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体产生肥胖的几种学说 < 肥胖病防治专题 < 疾病防治丛书 < 中医中药秘方网  
 关于人体产生肥胖的几种学说  

 
  肥胖症可以是原发性,也可以是继发性。仅就单纯性肥胖来说,其产生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故而就有了产生单纯性肥胖病因机理的几种学说。

  (1)高胰岛素血症学说——有人做大鼠的动物实验发现,如果破坏胰β细胞的功能,并破坏胰β细胞与丘脑下部保持神经联络的大脑腹内侧核后,大鼠体重会明显增重; 将原有胰细胞的功能破坏,而将胰细胞移植到肾外膜,使其与丘脑下部失去联络,此时即便破坏其大脑腹内侧核,其体重变化也不明显。其原因是,前者能使血中胰岛素增加到68.36mmol/L±0.34mmol/L,正常对照组为7.6mmol/L±0.34mmol/L,而后者只为9.12mmol/L±0.69mmol/L,胰移植对照组为9.13mmol/L±0.52m mol/L。因此说,即便破坏大脑腹内侧核后能引起轻度的摄食量增加,但如果非高胰岛素血症,也不能引起明显的肥胖。

  高胰岛素血症,能够使人们过多地增加饮食量,使肝脏及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合成加快,促进血液中的脂肪沉积于脂肪组织中,同时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分解,增强脂肪蓄积作用是其主要原因。大多数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都发现有高胰岛素血症这一事实,这种高胰岛素血症,不仅在进食且在空腹时大多数均呈升高现象。另一方面,一旦体重减至正常后,高胰岛素血症也就随之消失了。因此说,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分泌增加)被认为是肥胖产生的原因,是有一定根据的。

  (2)脂肪细胞增殖学说——脂肪细胞的增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种是指脂肪细胞内不断蓄积脂肪而使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性增殖;另一种是,蓄积脂肪的细胞数量增多,也就是说,不断增加新的脂肪细胞。前者称为肥大型,主要发生在成人;后者称为增殖型,多见于婴幼儿童的肥胖。从婴幼儿开始肥胖者,至成人后,多表现为增殖与肥大混合型,这种情况比较容易产生重症肥胖症。

  最近研究发现,有少部分脂肪细胞终生都在增殖外,大多数增加主要发生在如下3个时期。

  第一是妊娠末期,由于母体过量的摄取脂质和糖,从而引起胎儿脂肪细胞的过量增加。

  第二是出生后一年左右,这一期间的脂质和糖的摄取过量也易增加婴儿的脂肪细胞数目。

  第三是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过量脂质和糖的摄入也能使脂肪细胞数目增加。特别是处在成长期,过分摄取与生长关系不大的脂质和糖类,脂肪细胞的分裂增殖会变得十分旺盛,从而,使身体变成“脂肪细胞增殖型肥胖症”。

  (3)过食学说——消化机能在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是吸收大部分热量(焦耳)和营养物质的手段。因此,在有关肥胖成因问题上,简单而言,就是摄取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之差约等于贮藏的能量。也就是说,只要摄取的能量过剩,哪怕身体没有发生任何代谢异常,也会增加贮藏量,形成脂肪贮藏增加。事实上,动物实验表明,饮食性肥胖,一般均不存在种种与肥胖形成有关的代谢异常问题,肥胖的成因主要是由于过剩能量引起的。

  但是,为什么过食是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在这里,我们只是收集几种假说以供参考:①引起饱食感的血糖域值升高说;②胰岛素分泌过剩说(高胰岛素血症说);③颅内胺机能紊乱说;④多肽激素紊乱说;⑤应激反应(增加食量)说等等。尽管这些假说都各自阐明了其中的道理,但是,肥胖本身是一个复杂原因综合的结果,到底哪一种假说比较实际呢?或者哪一种占的比例较大呢?这些有关问题,均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不过,我们必须承认,过食学说,肯定是引起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

  (4)错误的进食次数学说——这一学说告诉人们,在进食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进食的次数不同,也会引起肥胖。大鼠动物实验表明,每天只给予2次饮食和自由进食的大鼠对比,前一组体重明显加重。这可能与每次进食和消化时需要消耗饮食诱导性热产生有关。在人群中也发现少次多餐与多次少餐相比,前者更易引起肥胖。

  另外,夜晚有进食习惯者,由于夜间自律神经系统中副交感神经系处于优势,消化功能好,食物中的能量吸收比较彻底,摄入的食物也容易贮存于体内。平时要求临睡前3小时左右不进饮食,就是这个道理。

  (5)遗传学说——斯通卡德(Stun kard)等在一卵双生的儿童中观察发现,肥胖的一致率比异卵双生儿童要高,强调其有遗传性。另外,一卵双生儿直到青春期,双方肥胖发生率为70%,青春期后则下降为30%。这说明遗传因素确实是引起肥胖的原因之一,而且一般情况下,这一因素也是被认为可以克服的。最近巴库德(Buchurd)及彭鲁斯(Perusse)也发表了体内脂肪蓄积与遗传因素相关只占5%~30%的数据,这一数据也说明,遗传是肥胖产生的原因之一,但所占比例并不很高。

  (6)运动不足学说——运动不足,不仅在于减少了能量消耗,也使机体变成了能量易在体内贮藏的代谢状态。实际上,一旦成为运动不足状态,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也减弱,形成抗胰岛素样的状态。由于拮抗胰岛素的作用,而代偿性地引起胰岛素的分泌增加,相对于降血糖作用的减弱,而脂肪合成的作用却未减弱,因此,就产生了脂肪蓄积的代谢状态。更有甚者,处于运动不足状态下,基础代谢下降,贮藏能量却增加,而且脂肪合成酶的活性也亢进。实际上,运动不足在肥胖成因相关性方面,与其说是能量消耗减少,还不如说是代谢状态的改变所引起的要多些。

  运动不足的情况,在现代社会里已成为肥胖产生的重要原因,日益涉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如交通手段的完善、家庭劳动的电气化、体力劳动的减少,几乎形成了“省力型” 社会。因此,成人膳食近10年来尚未改变,而肥胖者急剧增加,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7)热产生机能障碍学说——在脂肪细胞当中,有作为能量“仓库”的白色脂肪细胞和具有产热作用的褐色脂肪细胞两种。特别是在啮齿类(如鼠类)动物中,这种褐色脂肪细胞,在维持低温下的体温调节和食物诱导性热产生两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在一些褐色脂肪细胞功能不全的动物实验中,发现其热产生不能顺利进行,体温在低温状态下慢慢下降,最后导致死亡现象。实验证实,遗传性肥胖动物,其该种脂肪细胞机能低下,食物诱导性热产生下降。根据这一结果,有人设想,是不是可以通过褐色脂肪细胞的功能不全来制作低耗能的体质(动物)模型,从而进一步研究引起这一肥胖的成因呢?关于这一观点,目前尚没可靠的研究结果。

  人类褐色脂肪细胞在成人体中起作用吗?研究证实,确实起作用,因其只占脂肪细胞的1%左右,被看作是肥胖产生的原因,似乎理由不很充足,否定者不在少数。

  但是,单纯性肥胖热产生力确实也较低下。由肾上腺素引起的热产生,在肥胖者当中低下,减量(肾上腺素)后,热产生力还是低下,这提示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最近拉鲁新(Rarussin)等指出哺乳期的婴儿热产生力也低下,易于产生肥胖。因此,热产生力低下也可以认为可能与引起肥胖有一定的关系。

  总之,从肥胖的病理、生理推测单纯性肥胖的成因来看,这些因素是以复合形式构成肥胖成因的。在诸多因素中,主要应该强调进食次数的不正确——过食及运动不足为其主要原因。关于这两个成因,要从生理、生化上完全解释肥胖形成的原因,尽管显得有些说理不足,但在临床实际施治中,却可找到可能的治疗对策。


    忠告:本站肥胖病防治专题丛书可能非最新版,有关关于人体产生肥胖的几种学说内容请不要作为诊病的唯一参考! 【关闭窗口】
【返回目录】
  · 关于人体产生肥胖的几种学说
· 儿童肥胖与热量摄取的关系
· 肥胖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 肥胖与体型有关吗
· 儿童肥胖与不良饮食习惯的关系
· 肥胖对儿童智力的影响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