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雪三七
【拼音名】 Xuě Sān Qī
【别名】 黑七
【来源】 蓼科雪三七Rheum lidjiangense Sam.,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苦、涩,寒。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消炎止痛。主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痢疾。
【用法用量】 2~3钱,水煎或泡酒服。
【注意】 孕妇忌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雪三七
【出处】 《云南中草药》
【拼音名】 Xuě Sān Qī
【来源】 为蓼科植物牛尾七的根。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粗壮草本。根木质,长圆锥形,较粗硬。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卵状心形,长约10.5厘米,宽约9.5厘米,上面赤红色,边缘略浅波状。圆锥花序顶生,排列紧密,花小,绿白色。瘦果有三棱,沿棱生翅。
【生境分布】 生于高寒山区坡地林下。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 苦涩,寒。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消炎止痛。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外用:研末撒。
【注意】 孕妇慎服。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雪三七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拼音名】 Xuě Sān Qī
【别名】 黑七、山大黄、雪里七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牛尾七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eum likiangense San.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挖,去泥土、须根,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粗壮草本。高40-50cm。茎直立,具硬毛或近无毛;根粗壮,有根茎。叶互生;叶柄粗壮,长5-7cm,具硬毛;基生叶卵形或宽卵形,长10-15cm,宽8-13cm,近革质,先端圆钝,基部心形,边缘具弱皱波,上面具短硬毛,下面沿叶脉具硬毛,具3-5条基出脉;茎生叶较小,具短柄。花序圆锥状,多分枝;密生硬毛;苞片线形,长7-8mm;花两性;花被片6,淡绿色,宽椭圆形,长约2mm,成2轮,宿存;花梗细弱,丝状,长3-4mm,近基部具关节。瘦果连翅成宽椭圆形,长7-8mm,宽5-6m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0-4400m的山坡灌丛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
【化学成份】 丽江大黄根及根茎中含大黄素(emodin),芦荟大黄素(aloe-en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rol)等蒽醌类成分及鞣质[1]。
【药理作用】 本品含蒽醌类成分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和芦荟大黄素[1],其药理作用
【性味】 苦涩;性寒
【归经】 脾;肝经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散瘀止痛;止痢。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撒。
【注意】 孕妇慎服。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