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书籍\中医著作\《医门法律》\
 《医门法律》 > 卷五\疟证门(论一首 法九条 律三条)

疟证门方

白虎加桂枝汤方(《金匮》方有论)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石膏(一斤) 粳米(二合) 桂枝(三两) 上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蜀漆散方(《金匮》方有论) 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等分) 上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匕,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

牡蛎(《外台秘要》方 《金匮》有论) 治牡疟。 牡蛎(四两熬) 麻黄(四两去节) 甘草(二两) 蜀漆(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二升,温服一升。若吐则勿更服。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方(《金匮》有论) 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 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 栝蒌根(四两) 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二升,温服一升,日二服。

柴胡桂姜汤(《金匮》有论)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黄芩(三两) 栝蒌根(四两) 牡蛎(三两熬)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鳖甲煎丸方(《金匮》有论) 鳖甲(十二分炙) 乌扇(三分烧)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三分熬) 干姜(三分) 大黄(三分) 芍药(五分) 桂枝(三分) 葶苈(一分熬) 石韦(三分去毛) 浓朴(三分) 牡丹(五分去心) 瞿麦(二分) 紫葳(三分) 半夏(一分) 人参(一分) 虫(五分熬) 阿胶(三分炙) 蜂窠(四分炙) 赤硝(十二分) 蜣 (六分) 桃仁(二分) 上二十三味为末, 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泥澜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末煎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千金方》用鳖甲十二片,又有海藻二分、大戟一分、 虫五分,无鼠妇、赤硝二味,以鳖甲煎和诸药为丸。

桂枝黄芩 柴胡(一两二钱) 黄芩 人参 甘草(各四钱五分) 半夏(四钱) 石膏 知母(各五钱)桂枝(一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七钱,水煎。 昌按∶此方小柴胡汤合白虎加桂枝汤,于和法中兼解表热,遵用仲景圣法,可喜可喜。

人参柴胡引子(《事亲》) 人参 柴胡 黄芩 甘草 大黄 当归 芍药(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昌按∶此即小柴胡去半夏,加大黄当归、芍药,大柴胡去半夏、枳实,加人参当归。于和法中略施攻里之法,深中肯綮。

柴朴汤 柴胡 独活 前胡 黄芩 苍术 浓朴 陈皮 半夏曲 白茯苓 藿香(各一钱) 甘草(三分) 水二钟,生姜五片,煎一钟,发日五更服。气弱加人参白术。食不克化加神曲、麦芽、山楂。 昌按∶此方治疟因起于暑湿,及食滞者宜之。

加味香薷 香薷(二钱) 浓朴(制) 扁豆(炒) 白术(炒) 白芍药(炒) 陈皮茯苓 黄芩(各一钱) 黄连(姜汁炒) 甘草(炙) 猪苓 泽泻(各五分) 木瓜(七分) 上生姜煎服。口渴实者,加天花粉、葛根知母。虚者,加五味子、麦门冬、人参。 昌按∶此方暑邪入里,外无表证者宜之。

祛疟散 黄 (蜜炙一钱六分) 人参 白术茯苓 砂仁 草果 陈皮(去白) 五味子(各一钱) 甘草(七分) 乌梅(三枚去核) 水二钟,生姜三片,枣二枚,煎一钟温服。 昌按∶此方表里之邪已透,中气虚弱者可用。

二术柴葛汤 治诸疟必用之剂。 白术 苍术 柴胡 葛根 陈皮(各七分) 甘草(五分) 若一日一发,及午前发者,邪在阳分,加枯芩、茯苓、半夏各一钱。热甚头痛,加川芎,软石膏各一钱。口渴,加石膏、知母、麦门冬各一钱。若间日、或三日发,午后或夜发者,邪在阴分,加川芎、当归酒炒、芍药、熟地黄酒炒、知母各一钱,酒黄、酒红花各四分。提在阳分,可截之。若间一日,连发二日,或日夜各发者,气血俱病,加人参、黄 、白茯苓各一钱以补气,川芎、地黄、归、芍以补血。若阳疟多汗,用黄 、人参白术以敛之。无汗用柴胡苍术白术黄芩葛根以发之。若阴疟多汗,用当归白芍、熟地、黄 、黄柏以敛之。无汗用柴胡苍术、川芎、红花升麻以发之。

胃气弱,饮食少,或服截药伤脾胃而食少者,加人参、酒芍药、大麦芽各一钱。伤食痞闷,或有食积者,加神曲、麦芽、枳实各一钱,黄连五分。痰盛加姜半夏、南星、枳实炒各一钱,黄连黄芩各六分。若用截之,加槟榔、常山青皮黄芩各一钱,乌梅肉三枚。日久虚疟,寒热不多,或无寒而但微热者,邪气已无,只用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加柴胡黄芩、黄 、陈皮,以滋补气血。

柴苓汤(《活人》) 治疟热多寒少,口燥心烦少睡。(即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小柴胡汤见黄胆门。五苓散见三气门。) 昌按∶活人柴苓汤,治疟之要药也。然不敢辄入正选,姑存备用者,则以五苓散利水,恐遇木火乘胃,大耗津液。大渴引水自救之证,反利其小水,而自犯其律也,用方者详之。

半夏散 治痰疟发作有时,热多寒少,头痛额角,并胸前肌肉 动,食才入口即吐出,面色带赤,宜服之。 半夏(泡七次为末姜汁和调作饼晒干) 藿香 羌活 芎 (各一分) 牵牛(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后白汤调下。

露姜饮 治脾胃痰疟,发为寒热。 生姜(四两) 和皮,捣汁一碗,夜露至晓,空心冷服。

二十四味断疟饮 治久疟。 常山(酒炒) 草果 槟榔 知母(酒炒) 陈皮 青皮 川芎 枳壳 柴胡 黄芩荆芥 白芷 人参 紫苏 苍术 白术 半夏 良姜 茯苓 桂枝 葛根 甘草 杏仁 乌梅(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发日早服。 昌按∶此方治久疟母疟,邪气散漫,表里俱乱。广其法以求之,然仍不离小柴胡汤为主,亦可喜也。

治疟,因劳役忧思而作,汗多食少倦甚者,补中益气汤。(方见虚劳门)

柴胡汤加常山,截疟神效。(方见黄胆门)

妇人久疟,用小柴胡,合四物汤服之。(小柴胡汤见黄胆门,四物汤见妇人门。)

小儿疟疾,有痞块,生地、芍药各一钱、陈皮、川芎、炒黄芩、半夏各一钱,甘草三分,加姜煎,调醋炙鳖甲末效。

《正传》有二男子,皆年四五十,各得 疟三年。俱发于寅申巳亥日,一人昼发,发于巳而退于申。一人夜发,发于亥而退于寅。昼发者,乃阴中之阳,病宜补气解表,与小柴胡柴胡人参,加白术、川芎、葛根陈皮青皮苍术。夜发者,为阴中之阴,病宜补血疏肝,用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加青皮,各与十帖,加姜枣煎,于未发前二时,每日一帖。服至八帖,同日得大汗而愈。

丹溪治一人,因劳役发嗽得 疟,又服发散药,变为发热,舌短,语言不正,痰吼有声,脉洪实似滑。先用独参汤,加竹沥二蛤壳,一服后,吐胶痰,舌本正,后用黄 人参汤,半月愈。

一妇病疟,三日一发,食少,经不行已三月,脉无,时寒,议作虚寒治。疑误,再诊见其梳洗言动如常,知果误也。

经不行,非无血,为痰所凝。脉无,非血气衰,乃积痰生热,结伏其脉而不见耳。当作实热治,与三化丸。旬日后,食进脉出,带微弦,谓胃气既全,虽不药,疟当自愈而经行也,令淡滋味,果应。

一妇 疟月余,间日发于申酉,头与身痛,寒多喜极热辣汤,脉伏面惨晦,作实热治之,以十枣汤为末,粥丸黍米大。服十粒津咽,日三次,令淡饭半月,大汗愈。

一妇人痢,因哭子变疟,一日五六作,汗如雨,不吐,脉微数,疲甚。无邪可治,阴虚阳散,命在旦夕,遂用参术二两、白芍一两、黄 半两、炙甘草二钱,作四大剂,服之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