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感冒>正文

外感发热之低热 清虚热组方加减

周某,男,37岁。2006年2月16初诊:患者低热两个多月,午后37度至37.2度,到大约下午8点后热退,自觉头晕头重,舌红苔少,脉沉细数。2005年11月曾发热至38度。患者有慢性鼻炎病史,无恶风寒,偶有胸前不适感,经西医药治疗,无明显好转。处方:柴胡10g,黄芩10g,青蒿10g(后下),钩藤15g(后下),蝉衣5g,芦根30g,地骨皮15g,桑白皮15g,甘草5g,桔梗5g,乌梅5g,四剂。2006年2月22日二诊:患者胸前不适感减,仍低热,36.3至37.3度,舌红,苔白,脉细稍数。处方:桑叶10g,菊花10g,连翘15g,白茅根30g,竹叶10g,灯芯5札,蝉衣5g,青蒿10g(后下),甘草5g,防风10g,蔓荆子10g,4剂。2006年3月1日三诊:患者热退,头晕减,咳嗽,有少量白痰,常哈欠,舌红苔薄,脉细弦稍数。处方:守上方去蔓荆子,灯芯,加桔梗5g,浙贝10g,黄芩10g,4剂后,诸症消除,无其他不适感。

【组成】桑叶10g,菊花10g,连翘15g,白茅根30g,蝉衣5g,青蒿10g(后下),防风10g,甘草5g

【功效】疏散风热,清虚热。

【主治】外感发热之低热。

【组方原理】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外感发热的病机是外邪入侵,人体正气与之相搏,正邪交争于体内,则引起脏腑气机紊乱,阴阳失调,阳气亢奋,或热、毒充斥于人体,发生阳气偏盛的病理性改变,即所谓“阳胜则热”的病机。外感发热的病理性质为阳气亢奋,即属热属实。其不同的病变和临床表现,则是由感邪的性质和病邪作用的脏腑部位所决定。如病邪影响发病,火热之邪为病,热变较速,发热为主;湿热为病,其性粘滞,病变多留恋中下焦;风寒为病,则有郁而化热的过程;疫毒为病,起病更急,传变更快,热势更甚。外感发热,古代名之为“发热”、“寒热”、“壮热”等。外感发热的表现形式较多,但体温升高、身热、面红、舌红、脉数等是其基本临床特征。外感发热起病急骤,热型有发热恶寒、但热不寒、蒸蒸发热、身壮热、身热不扬、寒热往来、潮热等。发热时间,短者几日即退,长者持续10余日或更长时间热势不解。常伴口干烦渴,尿少便秘,舌上少津等热伤津液之症。除发热外,必伴随有病变相关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如咳嗽、胸痛、胁肋胀满、便秘、泄泻、小便频急等。本条介绍沈师治疗体质虚弱的人感受外邪后,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多见低热,可伴有咳嗽、咳痰、鼻塞、头晕等症状。
虚弱体质之人外感风热后,一般不会高热,单纯疏散风热,易余邪清除不尽,宜疏散风热与清虚热并举。方中桑叶、菊花、连翘、蝉衣、防风疏散风热;白茅根清热凉血利尿,清血分之热,且使热从小便去;青蒿清虚热效果著;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运用】低热甚者,加地骨皮;头晕者,加蔓荆子10g;有外感者,加柴胡10g  黄芩10g  钩藤10g;舌红甚者,加灯芯草5札;伴咳痰者,加桔梗5g  浙贝10g。

上一篇:怎么防止中招“热感冒”

下一篇:感冒扶阳解表方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