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儿科>小儿疾病>正文

儿童多动症 小儿抽动症 中医用药心得

李宜瑞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用药举隅

李宜瑞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 工作指导老师, 广东省首位中医儿科学博士研究生导 师, 长期致力于中医儿科学的临床、 教学和科学研究工 作, 特别是对儿童多动症、 抽动症等行为精神障碍的中 医药诊治, 钻研尤深, 自成风格。李教授认为, 虽然多 动症与抽动症, 其临床表现看似大不相同, 但以中医病 因病机学说分析, 在发病机制上, 两者却颇有相通之 处, 故易互为共患 [1 ] 。例如, 在病因方面, 先天禀赋不 足, 后天护养不当, 情绪失调等, 均与其发病密切相 关 [2 ] 。在病机特点上, 肝肾阴虚, 水不涵木, 既易使肝 阳上亢, 出现多动、 冲动, 又可致虚风内动, 而见肢抽、 头摇; 同样, 若脾虚痰聚, 清窍不利, 则神思涣散, 健忘 惫怠; 而痰湿阻窍者, 又受肝风鼓动, 则喉中怪声或秽 语难止。故此, 两者在临床遣方用药上, 多有互通之 处。笔者有幸跟师学习, 现不揣浅陋, 将其治疗儿童多 动症、 抽动症的部分用药心得举隅如下。

1 地黄

无论是多动症还是抽动症, 辨证为肝肾阴虚者, 李 教授皆喜用地黄, 例如, 其治疗儿童多动症之效方益智 宁, 即用熟地黄为君, 但其临证之时, 有时也会以生地 黄易之, 这是考虑到二者功效有所差异。熟地黄与生 地黄, 主要因药材加工炮制方法不同而区分。生地黄, 为新鲜块根洁净后焖润, 切片晒干或烘干而成, 其性 凉, 味甘苦, 入心、 肝、 肾经, 具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之 功; 熟地则是以砂仁、 陈皮、 蜂蜜、 酒等为辅料, 以蒸或 炖法制作而成, 味苦化甘, 性凉变温, 更偏重滋阴补血, 养精填髓, 安魂充志( 注: 需要注意的是, 古今文献中, 今之熟地黄与古之熟地黄相同, 但今之生地黄则是指 古时之干地黄, 古之生地黄为今之鲜地黄) 。《药性 解》 言熟地黄可“活血气, 封填骨髓, 滋肾水, 补益真 阴。 ” 张景岳又云 : “凡诸阴亏损者, 非熟地之重守而不 足以聚之; 阴虚而躁者, 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 阴虚 而火升者, 非熟地之守不足以降之; 阴虚而刚急者, 非 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 , 此于熟地益阴之功, 可谓 述之尽当。临床所见的多动症或抽动症患儿, 辨证为 阴虚阳亢证者, 往往以肾阴不足为其本, 肝阳亢盛、 肝 风内动为其标, 熟地可补肾中之真阴, 滋水以涵木, 使上亢之肝阳得平, 曳动之肝风可熄。李教授重用其为 君药, 正切合患儿阴阳失调之病机。但若患儿咽喉不 适、 口干多饮、 脾气暴躁等热象较著者, 生地黄清热凉 血, 养阴生津, 又可 “助心胆气, 安魂定魄 ” ( 《日华子本 草 》 ) , “除五心之烦热 ” ( 《药性赋》 ) , 则较之熟地黄更 加适用。

案 1 萧某, 男, 6 岁, 因“多动、 注意力不集中 3 年” 就诊。3 年前患儿在幼儿园时即被发现活动过多。 上小学后, 在课堂上经常离开座位, 小动作多, 作业拖 拉, 不能按时完成, 做事粗心大意, 丢三拉四。平素汗 出较多, 且自觉咽不适。查体: 咽稍红, 咽后壁滤泡增 生, 余无异常。舌红, 苔薄。诊断为儿童多动症( 肾虚 肝亢证) , 治以滋肾平肝, 宁神定志。药用: 生地黄 15 g, 女贞子 10 g, 白芍 10 g, 龟板( 先煎) 10 g, 龙骨( 先 煎) 15 g, 石菖蒲10 g, 远志8 g, 茯苓15 g, 首乌藤10 g, 浮小麦 15 g, 木蝴蝶 5 g, 甘草 6 g, 共 7 剂。

服药 1 周后患儿多动有所减少, 无再诉咽不适, 注 意力仍不集中, 作业拖拉, 粗心, 出汗仍较多, 偶有遗 尿, 舌偏红, 苔薄, 脉细。药用: 熟地黄 15 g, 女贞子 10 g, 白芍 10 g, 龟板( 先煎) 10 g, 龙骨( 先煎) 15 g, 石菖 蒲 10 g, 远志 8 g, 茯苓 15 g, 首乌藤 10 g, 浮小麦 15 g, 山萸肉 10 g, 甘草 6 g; 共 7 剂。

2 芍药

芍药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 彼时白芍、 赤芍未分, 至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 后, 芍药始分赤白。成无已在 《注解伤寒论》 中提出 “芍药, 白补而赤泻, 白收而赤散 也” 之论, 自此赤白芍功用差异方明。李教授在临床 上也喜用芍药, 且多择取白芍, 因其滋阴养血, 又能土 中伐木, 柔肝潜阳, 对于多动症之冲动任性、 躁动不宁 者, 正其所宜。正如张山雷 《本草正义》 中言: “ ……一 为补血养肝脾真阴, 而收摄脾气之散乱, 肝气之恣横, 则白芍也。 ” 而于抽动症者, 白芍酸甘化阴, 既可柔肝 缓急解痉, 又可平肝潜阳, 如此肝气得舒, 肝阴得滋, 肝 阳得平, 而抽动之症自除。

案 2 刘某, 男, 11 岁, 因 “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 4 年 余” 就诊。患儿 4 年前上学后, 老师发现在课堂上小动 作多, 与同学交头接耳, 粗心大意, 经常丢失书本、 文具 等, 做作业拖拉, 脾气暴躁, 常不听从大人指示, 夜寐不 安, 梦多。舌质红, 苔薄白花剥。诊断: 儿童多动症( 肾 虚肝亢证) , 治以滋肾平肝, 宁神定志, 药用: 熟地黄 15 g, 白芍 15 g, 醋龟甲( 先煎) 10 g, 石菖蒲 10 g, 制远志 10 g, 茯苓 15 g, 龙骨( 先煎) 20 g, 浮小麦20 g, 女贞子12 g, 五味子 5 g, 首乌藤 15 g, 甘草 6 g, 共 7 剂。 案 3 姜某, 男, 9 岁, 因“反复抽动 1 年余” 就诊, 患儿 1 年余前出现反复抽动, 现以挺腹、 搐鼻明显, 脾 气暴躁, 汗出较多, 形体消瘦, 胃纳欠佳, 二便尚调, 夜 寐安。舌淡, 苔白厚。诊断: 抽动症( 脾虚肝亢, 风痰 扰动) , 治以: 健脾平肝, 祛风化痰, 药用: 太子参 15 g, 郁金10 g, 茯苓15 g, 白术10 g, 白芍15 g, 龙骨( 先煎) 15 g, 钩藤( 后下) 10 g, 枣仁 10 g, 辛夷花 10 g, 僵蚕 8 g, 桔梗 5 g, 甘草 5 g, 木瓜 12 g, 共 7 剂。

3 龙骨( 与龙齿)

龙骨味甘、 涩, 性微寒, 归心、 肝经 , 《名医别录》 谓 其 “主治汗出, 夜卧自惊, 恚怒, 伏气在心下……养精 神, 定魂魄, 安五脏 ”。《本草经疏》 释之曰 : “肝主怒, 肝气独盛, 则善恚怒, 魂返乎肝, 则恚怒自除” 。其主 养精神, 定魂魄, 安五脏者, 乃收摄神魂, 闭涩精气之极 功也。龙骨入心、 肾、 肠、 胃。龙齿单入肝、 心。故骨兼 有止泻涩精之用, 齿惟镇惊安魂魄而已。 ” 临床所见之 多动症、 抽动症患儿, 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脾气急躁, 或 夜寐不安、 梦游梦呓, 或盗汗、 遗尿等表现, 李教授取龙 骨之平肝潜阳、 镇静安神且可收敛固涩之效, 可显著改 善患儿的冲动易怒、 睡眠不安及遗尿、 盗汗等症。若无 盗汗遗尿等精液不固的表现, 则用龙齿即可。

案 4 患儿, 林某, 男, 7 岁, 主诉: 多动、 注意力不 集中 3 年。患儿 3 年前在幼儿园上课时即发现活动过 多, 上小学后, 在课堂上经常离开座位, 不专心听课, 小 动作多, 作业拖拉, 丢三落四, 脾气暴躁, 稍不如意即大 发雷霆, 不听从家长, 甚至老师的指示, 欺侮其他小朋 友, 但有时又自觉不开心, 胃纳正常, 入睡较困难, 二便 尚调。舌边尖红, 苔薄黄。诊断: 儿童多动症( 心肝火 旺证) , 治以清心平肝, 安神定志, 药用: 柴胡 6 g, 白芍 10 g, 龙骨( 先煎) 15 g, 珍珠母( 先煎) 15 g, 钩藤 10 g, 郁金 10 g, 茯苓 15 g, 合欢皮 10 g, 石菖蒲 10 g, 远志 8 g, 首乌藤 10 g, 甘草 6 g, 共 7 剂。

4 茯苓( 茯神)

众所周知, 茯苓除健脾祛湿外, 还有养心安神之功 效, 故 《神农本草经》 谓其 “久服安魂魄养神” 。临床常 见多动症患儿, 虽然多有情志不舒, 冲动易怒, 但另一 方面, 又常伴胆小易惊, 遇难退缩, 李教授认为, 此为 心、 肾之气不足的表现, 正如《本草经疏》 所言: “ …… 忧恚惊邪, 皆心气不足也。恐悸者, 肾志不足也。 ” 而 茯苓者 , “甘能补中, 淡而利窍, 利中则心脾实, 利窍则 邪热解, 心脾实则忧恚惊邪自止 ” ( 《本草经疏》 ) , 用之 于此, 可谓切中肯綮。茯神专入心经, 较之茯苓, 其养 心安神之效更强, 所以心气不足明显者, 李教授多以之 易茯苓。对于抽动症者, 茯苓健脾祛湿, 可杜绝生痰之 源, 使风痰不能交缠鼓动, 则抽动症状不易反复; 而且, 抽动症共患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者, 常常多见上述心肾 不足之证, 茯苓更是临证之要药。

案 5 胡某, 男, 7 岁, 因“反复抽动, 伴注意力不 集中、 多动 1 年余” 就诊。1 年前起患儿家长发现其频 繁不自主眨眼, 挤眉, 歪嘴, 上课不专心, 作业拖拉, 不 能按时完成, 小动作多, 平素胆小, 易受惊吓, 胃纳正 常, 夜寐欠安, 易醒, 二便尚调。舌质偏红, 苔薄白。诊 断: 儿童抽动症共患多动症( 肝亢风动型) , 治以平肝 熄风, 宁神定志。药用: 柴胡 6 g, 白芍 10 g, 茯苓 10 g, 首乌藤 12 g, 白蒺藜 10 g, 钩藤 10 g, 龙骨( 先煎) 15 g, 僵蚕 10 g, 蝉蜕 5 g, 远志 8 g, 石菖蒲 10 g, 天麻 4 g, 甘 草 5 g; 共 7 剂。

5 首乌藤

首乌藤, 甘、 平, 归心、 肝经, 既可 “补中气, 行经络, 通血脉, 治劳伤 ”( 《本草再新》 ) , 又能“养肝肾, 止虚 汗, 安神催眠 ” ( 《饮片新参》 ) 。多动症和抽动症患儿, 常伴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如入睡困难、 夜寐不安、 梦 呓、 磨牙等, 而首乌藤能补养阴血, 安神助眠, 故适用于 多动、 抽动患儿之眠差者; 另一方面, 由于首乌藤又兼具 通络止痉之功, 于肢体抽动明显的患儿, 更为切合。但 需要注意的是, 首乌藤为何首乌的干燥茎藤, 现代药理 研究发现, 长期大量摄入何首乌可导致可逆性肝损伤, 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 食欲不振、 黄疸或血清肝功能指 标异常, 胆汁代谢紊乱等。致肝损伤不良反应的可能物 质为何首乌中的鞣质及蒽醌类成分 [3 ] 。故使用过程中 需注意避免与肝毒性药物同时使用, 定期监测肝功能, 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病即止, 不可久用。 案 6 文某, 男, 8 岁, 因 “四肢抽动 2 年, 加重 2 个 月” 就诊。患儿 6 岁时, 曾出现不自主眨眼, 其后又出 现四肢不自主抽动, 伴嘴角抽动、 咬牙、 扭颈等动作反 复出现。近 2 个月来, 四肢抽动频繁, 在外院一直服硫 必利、 妥必治等治疗, 疗效欠佳, 现并觉喉中有痰, 睡眠 欠佳, 夜间磨牙, 胃纳可, 二便调。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舌尖红, 苔白。诊断: 抽动症( 风痰上扰, 兼心经有 热) , 治以祛风化痰, 养阴止痉, 药用: 生地 12 g, 白芍 15 g, 葛根 10 g, 蒺藜 10 g, 僵蚕 8 g, 天麻 5 g, 珍珠母 20 g, 甘草5 g, 合欢皮10 g, 木瓜12 g, 法半夏6 g, 辛荑 花 6 g, 首乌藤 15 g, 共 7 剂。

6 石菖蒲、 远志

李教授治疗多动症或抽动症患儿, 只要其注意力 不集中明显者, 必用石菖蒲、 远志。此二药之伍用, 始 见于《备急千金要方》 , 孙思邈以之加龟甲、 龙骨、 茯 苓、 茯神、 人参等 , “治多忘、 令人不忘” “常服令人大 聪” 。石菖蒲味辛, 苦, 性温, 归心、 胃经 , 《神农本草 经》 言其 “开心孔, 补五脏, 通九窍, 明耳目 ” , 《神农本 草经百种录》 更阐明 : “不但能开窍顺气, 且能益精养 神也” 。远志味辛、 苦, 性微温, 归心、 肺、 肾经 , “补不 足, 除邪气, 利九窍, 益智慧, 耳目聪明, 不忘, 强志, 倍 力 ” ( 《神农本草经》 ) , “乃通心肾之妙药” ( 《本草新 编》 ) 。两者伍用, 益心智, 养精神, 强志聪明, 于注意 涣散、 忽忽善忘者, 正其所宜。

案 7 伍某, 男, 10 岁, 因“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 3 年” 就诊, 患儿 3 年前上学后发现上课不专心听讲, 与 同学交头接耳, 小动作多, 和他说话时常心不在焉, 作 业拖拉, 不能按时完成, 做事粗心大意, 经常丢失书本、 文具等, 爱发脾气, 遗尿, 汗出较多, 夜寐欠安。舌红, 苔薄黄。诊断: 儿童多动症( 肾虚肝亢) , 治以滋肾平 肝, 宁神定志, 药用: 熟地黄 15 g, 女贞子 12 g, 白芍 12 g, 龟板( 先煎) 10 g, 龙骨( 先煎) 20 g, 石菖蒲 10 g, 远 志 10 g, 茯苓15 g, 首乌藤15 g, 浮小麦20 g, 桑螵蛸10 g, 山萸肉 10 g, 炙甘草 6 g, 共 7 剂。

上述药物, 也是李宜瑞教授所创制的治疗儿童多 动症之专方 — — —“益智宁” 的主要药物。李教授临证 遣方, 往往药味不多, 用量甚寡, 却常收浮鼓之效, 得到 患儿、 家长的高度认可, 以及同行推重。究其原因, 除 辨证准确外, 与其精熟药物功效更是密切相关, 这是刻 苦研读多篇本草著作及历代名家论述, 并在长期临证 中反复实践揣摩的结果, 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作者:石静榆 赖东兰 陈晓刚

上一篇:儿科推拿典籍之理论 临床经验

下一篇:“分消走泄法”在儿科病中的应用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