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正文

生炙甘草之功效 生炙甘草合用之医案 口腔白斑,红皮病

国医大师方和谦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6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对中药的应用有独到之处。方和谦撷取生炙甘草二药药性之长,巧在方中同用二药,补中寓泄,扶正祛邪,疗效甚佳。现将生、炙甘草之功效以及方和谦临床合用经验介绍如下。
 
生炙甘草之功效
 
甘草,别名国老,是甘味代表药。其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的作用。甘草因其炮制方法的不同,有生、炙甘草之分,临床功效亦不相同。《本经疏证》曰:“甘草之用生、用炙,确有不同,大率除邪气,治金创,解毒,皆宜生用。缓中补虚、止渴,宜炙用。”《普济方》称其“生甘平,炙甘温纯阳,补血养胃”。《药品化义》曰:“甘草,生用凉而泄火,主散表邪,消痈肿,利咽痛,解百药毒,除胃积热,去尿管痛,此甘凉除热之力也;炙用温而补中,主脾虚滑泻,胃虚止渴,寒热咳嗽,气短困倦,劳役虚损。此甘温助脾之功也。”
 
生甘草长于清火,以清热解毒、清肺止咳力胜;炙甘草长于温中,以甘温益气、缓急止痛力强。二者功效相异,故不能互为代用。如在银翘散、桑菊饮中清热,麻杏石甘汤、三拗汤中清肺止咳,桔梗汤、与绿豆同用之解毒,都是生用。而在炙甘草汤中益心气,小建中汤中缓急止痛,四君子汤中补益脾气等都是炙用。故临床生、炙甘草多单用。
 
生炙甘草合用之医案
 
口腔白斑
 
患者,男,39岁,2005年3月3日初诊。一年前双侧颊部口腔黏膜发现白斑,曾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确诊为口腔白斑。局部无明显不适。患者一般情况好,纳食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平缓。
 
诊断:(湿毒蕴肤型)口腔白斑。
 
治则:清解利湿。
 
方药:生炙甘草各5g,生薏苡仁20g,白花蛇舌草15g,白茯苓10g,蝉蜕5g,丹皮10g,玉竹10g,银花10g,炒谷芽10g,炒白术10g,15剂。
 
二诊:患者左颊白斑已逐渐缩小,自觉口干,偶有牙龈出血,舌脉同前。继服前方加生地10g,再予15剂。
 
三诊:患者左颊白斑已愈,右侧也已变小,再投上方15剂。并嘱患者一旦痊愈不用再诊,患者果未再诊。
 
按 口腔白斑是中老年人较常见的口腔黏膜病,是口腔癌前病变之一。好发部位为两颊,其次是舌、唇、齿龈等处。口腔白斑是口腔黏膜的白色角化性损害,一般无自觉症状。方和谦认为,因脾主肌肉,脾主运化水湿,脾开窍于口,若脾失运化,湿停毒郁,发于口腔黏膜,黏膜受湿邪侵蚀,则发白斑。方和谦谨守病机,用生薏苡仁、白茯苓、炒白术健脾化湿,白花蛇舌草、银花、生甘草清热解毒,炙甘草、炒谷芽温中健脾和胃;玉竹养阴清热,丹皮泄阴中之火,凉血活血,二药合用活血化瘀通络,补而不燥,可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黏膜愈合;配蝉蜕祛风,以皮达皮。方中生甘草清热解毒,炙甘草补中且调和诸药,二药相配,祛邪以扶正。
 
红皮病
 
患者,女,61岁,2005年7月1日初诊。患者因皮肤瘙痒伴多皮屑3年,加重1个月来诊。患者3年前出现皮肤瘙痒,肤色暗红,多皮屑,肤热,遇热瘙痒加重,多方求治,进展不大。1年半前曾在本院皮肤科诊断为红皮病,予以口服激素,外用尤卓尔、硅霜等药物,仍痒、屑俱在。近1个月来天气炎热,症情又有加重,口干、便干、溲黄。诊见痛苦面容,面部、胸背部及四肢皮肤色暗红,表层有鳞屑,触之皮肤粗糙缺少弹性,皮温正常,口干,便干,溲黄,舌质暗,舌苔白,脉沉滑数。
 
诊断:(风热伤营型)红皮病。
 
治则:祛风清营解毒。
 
方药:苦参10g,土茯苓15g,赤芍10g,生地15g,元参10g,苦桔梗10g,生甘草10g,炙甘草10g,北防风10g,黄柏10g,牛蒡子10g,生石膏(先煎)15g,炒薏苡仁20g,6剂。
 
二诊:自觉肤痒减轻,口干、便干均有改善,脱皮屑量减少,皮肤尚缺乏弹性。服用前方后已使病情有转机,故效不更方,继续服用6剂,皮疹渐愈。
 
按 本患者年逾60岁,气阴俱虚,肝肾不足,脾不健运,肌肤失荣,病程3载,久病入络,气血瘀滞不畅,导致肌肤进一步失养,出现肌肤甲错,脱皮屑;又值暑热挟湿较盛之季节,风热之邪外袭,引发痼疾加重;口干、便干、溲黄,均为热病伤阴之象;舌暗、苔白脉滑则为血瘀湿阻之象。方和谦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选用赤芍、干生地、元参凉血清营之品,苦参、黄柏、石膏清热燥湿泄火,土茯苓解毒除湿,防风祛风胜湿。方中生甘草取其解毒之功用,配桔梗组成桔梗汤宣散风热,炙甘草健脾补中固本,防苦寒之品伤正,二药合用以达扶正祛邪之目的。
 
咳嗽
 
患者,男,20岁,初诊时间:2005年7月12日。患者咳嗽一月来诊。平素喜食寒凉、甘甜、辛辣之品。近一月食生冷后出现咽部不适,咽痒作咳,痰少,曾到西医院就诊,诊断为咽喉炎,与抗生素口服效不佳。现仍咽痒,咳嗽,痰少,纳食可,大小便调,咽略红,扁桃体不大;听诊:双肺呼吸音清,脉缓。患者平素喜食寒凉之品,则伤肺气,多食辛辣之品,易生火热之邪,上蒸咽喉,熏灼肺脏,炼津液为痰。由于饮食偏好,使脾脏健运失常,饮食不能化为精微,反而酿成痰浊,阻塞气道,使肺失宣肃出现咳嗽。
 
诊断:(火郁伤津,肺窍不利型)咳嗽。
 
治则:养阴清热、利咽止咳。
 
方药:北沙参10g,麦冬10g,苦桔梗10g,丝瓜络6g,板蓝根10g,生炙甘草各5g,玉竹10g,马勃5g,元参6g,生地10g,薄荷5g,连翘10g,茯苓10g,7剂。
 
二诊:患者药后咽痒、咳嗽好转,无痰,舌苔薄白,脉缓平,食欲稍差,前方再进7剂而病愈。
 
按 患者平素喜食寒凉之品则伤肺气,多食辛辣之品易生火热之邪,上蒸咽喉,熏灼肺脏,炼津液为痰。由于饮食偏好,使脾脏健运失常,饮食不能化为精微,反而酿成痰浊,阻塞气道,使肺失宣肃出现咳嗽。方和谦以调和肺气入手,利咽泄火。药中用沙参、麦冬益胃,元参、生地增液,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马勃、薄荷、丝瓜络清咽利肺,生甘草、桔梗相配组成桔梗汤解毒宣肺,利咽泻火,治疗咽喉之疾,炙甘草补中健运、调和诸药而收功。(权红 李文泉 范春琦 高剑虹 王桂平)

上一篇:中医养生疗疾 养生宝典《黄帝内经》谈健康

下一篇:口腔出现苦味多在肝胆 口苦莲子心苦丁茶泡水喝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