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选方》卷六:补脾丸
【别名】 缩脾丸(《景岳全书》卷五十八)。
【处方】 白术 赤石脂 肉豆蔻(面裹,煨)川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川白姜(炮)各30克 荜茇(炒)神曲(炒)麦芽(炒)附子(炮,去皮、脐)各15克
【制法】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温脾祛寒,涩肠止泻。主脾阳虚弱,滑泄不禁。
【用法用量】 早、晚食前各服50丸,陈米饮送下。
【摘录】 《百一选方》卷六
《寿世保元》卷三:补脾丸
【处方】 白术(去芦)300克(分四份:一肉蔻,二五味子,三故纸,四吴茱萸各60克拌炒,去四味,只用白术)莲肉(去心,炒)人参各30克 甘草 白芍(炒)各15克 木香(煨)12克 山药(炒)陈皮各21克 干姜(炒)9克
【制法】 上为细末,煮粥加炒神曲末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温中理气,健脾止泻。主肠胃虚寒,滑泄不禁,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腹时用淡姜汤送下。
【摘录】 《寿世保元》卷三
《幼科发挥》卷三:补脾丸
【处方】 人参1两,白术1两,茯苓1两,炙粉草1两,白芍(酒炒)1两,黄耆(蜜炙)1两,陈皮1两,当归身1两,山药1两,莲肉1两,神曲5钱,肉桂2钱5分。
【制法】 上为末,荷叶水煮粳米糊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脾虚。
【用法用量】 米饮送下。
【摘录】 《幼科发挥》卷三
《医学纲目》卷二十三引丹溪方:补脾丸
【制法】 上为细末,饭为丸。
【功能主治】 脾虚泄泻。
【用法用量】 口服。
【摘录】 《医学纲目》卷二十三引丹溪方
《证治宝鉴》卷八:补脾丸
【处方】 破故纸3两(用薏苡仁炒,去苡仁不用),白茯苓2两5钱,肉果4两(纸包,煨)(或加香椿根皮)。
【制法】 上为末,加大枣半斤、生姜半斤,砂锅内煮熟,用枣肉为丸。
【功能主治】 五更久泄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80丸,清晨枣汤送下。
【注意】 忌生冷、鱼腥、房事。
【摘录】 《证治宝鉴》卷八
《丹溪心法》卷三:补脾丸
【制法】 粥为丸。
【功能主治】 伤食。
【用法用量】 口服。
【摘录】 《丹溪心法》卷三
《外台》卷二十五引《集验方》:补脾丸
【处方】 附子(炮)1两,蜀椒(汗)1两,桂心2两,赤石脂2两,黄连2两,人参2两,干姜2两,茯苓2两,大麦糵2两,陈面(炒)2两,石斛2两,当归2两,钟乳3两(研)。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滑,胃虚弱,泄下不禁,饮食不消,雷鸣绞痛。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酒送下,日3次。稍稍加之。
【摘录】 《外台》卷二十五引《集验方》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补脾丸
【处方】 肉豆蔻(炮,去壳,为末)1枚,龙骨(烧,研)1钱,乳香(研)1钱,芜荑仁(炒,研)1钱,麝香(研)1钱。
【制法】 上为末,软饭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冷痢,或下青白,或下瘀黑,或如凝脂。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陈米饮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杨氏家藏方》卷六:补脾丸
【处方】 丁香1两,人参(去芦头)1两,胡椒1两,木香1两,茴香1两,肉桂(去粗皮)1两,干姜(炮)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缩砂仁1两,神曲(炒)3分,大麦糵(炒)3分,木瓜3分,甘草(炒)3分,白术3分,乌梅肉(炒)3分。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1丸。
【功能主治】 中焦不和,脾胃虚弱,心腹冷痛,泄利不时,不思饮食,呕吐痰逆,面色痿黄,肌肉消瘦,怠惰嗜卧,噎塞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六
《鸡峰》卷十四:补脾丸
【处方】 厚朴(去皮)1两(生姜1两,同杵令烂,焙干),白术1两,石脂1两,肉豆蔻1两,麦糵半两,荜茇半两,诃子半两,附子半两,神曲半两,干姜1两。
【制法】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痢不止,体重羸瘦,腹中胀急,饮食不化,遇寒则极,脉弦而迟,此脾胃素弱,为风冷则谷不化而水胜,久久不止,成虚劳。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饮送下。未知,加至50丸。
【摘录】 《鸡峰》卷十四
《百一》卷六:补脾丸
【处方】 白术1两,赤石脂1两,肉豆蔻(面裹,煨)1两,川厚朴1两(去粗皮,姜汁涂炙),川白姜(炮)1两,荜茇(炒)半两,神曲(炒)半两,麦糵(炒)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滑泄。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景岳全书》引作“缩脾丸”。
【摘录】 《百一》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