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正文

中医治疗实证 寒下法 温下法 润下法 逐水法

所谓下法,属于中医治疗实证,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常用之法。下法是指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实热、冷积、瘀血、痰结、水饮等从下而出,以解除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攻下积滞,泻热存阴,攻瘀逐水等作用。适应于热盛化燥,肠胃积滞,寒实内结,蓄水蓄血等里实之证。仲景先师对下法的运用较为重视。现将《金匮要略》中有关下法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探讨,请同仁参阅斧正。
 
寒下法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篇第十三条:“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孪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表证失于开泄,邪气内传,郁于阳明,热盛灼筋,亦致痉病,里热壅盛,所以胸部胀满,热盛劫烁津液。柯韵伯所说:“不燥不成痉”即云此理。要使得燥实现象不继续发展,就须保留病人本身津液。此时,若阳明里热不除,则津液难存,其筋脉亦难舒缓,故可与大承气汤通腑泄热,急下存阴以解其痉。
 
“可与大承气汤”意在提示审慎运用,并非定方,临证必须辨证施治,而总以顾护津液为要,实为治痉重要原则。《金匮要略》辨证用药,有一定法则,仲景不泥证用药,有时提出两种不同方法,供选择,譬如本篇第二十二条“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主之者,方证切合,毫不犹豫,即所谓定法,而本条“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可与者,己含有酙酌之意。又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第五条“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主之”一症两方,通补殊意。又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第十七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这是说明利小便是共同目标,而如何能达到这个目标,应当考虑采取何种手段,是健脾以行水?还是温肾以化水?再如第二十三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同样情形,在同一目标下,要选择更合适的方药,不能拘泥于一病一方。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第十三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条文中“腹满不减”,是形容腹部胀满没有减轻的时候,此腹满乃里实证,系气滞与燥屎内结所致,即实证,当用大承气汤攻下里实。若有时虽有减轻,但也“不足言”亦即微不足道,“不足言”是否定腹满有减轻之意。与前句“不减”之肯定词相对,在于加强实证的辨证。“减不足言”与第三条“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相对照,是一虚一实的辨证法,必须认识清楚,才能对其条文有正确理解。
 
温下法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第十五条:“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本条是论述寒实内结的腹满证治,所谓寒实,即滞积属于寒者,多因素体虚寒阳气不运,积滞内停所致,胁腹疼痛,大便不通,脉象紧弦,正是寒实内结证候。非温不能散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积,所以当用温下法,本条文字虽全无大便不通字样,但指出“以温药下之”可知有大便不通之症,此即属“证从方略”或曰“寓证于方”之例,大黄附子汤属温下之法,方中用大黄泻下通便,附子、细辛温经散寒,并能止痛,说明本条所寓之大便不通,是由寒实内结所致。
 
润下法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第十五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本条是论述脾约的证治,所谓脾约,是指因脾的功能受胃热津伤的约束,既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也不能传输水津上归于肺,由于水津不能四布,胃热盛而脾阴弱所产生的大便燥结小便短数之证。意谓弱者为强者所约束,故称脾约。趺阳候脾胃之气,其脉浮而涩,浮是举之有余,为阳脉,主胃热气盛,表示胃阳实,胃气强,涩是按之滞涩而不流利,为阴脉,主脾脏津液不足,表示脾阴虚。脾阴不足,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偏渗于膀胱,水只向下行,所以小便数,则肠道失润,胃热气盛,则胃阴为其所伤,膀胱为其所迫,故有大便干结,小便短数而黄之症。此即胃强脾弱的脾约病,治宜治热润燥,缓通大便之麻子仁丸。方中以麻子仁,杏仁润燥滑肠,芍药敛阴和脾:大黄、枳实、厚朴泄热导滞攻下通便,以蜜为丸意在甘缓润下,阳明燥热得泄,大阴津液得滋则脾约可愈。
 
逐水法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第二十一条:“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第二十二条:“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悬饮证候,以胁下支满,痛引缺盆,为其主证,脉沉为病在里,弦脉主饮主痛,悬饮是饮邪留伏于胸胁之间,病在于里。故脉见沉弦,胸胁牵引而痛。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第三十二条:“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第三十二条:“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咳家,是指长期咳嗽患者,水为阴邪,弦为阴脉,故脉弦为饮脉(为有水)。若久咳而见弦脉,则知痰饮为患无疑,其咳是由膈间或胸胁停水,水饮射肺所致。斯证其标在肺,其本为饮,所以条文说“为有水”,饮邪不去,则其咳不愈,饮邪结实,又非攻不去,宜用十枣汤攻逐水饮。饮去则肺气宁而咳嗽自愈。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第二十九条:“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己椒苈黄丸方:防己、椒目、葶苈、大黄各一两。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本条是论述痰饮腹满证治,由于水走肠间,饮邪结聚于肠,故腹满,饮结则气阻,水气不能蒸化津液,津不上承,故口舌干燥,从导致腹满的原因分析,如为虚寒腹满,则很少有口舌干燥之证;如为实热腹满,又往往有口渴引饮之症,仲景恐人误诊,续以“此肠间有水气”一句,突出本病主因是由于停水,饮邪结实之证,法宜攻逐,故治以己椒苈黄丸。方中防己去水湿,椒目下水气,两药合用,辛宣苦泄,导水从小便而去,葶苈开上窍,大黄通地道,合用则攻坚逐壅,使肠间水气从大便而出。服法为每服一丸,一日三服,是采用小剂的方法,服后水去阳通,脾气转输,津液自出,故方后云“口中有津液”,此乃饮去病解之证,为好转现象。若服药后反加口渴,则为饮邪之结实不能破除,且有郁热内结,饮阻气结更甚,故治当加芒硝软坚破结,以加重破坚之力。(朱文元)

上一篇:滋润全身通体舒泰 白露导引术

下一篇:秋分节气养生 秋分三宝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