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胃肠病>肠炎>正文

基于“虚”本质的大肠癌辨证论治方法探索

大肠癌是原发于结、 直肠恶性肿瘤的统称, 中医药 已成为我国大肠癌多学科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 一项 5 年随访的研究发现, 经过 1 年以上的辨证论治 汤药治疗可以将 II、 III 期的肠癌复发转移率降低 12% , 明显延长了无病生存时间 [2 ] 。“证” 的研究是辨 证论治的核心问题。祖国医学认为, 正气不足是疾病 发生的内在根据,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3 ] 。本研究 基于“虚” 本质的发病学原理, 从单证候的角度对大肠 癌的辨证论治方法进行深入探索。

1 材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1. 1. 1 病例来源

本组病例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2014—2016 年间首次住院的肠癌患者, 其中男 32 例, 女 20 例;男女比例约为 1. 6:1;年龄最小 36 岁, 最大 89 岁, 平均 58. 17 岁;升结肠癌 10 例, 横结肠癌 8 例, 降结肠癌 4 例, 乙状结肠癌 15 例, 左半结肠癌 3 例, 右 半结肠癌 4 例, 直肠癌 8 例;管状腺癌 45 例, 粘液腺癌 7 例;高分化 3 例, 中低分化 33 例, 未报告分化程度 16 例;术后(无瘤)患者 22 例, 晚期 30 例;截止 2016 年 12 月底, 死亡患者 24 例, 平均生存期 39. 61 个月。

1. 1. 2 诊断标准

1. 1. 2. 1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 治规范》 第六分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 的诊断标准, 经肠镜、 CT、 MRI 等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

1. 1. 2. 2 中医单证候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诊断 学》 [4 ]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5 ] , 并结 合本科室副高级职称及以上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筛选制 定。

①气虚证:主证:神疲乏力, 纳少, 气短, 舌质淡胖。 次证:自汗, 便溏, 脉濡滑。凡符合主证二项, 次证一项 以上者即可诊断。

②血虚证:主证:面色淡白或萎黄, 头晕眼花, 心 悸。次证:手足麻木, 失眠, 舌淡, 脉细。凡符合主证二 项, 次证二项以上者即可诊断。

③阴虚证:主证:消瘦、 口干, 舌红。次证:盗汗, 心 烦失眠, 低热, 脉细数。凡符合主证二项, 次证一项以 上者即可诊断。

④阳虚证:主证:畏寒, 形寒肢冷, 小便清长, 下利 清谷。次证:脉沉迟。凡符合主证二项, 次证一项以上 者即可诊断。

⑤气滞证:主证:腹部胀满, 胸胁不适。次证:急躁 易怒, 脉弦。凡符合主证一项, 次证一项以上者即可诊 断。

⑥湿证:主证:脘腹痞满, 肢体困倦, 便溏。次证: 舌苔腻。凡符合主证二项, 次证一项以上者即可诊断。 ⑦热证:主证:黄疸, 尿黄, 口苦, 便干。次证:舌苔 黄。凡符合主证二项, 次证一项以上者即可诊断。 ⑧血瘀证:主证:腹部肿块, 疼痛。次证:舌质黯 红, 舌质紫黯, 舌有瘀点或瘀斑。凡符合主证一项, 次 证一项以上者即可诊断。

1. 1. 3 病例纳入标准

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所有结直肠癌患者, 预计自入 组起生存时间 >3 个月者。

1. 1. 4 病例排除标准

①严重的心脏病、 高血压、 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 病、 慢性支气管炎、 严重感染和肝、 肾功能异常者;②不 符合纳入标准者。

1. 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 对 52 例患者初次入院的 临床症状进行归纳, 依据单证候的诊断标准进行辨证 归类, 一个患者可以同时拥有数个单证型(比如患者 同时是气虚证和血瘀证及其他单证)。对各证型的出 现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 以 P <0. 05 为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 1 肠癌患者首发症状分布结果

本组病例, 首发症状依次为便血 24 例, 腹痛 6 例, 肠梗阻 6 例, 发现腹块 4 例, 其他为大便形状(或习 惯)改变、 体检发现及消瘦。见表 1。

表 1 肠癌患者首发症状分布

首发症状 频次(n) 构成比(%) χ 2 P 值
便血 24 46. 15 27. 85 <0. 01 *
腹痛 13 25. 00 11. 89 <0. 01 *
肠梗阻 7 13. 46 4. 88 <0. 05 *
腹块 3 5. 77 1. 04 >0. 05
大便性状(或习惯)改变 2 3. 85 0. 34 >0. 05
消瘦 2 3. 85 0. 34 >0. 05
体检发现 1 1. 92

注:将症状出现的频次与出现频次最低者进行比较, 经卡方检验, * P <0. 01 或 <0. 05

表 2 肠癌患者单证证型分布

单证 频次(n) 构成比(%) χ 2 P 值
气虚证 49 34. 51 49. 81 <0. 01*
气滞证 26 18. 31 20. 32 <0. 01*
血瘀证 21 14. 79 14. 75 <0. 01*
阴虚证 17 11. 97 10. 54 <0. 01*
湿证 13 9. 15 6. 62 <0. 05*
热证 9 6. 34 3. 13 >0. 05
血虚证 4 2. 82 0. 14 >0. 05
阳虚证 3 2. 11

注:将单证出现的频次与出现频次最低者进行比较, 经卡方检验, * P <0. 01 或 <0. 05

2. 2 肠癌患者单证证型分布结果

本组病例, 气虚证 49 例, 血虚证 4 例, 阴虚证 17 例, 阳虚证 3 例, 气滞证 26 例, 湿证 13 例, 热证 9 例, 血瘀证 21 例。见表 2。

2. 3 肠癌患者单证组合分布结果

2. 3. 1 入组患者单证组合分布结果

本组病例, 共出现 17 个证候组成, 其中气虚证占 比最高, 其他较多见的组合证型为气阴两虚证、 气滞血 瘀证、 湿热证、 气虚夹湿证、 气虚血瘀等, 见表 3。

表 3 入组患者单证组合分布

编 号 气 虚 血 虚 阴 虚 阳 虚 气 滞 湿 热 瘀 例数 (n) 构成比 (%) χ 2 P 值

1 √ 8 15. 38 5. 96 <0. 05 *
2 √ √ 6 11. 55 3. 82 >0. 05
3 √ √ √ 5 9. 62 2. 82 >0. 05
4 √ √ 4 7. 69 1. 89 >0. 05
5 √ √ √ √ 4 7. 69 1. 89 >0. 05
6 √ √ √ 3 5. 77 1. 04 >0. 05
7 √ √ √ 3 5. 77 1. 04 >0. 05
8 √ √ √ 3 5. 77 1. 04 >0. 05
9 √ √ √ √ √ 3 5. 77 1. 04 >0. 05
10 √ √ √ √ √ 3 5. 77 1. 04 >0. 05
11 √ √ 3 5. 77 1. 04 >0. 05
12 √ √ 2 3. 85 0. 34 >0. 05
13 √ √ √ 1 1. 92
14 √ 1 1. 92
15 √ √ √ √ √ 1 1. 92
16 √ √ √ √ √ 1 1. 92
17 √ √ √ √ √ 1 1. 92
注:将各组合证型与构成比最低者进行比较, 经卡方检验, * P <0. 05

2. 3. 2 肠癌术后(无瘤)患者单证组合分布结果 本组肠癌术后(无瘤)患者 22 例, 共出现 7 个证 候组成, 其中气虚证占比最高, 其他表现为气阴两虚、 气虚气滞、 气虚夹瘀等两证证候, 三个(及以上)单证 证候组成者只有 1 例。见表 4。

表 4 肠癌术后(无瘤)患者单证组合分布

编 号 气 虚 血 虚 阴 虚 阳 虚 气 滞 湿 热 瘀 例数 (n) 构成比 (%) χ 2 P 值
1 √ 8 36. 36 6. 84 <0. 01 *
2 √ √ 5 22. 73 3. 08 >0. 05
3 √ √ 3 13. 64 1. 10 >0. 05
4 √ √ 2 9. 09 0. 35 >0. 05
5 √ √ 2 9. 09 0. 35 >0. 05
6 √ √ √ 1 4. 55
7 √ 1 4. 56
注:将各组合证型与构成比最低者进行比较, 经卡方检验, * P <0. 01

2. 3. 3 肠癌晚期患者单证组合分布结果

本组肠癌晚期患者 30 例, 共出现 13 个证候组成分布相对平均, 各组合证型与构成比最低者进行比较, 无显著性意义(P >0. 05)。三个(及以上)单证证候组 成者 27 例。见表 5。

表 5 肠癌晚期患者单证组合分布

编 号 气 虚 血 虚 阴 虚 阳 虚 气 滞 湿 热 瘀 例数 (n) 构成比 (%) χ 2 P 值

1 √ √ √ 5 16. 67 2. 96 >0. 05
2 √ √ √ √ 4 13. 33 1. 96 >0. 05
3 √ √ √ 3 10. 00 1. 07 >0. 05
4 √ √ √ 3 10. 00 1. 07 >0. 05
5 √ √ √ √ √ 3 10. 00 1. 07 >0. 05
6 √ √ √ √ √ 3 10. 00 1. 07 >0. 05
7 √ √ 2 6. 67 0. 36 >0. 05
8 √ √ √ 2 6. 67 0. 36 >0. 05
9 √ √ 1 3. 33
10 √ √ √ 1 3. 33
11 √ √ √ √ √ 1 3. 33
12 √ √ √ √ √ 1 3. 33
13 √ √ √ √ √ 1 3. 34

2. 3. 4 肠癌术后(无瘤)与晚期患者证候构成比较结 果

术后(无瘤)与晚期肠癌患者单证候组合分布 < 3 及≥3 的构成比进行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提示 晚期肠癌患者证候组成更为复杂。见表 6。

表 6 肠癌术后(无瘤)与晚期患者证候构成比较

分类 项目 例数 (n) 单证组合 <3 构成比(%) 单证组合≥3 构成比(%) χ 2 P 值
术后(无瘤) 22 95. 45(21/22)
4. 55(1/22) 37. 29 <0. 01 *
晚期 30 10. 00(3/30) 90/00(27/30)
注:两组比较, 经卡方检验, * P <0. 01

3 讨论

中医辨证论治在大肠癌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凸 显, 一项访谈研究结果显示 [6 ] , 肠癌患者在接受中医药 治疗的过程中, 随着疗效的逐渐出现, 对中医药治疗的 认同度逐渐增高。中医药参与肿瘤不同阶段的治疗, 形成了维持治疗、 巩固治疗、 强化治疗以及序贯治疗等 不同模式 [7 ] , 是预防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保护性独 立影响因子 [8 ] , 体现了独特的治疗优势。辨证论治是 祖国医学的精髓所在, 辨证的准确性是提高中医药治 疗效果的关键, 肠癌证候的规范化研究也因此成为研 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早在 2011 年本科室研究人员对 1978—2008 年公 开发 表 的 三 百 余 篇 文 献 进 行 归 纳 研 究 [9 ] , 其 中 94. 83% 文献认为正气不足是大肠癌发生的最基本病 因, 具体包括脾虚(89. 66% ), 肾虚(63. 79% ), 另外个 别文献有肝脾失调、 气阴两虚、 阳气不达等表述;多数 文献认为邪实也是重要的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热毒 (82. 76% )、 血瘀(75. 86% )、 湿热(72. 41% ), 痰结、 寒 湿有个别表述。同时, 该研究征对肠癌的辨证分型进 行文献分析, 结果显示, 文献中提到的证型有 33 种之 多, 将相近的证候表述进行统一归类, 最后仍有 12 种 证候类型, 分别是脾肾阳虚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阴虚 证、 肝脾两虚证、 肝胃阴虚证、 脾气虚弱证、 湿热证、 瘀 毒证、 湿热瘀毒证、 气滞血瘀证、 脾虚夹湿证、 肝郁脾虚 证, 进一步的治疗原则研究结果显示, 温补脾肾、 清热 解毒、 活血化瘀成为最多数的治疗法则。

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 体检的 逐渐普及以及疾病早期筛查方法的不断更新, 肠癌的 发病人群在年龄、 职业、 地域等方面均有所变化, 证候 分布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近年的一项研 究 [10 ] 以2008—2011 年的145 例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 将相关资料实时录入数据库, 应用无尺度网络分析方 法相对定量、 直观地分析肠癌的中医药治疗规律, 结果 显示, 肠癌的临床症状以乏力、 纳差、 腹胀、 腹痛等“脾 虚气滞” 为主, 辨证以 “脾虚证 ” “血瘀证 ” “湿聚证” 为 主, 中药的功效分析以“补虚” 药居于首位, 药物使用 频次分析肠癌多出现 “气阴两虚 ” “气血两虚” 的证候, 四君子汤为基本方剂, 总体体现了扶正培本的治疗原 则。

由此可见, 既往对肠癌的证候认识虽然呈现出一 定的规律, 但仍体现的是各家之言, 因时代、 地域及研 究者的不同, 对肠癌的辨证认识存在差异, 缺乏统一并 易于临床应用的辨证分型标准, 语言表述也不够统一, 大量的临床资料不能被整合, 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 本研究采用单证候的研究方法, 以肠癌“虚” 本质 为基本出发点, 将肠癌分为 8 个基本的单证证候进行 分析归纳。结果显示, 气虚证是肠癌患者最基本的证 型, 将近 94. 32% (49/52)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虚表 现, 占所有证候组成的 34. 51% , 术后 ( 无瘤) 患者 36. 36% (8/22)表现为单纯的气虚证, 结合患者不同 程度的乏力表现, 多以脾气虚证为主(本研究未将临 床症状单独列出分析), 和既往研究 [11 -12 ] 基本一致。 而气滞证是最多见的实证证候, 复合证型中也多见气 滞血瘀、 气滞夹湿证, 说明气机郁滞(主要是肝气郁 结)是肠癌重要的致病因素, 这与我们正在研究的课 题 [13 ] 互相印证。相较术后(无瘤)患者而言, 晚期患者 证候表现更为复杂多样, 90. 00% (27/30)的患者包含 三个(及以上)的单证证候, 在气虚、 气阴两虚等虚证 证候的基础上, 伴随疾病的进展, 兼见不同程度的气 滞、 血瘀、 痰湿、 湿热等表现。

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较为简单的肠癌辨证论治方 法, 具有较强的临床可操作性, 并为进一步的证候客观 化研究打下基础。值得一提的是, 本研究显示, 便血是 肠癌患者最多见的初发症状, 临床要注意筛查, 以便早 期发现, 早期诊断及治疗。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作者:梁芳 袁旭 于宏杰 黄云胜

上一篇:浊毒内阻肠痈(急性阑尾炎)治疗中药方

下一篇:大肠癌采用散结祛癌方加减治之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