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胃肠病>腹泻>正文

潘金辉治疗泄泻经验

潘金辉,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湛江市胃肠病研究所所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湛江市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内科临床研究及带教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胃肠病的研究诊治。泄泻是消化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每日大便次数增加,或大便的性质、形状改变,以及粪便变稀薄或含有黏液、脓血等物质。西医治疗该病主要以调节肠道菌群、止泻等对症支持为主,疗效欠佳。中医治疗该病累积了“利小便以实大便”“升阳止泻”等理论方法,潘金辉教授治疗该病时也有独特的见解与疗效。笔者有幸跟师临证,现将潘金辉教授治疗泄泻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的认识
潘老认为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其病因为湿,病位在肠,病变脏腑在肺、脾、肾,应以三焦论治,寒热虚实为纲。
 
上焦多在表在肺,多因感受外邪而发病,以暑、湿、寒、热邪多见,其中感受湿邪者较多,故有“湿多成五泻”之说,寒邪及暑热之邪多夹湿,故又有“无湿不成泻”之说。《素问·五运行大论》曰:“湿伤肉,风胜湿。”《沈氏尊生书》载:“风能燥湿,犹湿衣悬透风处则易干。”故潘老认为,上焦夹湿,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引起泄泻。
 
中焦在里在脾,素体脾胃虚弱,肝脾不调,土虚木乘,脾不运化水谷精微,聚水成湿,湿滞内生,清浊不分,则致泄泻。《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丹溪心法》载:“伤食泻因饮食过多,有伤脾气,遂成泄泻。”
 
下焦在里,脾虚及肾,脾肾阳虚,重者命门火衰,脾失温煦,运化失职,如《景岳全书·泄泻》曰:“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当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即令洞泄不止也。”清·李中梓《医宗必读》言:“肾主二便,封藏之本,况虽属水,真阳寓焉!少火生气,火为土母,此火一衰,何以运行三焦,熟腐五谷乎?”《仁斋直指方论》载:“人皆以泄为脾恙,而不知肾病有泄焉。”下焦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肾两虚,亦致泄泻,脾肾两虚多为疾病后期。
 
2 辨证治疗
潘老治疗该病多从三焦论治,三焦为人体水液运行的主要通道,《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故在治疗时以通调水道为主要方法。此外,潘老遵循“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治则,用药方面也十分讲究,具体如下。
 
2.1 外邪侵袭上焦
潘老认为外邪侵袭上焦,多由感湿邪致病,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伴有困重感、倦怠乏力,咳嗽痰多、质稀、色白,腹痛腹泻,泻下多为清水样便,苔白腻,脉浮数等。西医多以急性胃肠炎、感染性腹泻等治疗。潘老治疗时多应用芳香化湿药,兼用风药,风能胜湿,则解表行气祛湿,常用藿香正气散、六和汤加减等,湿热重者则用葛根芩连汤加减,临床疗效显著。《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记载风药与不同药物配伍,可发挥不同功效,如与理气药搭配可宣发,与理血药配伍可推动走窜等。研究表明,大部分祛风药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从而达到缓解泄泻的效果[1,2]。潘老独爱蚕沙,蚕沙和胃化湿,可治湿痹拘挛及湿阻中焦之吐泻转筋。蚕沙又善祛风,故凡风湿痹痛,不论风重、湿重均可应用。
 
2.2 湿困中焦
慢性泄泻以脾虚湿盛最为常见,脾胃运化失司,湿邪内生,清浊不分,故生泄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湿胜则濡泄。”湿邪伤脾,脾虚失健,运化失职,水谷不分,则致泄泻[3]。临床可表现为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潘老认为脾土喜燥恶湿,故治疗多用燥湿、利湿、渗湿之品,临床多应用六和汤合痛泻要方,偏湿热者采用香连痛泻要方加减。此外,潘老注重肝脾同调,情志因素所致泄泻者,潘老以自拟十味保和丸治疗,该方由藿香、香附、党参、白术、茯苓、木香、砂仁、柴胡、白芍、枳壳、厚朴、浙贝母、海螵蛸、法半夏组成,具有疏肝和胃、益气健脾之效,应用时随症加减。
 
2.3 下焦火衰
久病及肾,脾肾两虚为疾病发展的后期,症见腹痛肠鸣,大便完谷不化,或五更作泄,畏寒肢冷,疲倦乏力等。潘老认为,治疗该类泄泻应温阳祛湿、收敛止泻,方用六和汤合痛泻要方、四神丸、真人养脏汤等,久泻者加肉桂、肉豆蔻、炮姜、五味子、益智仁、诃子、乌梅等,也可加煅牡蛎、海螵蛸等收敛止泻。许多医家治疗老年性泄泻时均采用此法[4,5],若病程较长热未清,本又虚,则多用乌梅丸加减,临床疗效较佳。寒热错杂者多用五泻心汤加减平调寒热以止泻[6,7]。此外,潘老在治疗该病时常运用马齿苋,马齿苋可解毒消炎、止痒消肿,促进溃疡愈合,抑制各种肠道细菌生长,且具有较广泛的保健功能[8]。
 
3 病案举隅
3.1 案例1
患者,男,23岁,2020年3月4日就诊。患者自述腹泻半年余,遂至我院门诊就诊,要求中药治疗。刻诊:黄色稀烂便,日行3~4次,嗳气,无口干口苦,纳眠一般,小便可,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滑。证属脾虚湿阻,治宜健脾化湿止泻。予六和汤合痛泻要方加蚕沙、桑螵蛸、四神丸等。组成:广藿香10g,厚朴花10g,砂仁5g(后下),豆蔻5g,党参片20g,麸炒白术10g,防风10g,白芍15g,炮姜5g,木香5g,薏苡仁30g,蚕沙10g,法半夏10g,海螵蛸10g,枳壳10g,肉桂5g,益智仁10g,白扁豆10g,桑螵蛸10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020年3月26日二诊:患者大便次数较前减少,仍有稍许嗳气,故上方去木香,加山药15g,茯苓30g,7剂,煎服法同前。2020年4月3日三诊:患者诸症减轻,上方去枳壳、白扁豆,加皂角刺10g,肉豆蔻5g,去党参片加黄芪20g,加强补虚升提之功。守方治疗1个月后诸症痊愈。
 
按语:潘老认为,患者泄泻日久,中焦气虚,日久伤阳,脾虚则湿浊内生,阻于肠间,故泄泻难止,湿阻中焦则胃气上逆,故嗳气。治疗时采用健脾祛湿、益气温阳之法,上方中党参、白术、白扁豆健脾益气,藿香、木香、砂仁、豆蔻、厚朴花、法半夏化湿,薏苡仁利湿排脓,蚕沙分利湿浊,炮姜、肉桂温阳止泻,桑螵蛸、海螵蛸、益智仁收敛止泻,加风药防风取风能胜湿之功,配以白芍、枳壳疏肝柔肝。二诊时患者泄泻明显好转,湿已祛,重用山药、茯苓加强顾护脾胃之力。三诊后期以补虚为主,故予黄芪取补虚升提之功,肉豆蔻温中涩肠,湿阻日久则有瘀毒内生,用皂角刺软坚散结、活血化瘀。
 
3.2 案例2
患者,女,34岁,2020年4月20日就诊。患者自述腹泻半个月余,服用“黄连素”后症状无明显改善,遂至我院门诊就诊。刻诊:黄色水样稀烂便,日行2~3次,伴黏液,口干口苦,纳眠一般,小便可,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证属大肠湿热,治宜清热化湿止泻。予痛泻香连汤加蚕沙、茵陈、山楂、麦芽等。组成:防风10g,白术10g,陈皮3g,白芍15g,黄连片5g,马齿苋20g,木香5g,苍术10g,厚朴10g,藿香10g,蚕沙10g,木瓜10g,薏苡仁30g,泽泻10g,茵陈20g,山楂10g,麦芽1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020年4月30日二诊:患者大便次数较前减少,仍有稍许黏液,守上方加神曲10g,服用7剂后症状消失。
 
按语:潘老认为,湿热所致泄泻必予清利湿热,但不能一味清热,自拟痛泻香连汤加减治疗。潘老言此证为“高温堆肥”效应,治疗必用芳香化湿、祛风胜湿、清热化湿及健脾消食药物,故予藿香、木瓜、木香、苍术等芳香化湿,防风祛风胜湿,黄连清热燥湿,蚕沙分利湿浊,茵陈清热利湿,薏苡仁、马齿苋清热利湿排脓,山楂、麦芽等健脾消食。二诊时患者大便次数减少,加神曲加强消食之功,此时不能用补虚及收敛止泻之药,防止闭门留寇,临床用药精准,疗效方著。
 
4 小结
潘老临床治疗泄泻经验丰富,尤其善于治疗老年功能性泄泻,其用药谨慎,辨证准确灵活,同时也借助现代肠镜技术,明确诊断疾病。此外,潘老注重患者情志、饮食等,嘱患者禁食生冷瓜果、辛辣刺激等食物,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更快痊愈。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杨义维 梁学艳 莫怡丰 廖凯明 黄坚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

上一篇:辨证治疗小儿泄泻案一则

下一篇:腹泻处方由四逆散和四君子汤加减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