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瑞霭,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春季外感热病,柴瑞霭教授认为:春季是冬季冷冽的寒气渐退,气温回升,由寒变暖的季节。这个季节的特点是风木当令,阳气升发,气候先由寒转温,再由温渐热,若温暖多风,感受风温病邪成为风温;若春阳过盛,感受温热病邪形成春温;春季又是寒冬已过,春暖已至,然寒温交替反复,若偶为风寒所折,体弱者易发为中风,体强者易发为伤寒。今将柴瑞霭教授的验案介绍如下:
案:风温外感发热案
舒某,女,46岁。2016年3月23日初诊。主诉:持续高热9天不退。现病史:患者久居贵州,半月前来京出差,正值北京气候渐温、多风、干燥,加之疲劳而感冒,发病第一天微恶风寒,后即持续发热,迄已高热9天不退,于23日晚上9点邀柴瑞霭教授会诊。会诊时,发热39℃,仅头颈有汗,身无汗,头胀头痛,全身酸楚不可名状,口渴欲饮,咽红肿痛,咳嗽少痰,大便偏干,三日未行,舌质尖红,苔薄白、中根微黄,脉象浮数。
中医诊断:风温外感发热。
病机:风温袭卫,热客卫表,三焦郁闭,腑气不通。
治则:辛凉解表,散风透热,宣畅三焦,兼通腑气。
处方:《温病条辨》银翘散、《伤寒温疫条辨》升降散合方加减,金银花(后下)30克,连翘15克,桔梗10克,薄荷(后下)6克,竹叶12克,荆芥穗(后下)10克,淡豆豉(后下)15克,炒牛蒡子6克,生甘草10克,全蝉蜕(后下)10 克,白僵蚕10 克,片姜黄10 克,川大黄(后下)10 克,1剂,水煎2次,头煎煮45分钟,先煎药煎煮30分钟,后入药煎煮15分钟,煎好后晚10时顿温服。二煎共煮25分钟,次日早上6点顿温服。
二诊(2016年3月24日):患者昨晚10时30分,顿温服头煎后,半小时后,通身漐漐汗出,体温逐渐下降,凌晨1时身仅微汗,体温降至37.5℃,凌晨2时许大便畅通一次。凌晨3时体温恢复正常,晨起6时30分服完二煎。早晨患者已能下床来诊:体温正常,身已无汗,头胀头痛,咽红肿痛悉除,尚有口干及咽干,但咳嗽明显,伴少量黄黏痰,舌质红,苔转薄白微黄,脉转微浮略数,至此风热客表之邪已透,三焦郁闭宣开,腑气壅闭已通,然风温犯肺之邪尚留,以桑菊饮化裁,处方: 霜桑叶(后下)10 克,杭白菊(后下)10 克,炙杏仁10 克,连翘15克,苦桔梗10克,薄荷(后下)6克,生甘草10克,芦苇根30克,象贝母10克,1剂。嘱其水煎2次,头煎煮45分钟,霜桑叶、杭白菊、薄荷后下煎煮15分钟,中午服用头煎,二煎煮30分钟,晚上服用二煎。xxmy.com
次日患者体温正常,咳嗽已平,余证悉除。
按:本案属风温客表外感发热。患者久居贵州,春季多雨潮湿,气候湿冷,时到北京正值气候转温,风木当令,阳气升发,气候温暖多风,最易感受风温病毒,从会诊时,高热,仅头颈有汗,而身无汗,头胀头痛,全身酸楚不可名状,口渴欲饮,咽红肿痛,咳嗽少痰,大便偏干,三日未行,舌质尖红,苔薄白、中根微黄,脉象浮数。说明患者感受风温病毒,风温客表,符合《温病条辨》:“太阴风温…,但恶热,不恶寒解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伤寒温疫条辨》:“升降散主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故诊断为:风温外感发热,病机为风温袭卫,热客卫表,三焦郁闭,腑气不通,遂处以《温病条辨》之银翘散合《伤寒温疫条辨》升降散辛凉解表,散风透热,宣畅三焦,兼通腑气。一剂客表之风温透散,三焦之郁闭宣开,闭塞之腑气通降,使风温客表、三焦郁闭、腑气闭塞悉愈,而高热诸症悉除。仅留下咳嗽,黄痰明显,再嘱《温病条辨》:“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热甚,微渴者,辛凉平剂桑菊饮主之。”继用桑菊饮辛凉清透风温,宣肺止咳化痰,咳痰皆愈。本案治风温外感两张方,先以银翘散治疗风温客表,再以桑菊饮治疗风温犯肺,使风温诸症先后获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