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鼻炎>过敏性鼻炎>正文

姚树锦治过敏性疾病 麻黄附子细辛汤

  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药物过敏、过敏性休克等,常常诱发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过敏性哮喘等一系列病症,给患者生活及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姚树锦主任医师为陕西太和医学流派第四代传人,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首届名老中医。临证50余载,擅长诊治各种疑难杂症。他针对过敏性疾病的病变特点,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多有良效,现简要总结其部分经验。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有标准

  麻黄附子细辛汤,原为治疗太少两感的经典方剂,该方出自《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用治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即为太少两感证。本方适用于风寒在表,少阴阳虚在里之病机。

  太阳经为人一身之藩篱,其功能顾护于外。风寒在表,太阳经受邪,必导致肺气失宣等症状。肺为娇脏,为五脏之华盖,位处上焦,开窍于鼻,以咽喉为其门户,故风寒袭肺,常出现鼻塞、流涕、咳嗽、气喘等肺气失宣症状;且肺合皮毛,风邪外袭,皮毛应之,可见皮肤瘙痒,出现风团等症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感寒邪必伤及阳气,里阳不足者当属多见。

  姚树锦认为麻黄辛苦温,能宣肺散寒启鼻窍,善解太阳之表邪;附子大辛大热以峻补肾阳,补命门之火而温阳散寒;细辛辛温走窜为少阴表药,通达内外,既可内温脏腑之寒滞,又可外散在表之寒邪,于本方中内可助附子以温阳,外助麻黄以解表。

  三药合用,共奏温阳散寒,解表通窍之功本方临证运用关键在于抓住少阴本病,外感寒邪这一基本病因病机。对明确外感病因者,当据风寒之所停滞处辨证用药,所谓“邪留之所,正虚之处也” 。

  过敏疾病与太少两感吻合

  姚树锦认为禀赋不足、风邪内留及伏邪致病是过敏性疾病发病原因。过敏发生时,症状出现迅速、变化急剧,症状与“风性善变”的特点相类似。阳气亏虚于内,气虚卫表不固,风邪乘虚侵袭于外是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内外因,这与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的太少两感吻合。

  过敏性鼻炎

  患者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发病时鼻痒,连续打喷嚏,流大量水样清涕,同时伴有眼结膜、咽部、外耳道奇痒等;这些症状,多于春秋季节交替或夏季使用空调后出现。姚树锦认为阳气亏虚,外感风邪,风邪袭肺,肺气不利,宣降失常是其病因病机。

  基础方:麻黄5克,制附片6克(先煎),细辛3克,辛夷花10克,黄芪30~60克,白术15克,防风6~10克。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给予加减。

  他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源于20年多前在东南亚学术交流时,当地以“鼻敏感病”就诊患者颇多。姚树锦详细询问患病经过,当地四季高温,人们习惯每日多次冲凉,喜用空调降温,饮食也喜好生冷,日久阴寒内浸;加之天热腠理开泄,外邪乘虚而入,故而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反复发作,结合舌脉,正是太少两感证。运用此方治疗后,每获良效。这也是他诊治疾病不仅重视辨证施治,而且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例证。

  荨麻疹

  以受风或受凉后皮肤上突然出现风团块,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即可消退,来去无定踪,瘙痒异常,其发病过程体现了“风善行而数变”、“风无定体”的特点。姚树锦认为其病因病机为风邪袭表,流窜肌腠,郁遏肌表。

  基本处方:麻黄5克,制附片6克(先煎),细辛3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6克,蝉蜕10克,苍术10克,滑石10克,胡麻仁10克。

  根据患者体质不同,给予化裁,气虚者,给予黄芪用量可加至30~60克。皮肤瘙痒重者,加用地肤子15克,苦参10克,蛇床子10克。

  小儿哮喘

  小儿脏腑娇嫩,易虚易实,肺脾肾三脏常不足。因外感、饮食调护失宜,导致正气亏虚,正虚邪实,易耗损阳气,阳气不足则湿聚成痰。外因诱发,痰随气升,痰瘀气滞,相互搏结,壅滞气道,发为喘息。痰饮为喘息“夙根”。水为阴邪,则痰饮亦为阴邪,最易伤阳气,故“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患儿阳气不足,内有痰饮,卫阳不固密,风寒之邪壅塞于肺,而致肺失肃降;累及脾肾,而致脾肾阳虚,温煦气化失职,真元耗损,肾气失纳摄,以致形成少阴水饮与阳虚里寒相合而作喘。故选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来助阳化饮,温化痰湿,宣肺平喘。

  基本方:炙麻黄3克,制附片3~5克(先煎),细辛2~3克,干姜5克,五味子9克,川贝母5克,远志6克,天竺黄6克,枳实6克,紫苏子6克,甘草6克。

  平日调补当顾护脾胃,消食化积。基本处方:生山楂15克,鸡内金10克,砂仁6克,天竺黄10克,生地10克,三七10克,白芍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10克。散剂冲服。

  病 案

  王某,女,52岁,退休。2013年5月8日初诊。

  诉:周身皮肤瘙痒3月。患者3个月来每于受凉后出现周身皮肤瘙痒,搔抓后出现团块状丘疹,皮色不红,保暖后可自行消失,在西安某医院诊断为“荨麻疹”,给予抗过敏西药口服,效不佳。

  刻诊:荨麻疹每于受凉后出现。伴眼睛干涩瘙痒不适,平素身困乏力,畏寒怕冷,动则自汗出,易外感,夜间难入眠,食纳可,二便调。舌质淡,体胖,苔白,脉沉细。

  辨证:脾肾阳虚,风邪袭表,流窜肌腠,郁遏肌表。

  治疗:益气固表,温阳散寒,疏风散邪。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玉屏风散加味。

  处方:麻黄3克,制附片3克(先煎),细辛3克,黄芪6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苍术10克,滑石10克,胡麻仁10克,当归15克,炒枣仁30克,琥珀2克(冲服),太子参3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

  服药7剂后,皮肤瘙痒明显减轻,受凉后偶有荨麻疹出现,活动后汗出减少,夜眠转安,眼睛干涩瘙痒减轻,但仍觉乏力,怕冷。舌淡红,体胖大,苔白,脉沉细。

  上方续进7剂,皮肤瘙痒消失,畏寒减轻,乏力减轻,汗出减少。调整用药。

  处方:黄芪60克,白术15克,防风6克,太子参3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炒枣仁30克,琥珀2克(冲服),当归15克,生地15克,菊花10克,车前子15克(包煎)。

  续进14剂后,患者乏力明显缓解,无明显畏寒,荨麻疹再未复发,外感明显减少。

上一篇:辛夷煮蛋防过敏

下一篇:春夏花香怡人 过敏性鼻炎不期而至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