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妇科>月经病>正文

妇科月经病治疗中医医案3则

吴承玉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她长期从事临床研究工作,对肿瘤病、风湿病、代谢病、妇科病的疑难病诊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她对妇科月经病治疗采用以血为本的方法,积有丰富经验,现举医案3则以飨读者。
 
验  案  举  隅
 
案例1
 
林某,女,32岁,2010年6月25日初诊。近1年来每次月经均推迟7-10 d,末次月经时间是6月17日,经量适中,挾有血块。面部黄褐斑,面色暗淡,腹胀纳少,腰膝酸软,情绪不稳,急躁易怒,舌苔薄白,舌质暗紫,脉细弦。辨证属肝肾精血亏虚,肝脾不调,气血不畅。治拟经前疏肝健脾,理气调血;经后养肝益肾,调肝运脾。拟经后方:柴胡、红花、广郁金、赤芍、白芍、当归、川芎、丹皮、旱莲草、女贞子、川续断、菟丝子各10 g,茯苓、炒白术、桑寄生、益母草各15 g,炙甘草6 g,水煎服,1剂/d。
 
7月9日2诊:正值经前期,情绪较前改善,偶有神疲,余症尚可。拟经前方:柴胡、广郁金、赤芍、当归、川芎、陈皮、苏梗、莪术、失笑散、制香附、乌药各10 g,茯苓、益母草、鸡血藤、生白术各15 g,炙甘草6 g。水煎服,1剂/d。前后调治3个月经周期,情绪稳定,月经正常,面色转好,面部斑消失。
 
按:此患者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横逆犯脾,气不宣达,血为气滞,冲任不畅,气血运行迟滞,日久气血生化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推后。因此治疗时重在疏肝解郁,养血柔肝,健脾和营,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两方均用了柴胡、广郁金、赤芍、当归、川芎、茯苓、益母草、白术、炙甘草。柴胡、广郁金疏肝解郁,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白术健脾利湿,益母草活血通经。经前方还用了陈皮、苏梗、莪术、失笑散、制香附、乌药、鸡血藤、生白术,主要是用来行气化瘀,通利血脉;经后方还用了白芍、丹皮、旱莲草、女贞子、菟丝子、川续断、红花、桑寄生,主要是用来补益肝肾,养血活血。根据经期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药,使气机畅达,血海按时满溢,月经正常。
 
案例2
 
王某,女,26岁,2009年5月22日初诊。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正值行经期。脾气虚弱统血无权,治以补脾益气统血固经。拟经后方:生地、熟地、炒白芍、炒山药、炒扁豆、炒薏仁、益母草各15 g,茯苓、川续断、山茱萸、当归各10 g,仙灵脾、川芎、炙甘草各6 g。嘱行经结束后水煎服,1剂/d。服药2个月后月经量恢复正常,体质渐好。
 
6月12日2诊:月经将至,小腹微痛,余无不适。经前方:炒白芍、炒山药、炒扁豆、炒薏仁、益母草各15 g,茯苓、川续断、桑寄生、当归各10 g,仙灵脾、川芎、艾叶、乌药、炙甘草各6 g。水煎服,1剂/d。前后治疗2个月经周期,月经恢复正常。
 
按:脾主中气而统血,脾气虚弱,统血无权,冲任不固,所以月经提前而至。本案患者经前经后两方均使用了炒白芍、炒山药、炒扁豆、炒薏仁、益母草、茯苓、川续断、当归、仙灵脾、川芎、炙甘草。炒山药、炒扁豆、炒薏仁、茯苓、炙甘草补脾益气,炒白芍、益母草、川续断、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仙灵脾振奋脾阳。经后方还用了生地、熟地、山茱萸养血活血,经前方还用了艾叶、乌药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案例3
 
吕某,女,32岁,2009年10月23日初诊。月经先后不定期,推迟为多。面部痤疮,神疲乏力,便溏,舌苔薄白,舌质红,脉细缓。此属肝郁脾虚,营血不足,兼湿浊上犯,治以健脾疏肝,养血活血,兼以化湿消疮。处方:广郁金、炒白术、炒薏仁、白芷、旱莲草、茯苓各15 g,赤芍、白芍、当归、丹皮、苏叶、苏梗、枸杞子、女贞子、陈皮各10 g,苍术6 g,薄荷、炙甘草各4 g。水煎内服,1剂/d。前后服用3个月,月经正常。
 
按:气之源头在于脾,血之源头在于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但是气血的调和、阴阳的平衡还需要肝的调节[2]。肾精充盛,脾气健运,则肝血充足,血海充盈,月经正常。广郁金、薄荷疏肝解郁,苍术、炒白术、炒薏仁、陈皮、茯苓、炙甘草健脾燥湿益气,当归、白芍、枸杞子、旱莲草、女贞子滋养阴血,赤芍、丹皮清热凉血,苏叶、苏梗行气宽中。此方肾、肝、脾同时兼顾,气血同调,养血的同时兼以通利血脉,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讨    论
《妇科玉尺》曰:“经贵乎如期,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3]因此,凡是月经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均属于月经不调的范畴。
 
女子的经、孕、产、乳,均会耗伤阴液,损及气血,其中又以阴血为主,所以说女子以血为本,而月经又以血为用,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停,日久则成瘀,瘀血又会进一步加剧气机不畅,最终就会导致气血失调,影响冲任,发生月经不调。气血失调是月经不调的重要病机之一。正如《女科经纶》指出:“气顺则血顺,气逆则血逆。忿怒过度则气逆,气逆则血亦逆。气血结逆于脏腑经络,而经于是乎不调矣”[4]。
 
由以上吴教授的3个病案看出,虽然3个患者的病机各不相同,但是在调治月经上是有共同之点的,即要根据经期的不同时期来调节阴阳气血的平衡。经前期,重在行气活血,祛瘀通经,以通利为主;经后期,血海空虚,重在补益肝肾,滋养阴血,以补益为主;经间期,需平衡阴阳,以促排卵。
 
月经具有周期性、节律性,是女子生理过程中阴阳消长、气血盈亏规律性变化的体现。月经有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4个不同时期的生理节律,如此循环,形成月经周期。因此治疗月经不调需要根据不同的时期辨证论治。行经期,子宫泻而不藏,排出经血,阳随血泄,让位于阴。经后期,血海空虚,子宫藏而不泻,阴长阳消,此期血的生成、补充尤为重要,宜滋养阴血,以“补”为主。经间期,即西医所称的排卵期,此期由阴转阳,宜滋阴助阳,温阳通络,以促排卵为主[5]。经前期,血海由满而溢,阳长阴消,此期气的运行、统摄、调节更有其重要意义,宜顺应其势,行气活血祛瘀,以“通”为主,使经血能顺利排出。
 
参考文献
[1] 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9
[2] 高春媛,陶广正.中医当代妇科八大家[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36
[3] 沈金鳌.妇科玉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58:49
[4] 徐重明,汪自源.论月经病与调理气血[J].光明中医,2010,25(5):745
[5] 夏桂成.月经病中医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28

上一篇:月经病的不同辨证分型推荐不同用药

下一篇:经行发热中医验案分析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