上者甚至在95%以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气管炎等病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均有肾虚血瘀证,由此他提出“肾虚血瘀是各种慢性病和人体衰老的共同病理学基础和表现”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补肾活血法,成为异病同治的基础大法。几十年来,在中医多个专科中的实践,证实了此学说和治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新冠肺炎疫情中发现,患者以中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为多为重,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肾虚血瘀论和补肾活血法的重要性,所以张大宁在扶正御疫方中玉屏风散基础上加入石斛、川芎二药,前者以补肾为主,后者以活血为主。
 
石斛,一直被历代医家推崇。《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弱,强阴,久服厚肠胃。”明代李中梓《本草通玄》中称石斛“甘可悦脾,咸能益肾,故多功于水土二脏。”清代叶天士《神农本草经读》曰:“补脾而荫及五脏,则五脏之虚劳自复,而肌肉之消瘦自生矣。”张大宁说,石斛为补益五脏虚弱,尤其为脾、肾先后天不足之灵药。其以强阴为主,还有除痹活血、下气行气的功能,确为补药之优选,故唐代《道藏》中将石斛列为九大仙草之首。
 
川芎,乃血中气药。宋代的《日华子诸家本草》曰:“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癥结宿血,养新血……”明代倪朱谟《本草汇言》谓川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也……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黏质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张大宁说川芎为活血化瘀药中的特例,既行气又活血,气血均行。人之既老,血脉瘀阻,各种慢性病证更加重血瘀。血瘀有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凝血瘀等,故活血亦有行气活血、补气活血、温经活血等之异。川芎一药,以行气活血为主,兼以温经活血,两法并用。如与黄芪、石斛、白术配伍,则行气、补气、活血之功更为显著。
 
甘草一味,甘平即可益气健脾,又可调和诸药,还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之功。《名医别录》称其可“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本草正》称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
 
张大宁说,扶正御疫方以补药之首黄芪补肺、脾、肾、心气为主,佐石斛助先后天并养阴,伍白术建中补气,配防风行表固表,更合川芎行气活血,再加甘草调和诸药,六药配合,可切中新冠肺炎之机体正虚、脏腑诸虚(肺、脾、肾、心)又兼血瘀等易感人群之要害,尤其对患有各种慢性基础病证之中老年人更为适宜,确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治未病的有效组方。该方曾在参加湖北抗疫的国家医疗队和各地支援湖北的医疗队中使用,普遍反映精神、体力增加,为提高抗病能力、抗御病邪提供了中医药支持。
 
张大宁说,中医有独特的临床治疗学和预防医学理论与方法,历史上有成功防治瘟疫的经验,这次全国各地抗击疫情的实践也证明了中医药对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起到了显著作用。在新冠病毒这个新发传染病疫情下,我们不能麻痹、放松,除了要采取阻断传染源、加强隔离等防控措施外,还要用中医理法方药增加人体抵抗力,发挥中医药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中的作用。(海霞)

上一篇:治病疗疾的儋州老盐

下一篇:脑满肠肥的痰湿质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