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书籍\中医著作\《王旭高临证医案》\
 《王旭高临证医案》 > 卷之二

肝风痰火门

血虚肝风上逆,痰涎走络。头眩心跳,干咳痰少,右肩臂不能举,足热无力。养阴以熄风阳,化痰以调脾胃。

党参(元米炒) 生地(海浮石同拌) 半夏 决明 沙苑(盐水炒) 茯神 枣仁 蛤壳 茯苓 陈皮 嫩钩 竹二青

又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痰先化气,气化痰自失。

生地 茯神 嫩钩 陈皮 沙苑 决明 蛤壳 枣仁 竹茹

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肾,蒙昭尤。此段经衣冠文物指肝胆风阳上盛,久痛不已,必伤少阴肾阴。肾阴一衰,故目KT KT 无所见,而腰痛复起也。前方清镇无效,今以育阴、潜阳、镇逆法。

生地 龟板 杜仲(盐水炒) 牡蛎 茯神 枣仁 磁石 阿胶(米粉炒) 女贞(盐水炒) 沙苑(盐水炒) 石决明

渊按∶此厥阴头痛也。三阴经皆至颈而还,惟厥阴上额交巅。甚则入肾者,木燥水必亏,乙癸同源也。

郁火内燔,气血消灼,湿热不化,酿成疡毒;四肢麻痛,眼鼻牵引,肝风内动,脾胃受戕,虑延败症。姑先清气血之燔,佐以熄风通络。

羚羊角 连翘防己 苡仁 滑石 黑山栀 赤苓 丝瓜络 丹皮 钩钩 通草 藿香叶

渊按∶湿热风火内盛,故以清火化湿,通络熄风,不涉虚,故不用补。

病起肝风,继增痰饮吐酸,所以口目筋掣,而胸膈不利也。近因暑热上蒸,咽喉碎痒,暂投凉剂,喉患即解,而胸脘愈觉撑胀。夫肝风之动,由于阴血之亏;而痰饮之乘,又系胃阳之弱。病涉两歧,法难兼用。今且宣化胃湿以祛痰,稍佐平肝降热。

法半夏 茯苓 陈皮 麦冬 杏仁 旋复花 川贝 山栀(姜汁炒) 郁金 丹皮 白蔻仁 竹茹

渊按∶此等病最难看,其实在中焦脾胃也。盖饮生于脾,聚于胃,苟能治得痰饮,肝风无有不愈。脾气既升,肝自不郁;胃气既降,肝自清宁。何风之有!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目之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故凡风邪中于项、入于脑者,多令目系急而斜视,或颈项强急也。此症始由口目牵引,乃外风引动内风。内风多从火出,其源实由于水亏,水亏则木旺,木旺则风至。至于口唇干燥赤碎,名唇风,亦由肝风胃火之所成也。治当清火、熄风、养阴为法。

大生地 丹皮 沙参 钩钩 桑叶 羚羊角 石决明 白芍 川斛 芝麻 元参心 蔗皮 藜皮

血不养筋,筋脉牵掣,昼日则安,暮夜则发,不能安卧,病在阴经。宜养血以和经脉。

大生地 党参 黄 川芎 茯苓 柏子仁 当归 白芍 枣仁 桑枝

肝风阳气上冒,头左偏痛,连及左目难开。胸脘气胀,肝木乘胃。法以泄降和阳。

羚羊角 蔓荆子 川连 刺藜 池菊 钩钩 石决明 神曲 茯苓 半夏 桑叶

久遗下虚,肾水不足,肝风暗动,上升则头痛眩晕,乘中则或吐或泻。近来夜寐出汗,左目锐 赤肿,少阳木火上盛也。法以上熄风阳,下滋肾水,中和脾胃,外实腠理,用汤丸并进。磁朱六味丸淡盐汤送下。

石决明 怀药 白芍 元参 牡蛎 沙苑子 茯神 党参 芡实 红枣 浮麦

情怀郁勃,肝胆风阳上升,右目昏蒙,左半头痛,心嘈不寐,饥而善食,内风掀旋不熄,痛势倏忽无定,营液消耗,虑其痉厥。法以滋营养液,清熄风阳。务宜畅抱,庶克臻效。

大生地 元精石 阿胶 天冬 池菊 羚羊角 石决明 女贞子 白芍 钩钩

服滋阴和阳法,风阳稍熄。第舌心无苔,心嘈善饥,究属营阴消烁,胃虚求助于食。议滋柔甘缓。

大生地 石决明 麦冬 阿胶 白芍 大麻仁 女贞子 橘饼 洋参 茯神

渊按∶舌心无苔,胃阴虚也。加炙草守中壮水更妙。

肝风阳气弛张,兼挟湿热,上混清窍,左耳常流清水,时或作痒,右鼻燥而窒塞,头晕沉沉。法以熄风和阳。

羚羊角 石决明 池菊 钩钩 粉丹皮 黑山栀 磁石 蒺藜 赤苓 通草 豆衣 左慈丸(三钱)

上年夏季痰火迷心,神呆语乱。愈后至今复发。现诊脉浮小弱,舌心红而苔白。语言错乱,哭笑不常。凭脉而论,似属心风。盖由风入心经,蕴热蒸痰所致。用《本事方》独活汤。

独活 防风 淡芩 山栀 元参 鲜地 茯苓 甘草 橘红 竹叶 石菖蒲 胆星

渊按∶心脾有伏痰积热,故见症如是。

营血内亏,不能涵木,加以恼怒,肝风暗动,不时头昏脚软,防其跌仆。今宜养血熄风。

党参 当归 白芍 川贝 陈皮 茯神 枣仁 香附 橘叶 砂仁 石决明 刺蒺藜

渊按∶营虚由脾不化,心不生。党参当归补脾以生营,砂仁、橘叶快脾以疏肝,余亦清金制木,利气养营者也。

少腹之块已平,小便已利而反不禁。素有肝风脾泄宿恙,近增右手麻木。脉象弦大而滑,时觉痰多气升。此中气已虚,精血不足,内风走络,脾湿生痰。法当兼顾。

制首乌 怀山药 冬术 归身 白芍 菟丝子 沙苑子 茯苓 党参 半夏 陈皮 桑枝

血与津液,其原皆禀于胃。胃气虚则血少而风动,风煽胃中,则精液亏而火炎。夫胃与大肠同属阳明,故上为牙痛,左肩亦痛,下则便艰而痔痛也。头眩心跳,血虚故也。拟养阳明气血,以滋津液为法。

制洋参 柏子仁 归身 麦冬 升麻 新会皮 元精石 黄 于术 茯神 荷蒂

渊按∶胃气虚未必风动。惟胃虚不能布化精微,营阴失其资生灌溉,始木燥风生。上有牙痛,下有痔痛,津枯金燥,风火交煽矣。

又 补气血以止痛,生津液以润肠。

制洋参 熟地 黄 于术 当归 柏子仁 陈皮 麦冬 麻仁 生谷芽

外风引动内风,头偏右痛,不能着枕。用青空膏。

羌活 柴胡 防风 川连(酒炒) 甘菊 焦栀 黄芩 桑叶 丝瓜络 钩钩

头风痛偏于右,发则连及牙龈,甚则呕吐痰涎。肝风袭于脾胃,寒痰流入经络。温补泄化为法。

竹节 白附子 黄 羌活 刺蒺藜 半夏 吴萸 制僵蚕 钩钩

渊按∶头痛牙痛,属热者多,而亦有寒痰流络用温散者。

少腹胁肋,肝之部也。腰,肾之府也。年老则精血枯而络脉空,肝气乘虚入络,湿热又从之为患。补养精血,疏肝通络,兼化湿热以治之。

川楝子 香附 乌药 当归 茯苓 旋复花 延胡 新绛 陈皮 苁蓉干 青葱管

又 补养精血,疏通脉络,胁肋之痛稍减。惟小溲短少,夜半以后脘腹觉胀,是浊气不化也。前方加通阳泄浊之品。

川楝子 吴萸 乌药 杞子 当归 延胡索 茯苓 车前 橘叶 苁蓉干 九香虫 两头尖 小麦芽

肝阴久亏,风阳上扰不熄,头顶目珠皆痛,痛则心嘈难过,漾漾如呕,多烦少寐,大便燥结。高年当春分节阳升勃勃之际,自宜育阴熄风,镇逆宁神。

生地 茯神 阿胶 沙参 鲜首乌 麻仁 沙苑子 枣仁 甘菊 石决明 炙甘草 麦冬 金器(先煎)

又 耳目昏花,初起多由风热,次则因于肝火,久则必致阴虚。此证已及半年,其为阴虚阳亢无疑。毓阴以和阳,壮水以制火,是定法也。

大生地 麦冬 丹皮 磁石 茯神 石决明 焦栀 元参 枣仁 沙苑子 北沙参

另磁朱丸二钱,每朝盐花汤送下。

病久正虚,阴阳两弱,坎离不交,夜不成寐,久卧于床,不耐烦劳。兹因舟行跋涉,远道就诊,忽然神糊不语,两手不定,遮睛 发,烦躁不安。诊脉促乱,饮食不进。想由舟中热闷,鼓动风阳,扰乱神明,卒然生变。姑拟熄风和阳,安神定志。冀得神清谷进,或可再商。

生洋参 茯苓 丹皮 沙苑 石决明 天竺黄 竹茹 枣仁 嫩钩 远志肉 金箔

渊按∶痰浊为风阳煽动,堵塞神明,猝然不语,须豁痰开窍。豁痰如羚羊、胆星、竹沥之类,开窍如牛黄、至宝、苏合之类,随证用之,或者有济。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痰浊弥满于中宫,多因脾弱。目痛头疼,心嘈便结,阴亏阳亢之征;舌苔浊浓,纳少恶心,胃虚浊泛之象。高年久病,图治实难,勉拟一方备参。

人参 半夏 天麻 橘皮 元明粉 茯神 沙苑(盐水炒) 磁石 黄柏 元精石 干姜

又 头痛减而得寐,苔薄白而带灰。火降则神安,湿化则燥显。前方加减,再望转机。

前方去干姜黄柏,加知母、北沙参、姜竹茹

又 头痛虽减,风阳犹未全平。舌苔灰白,痰浊仍未全化。

心跳若饥,营阴亏而有火。闻喧欲晕,阳上亢而下虚。拟养营阴以降火,和胃气而化痰,参以镇逆,佐以宁神。

制洋参 牡蛎 茯神 沙苑 石决明 大生地 半夏 陈皮 杏仁 元精石 竹茹

钦差 军事倥偬,劳心劳力,眠食无暇,感冒风邪,引动内风,犯胃凌上,半边头痛,呕吐黄水。拟去外风以熄内风,兼和胃气而化痰湿。录方呈电。

荆芥 秦艽 防风 天麻 石决明 陈皮 茯苓 白芷 甘菊 钩钩 半夏 竹茹 白蔻仁

情怀郁抑,元气内亏,心中难过,虚火肝风上逆,唇口肿痛,头眩耳鸣,食少无力,时常太息。防其痰火神蒙之变,非轻证也。

羚羊角 沙苑子 川石斛 天竺黄 石决明 嫩钩藤 枣仁 甘菊花 元参 丹皮 灯心

又 痰火神烦不寐,防患疯癫。

枳实 天竺黄 石决明 茯神 羚羊角 胆星 川连 竹沥 姜汁 枣仁

竹沥达痰丸三钱,开水送。

水亏不能涵木,阳升阴不上承。时际春深木旺阳升之候,是以寒热,头痛,胸痞,少寐,便结等症见也。仿赵养葵法。

大生地(砂仁拌) 茯神 丹皮 柴胡(盐水炒) 枣仁 女贞子 麦冬朱砂拌) 归身 陈皮 生姜 石决明 红枣

渊按∶从逍遥散参入滋水养肝,颇有巧思。

脉诊左关独弦滑,风阳挟痰上扰阳明,头额偏左连及腮齿皆痛。拟熄风阳,兼清痰火。

羚羊角 制僵蚕 桑叶 丹皮 嫩钩钩 甘菊花 石决明 鲜银花藤 刺蒺藜

另∶细辛三分,荆芥钱半,生石膏五钱,共研粗末,泡汤漱口。 另∶乳香一钱,没药一钱,生南星一钱,生半夏一钱,僵蚕一钱,冰片三分,共研细末,和入陈酒干面调敷。

丧弟悲哀太过,肝阳升动无制。初起病发如狂,今则心跳少寐,头晕口干,略见咳嗽。拟安神养阴、清火降气为法。

石决明 丹皮 枣仁 茯神 川贝 北沙参 广橘红 麦冬 元参 竹茹 枇杷叶

经曰∶上虚则眩。丹溪云∶无痰不作眩。病机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眩晕不出虚、风与痰三者为患。健忘筋惕,虚与肝之病也。吐痰干腻,津液所化也。从三者治之,虽不中,不远矣。

生洋参 天麻 天竺黄 川贝 茯神 制南星 石决明 牡蛎菊花 牛膝 女贞子 嫩钩钩

又 眩晕虚风兼夹痰,前方布置已成斑。病来心悸宗筋缩,养血清肝理必参。

生洋参 天竺黄 天麻 川贝 嫩钩钩 羚羊角 石决明 菖蒲 茯神 大补阴丸

外风引动内风,头两边及巅顶俱痛。咳嗽,舌苔白,身热,能食知味,病在上焦。古方治头痛都用风药,以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也。

荆芥(一钱) 川芎(八分,酒炒) 杏仁(三钱) 防风(钱半) 甘菊花(一钱)淡芩(钱半,酒炒) 枳壳(一钱) 羌活(钱半) 本(一钱)

上药研粗末,外加松萝茶叶三钱,分三服,开水泡服。另细辛三分,雄黄一分,研末,搐鼻取嚏。

渊按∶古方清空膏,一派升散,全无意义,可用之证甚少。

肝风太旺,肝阴又虚。气旺则火动而风生,阴虚则液亏而血弱。血弱则心跳,液亏则口干。火动故发热,风生则头痛。拟佐金以平木,培土以熄风,养血以柔肝,益阴以退热。

归身 丹皮(盐水炒) 北沙参(吴萸三分,拌炒) 枣仁 陈皮 冬术(土炒) 刺蒺藜 豆皮 茯神 白芍 橘叶

阳升头痛,心虚善忘,痰火迷心,若昧若狂。安神定志,人参可用,而腻补且缓,以其纳少痰多也。舒郁化痰,川贝最妙,而燥劫须忌,以其舌苔干白也。潜阳熄风,须参重镇,而收涩当戒,恐反敛其痰也。

人参 茯神 川贝 石决明 蛤壳 枣仁(川连三分,拌炒,研)

又 脉细数,懒言倦卧,其为精气神三者皆虚。然舌苔白腻,有痰且有饮。再察神情,静则气怠而若虚,动则气上而自乱,是虚而有痰兼有火也。火伏则痰不上升则静,静则虚象现;火动而痰升则躁,躁则虚象隐。非不虚也,痰火为之起伏也。治不越十味温胆加减。临症各有心思,悉关根柢。

参须 川贝 茯神 枣仁 石决明 橘红

又 阴遏于外,阳伏于内。阴如迷雾,阳若日光。今阳为阴遏,故沉沉默默而蒙昧,脉亦为之不显。有时阳光见 ,则起坐而神清,脉亦为之稍起。顷之阴霾四合,阳气复翳,则仍昏昏如寐。前案谓有痰饮郁于其中,十味温胆屡投不应。再思病源起于头眩心悸,苔白多痰,常服苍术见效。近因神乱若痴,多从事于痰火,清滋重镇,阴胜于阳,以致变幻。然欲开阴雾,法必通阳,譬之离照当空,而后阴雾始散。议进仲景苓桂术甘汤加味。苓桂术甘汤加远志

渊按∶此从喻氏《寓意草》得来。昧者见神乱若痴,从事于痰火,不思心主阳神,痰为阴物,以阴邪遏其阳气,灵明为之蒙闭颠倒。《内经》云∶重阳则狂,重阴则癫。癫狂二证,未可混治。世医一见神志昏乱,多从事于痰火,由不读《内经》耳。

仁渊曰∶肝风痰火,乃类中之渐也。故次于中风之后。原夫肝之所以生风,由肾水不足灌溉,致木燥火生,火生风起;脾弱不能运化饮食精微而生痰浊,痰浊为风阳煽动,上盛下虚。轻则眩晕摇颤,气升呕逆,重则癫狂昏仆,与中风同类。案中治法,大都上熄风阳,下滋肾水。痰多者,以化痰为主,虚多者以养阴为主。虚而寒者宜温,虚而热者宜凉。亦有本虚标实,痰火上盛,不得不先泻火开痰,俟标邪退而再图其本。见证虽属肝胆,而病根全在脾肾。盖木之生也,栽培在土,滋灌赖水。苟土浓水润,燥湿得宜,虽有大风,枝叶动而根干不摇;惟土薄水亏,始根露干枯,无风且萎,有风宁不摇动乎!且脾土既虚,肺金失恃,金虚不能制木,火升转欲焚金。将军之性,非可直制,惟咸苦甘凉,佐微酸微辛,经所谓∶火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夫咸苦酸甘,益阴泻火,以柔济刚。辛味虽阳,以能通散,助金而制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