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药材\
中药材拼音导航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山牛毛毡

目录
“山牛毛毡”在《*辞典》
“山牛毛毡”在《中华本草》

 

《*辞典》:山牛毛毡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 Shān Niú Máo Zhān

【别名】 田高梁、牛毛草、牛毛毡(《贵州民间药物》),褐穗飘拂草(《广州植物志》),片角草(《中国植物志》)。

【来源】 为莎草科植物暗褐飘拂草全草。8~9月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秆丛生,高20~40厘米。叶线形,长5~15厘米,先端急尖,两面被毛。苞片2~4,叶状,长8~35毫米,被毛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有多数被毛的辐射枝;小穗长圆状披针形,长6~10毫米;有花鳞片卵状披针形,被粗短毛,棕色,中脉1条;雄蕊3;柱头3。小坚果倒卵形,有三棱,淡棕色或白色。花、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顶、草地或田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湖南、贵州等地。

【性味】 性平,味辛。

【功能主治】 解表,清寒热。

【附方】 治斑疹伤寒:山牛毛毡一两。煎水服。(性味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山牛毛毡

【出处】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 Shān Niú Máo Zhān

【英文名】 all-grass of Fuscous Fimbristylis

【别名】 田高粱、牛毛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褐穗飘拂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mbristylis fusca (Nees) Benth.[Abildgaardia fusca Nees;F.cinnamometorum Hance]

采收和储藏:6-9月开花期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褐穗飘拂草,一年生草本,高15-40cm。秆丛生,略粗糙,具茎生叶。叶线形,两面被毛,长5-15cm,宽1-2mm。苞片2-4,叶状,短于花序,或其中片与花序近等长,两面被毛。聚伞花序复出或简单,小穗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7mm,先端渐尖,下部2-3鳞片无花,鳞片卵状披针形,长4-5m,深棕色,先端有短尖,中脉1,背面上部有短糙毛;雄蕊3;花柱长4-5mm,基部膨大,柱头3。小坚果三棱状倒卵形,长约0.9mm,淡棕色,基部渐狭,几无柄,有疣状突起。花、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丛、田边或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 味辛;性凉

【归经】 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表。主风热感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