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外科>泌尿外科>肾虚>正文

“肾燥”治法初探

接触“肾燥”一词并引起研究兴趣,始于黑地黄丸。黑地黄丸源自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由“苍术500克(米泔浸),熟地黄500克,川姜(冬30克,夏15克,春21克)”组成。清·费伯雄《医方论》言其组成:“苍术(酒浸),熟地黄一斤,五味子半斤,干姜(春冬一两,秋七钱,夏五钱),枣肉蜜丸。”《医方集解》引喻嘉言曰:“此方以苍术为君,地黄为臣,五味为佐,干姜为使。治脾肾两脏之虚,而去脾湿,除肾燥。”[1]杨新蕊等[2]认为,黑地黄丸重用熟地黄填补肾精,且以地黄为方名,可知熟地黄为方中君药。《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3]叶天士亦有“苦味坚阴”之说[4]。
 
何为肾燥?《说文解字》言:“燥,干也。”肾为水脏,主藏精,主津液,燥则耗伤肾阴,导致肾精枯竭,即为肾燥。清·尤怡将燥分为“阴竭之枯燥”“阴凝之枯燥”。“阴竭之枯燥”病因有热邪伤阴与阴液素亏之不同,针对热邪伤阴宜用苦寒之品清热留阴,故有“苦味坚阴[4]”之说;针对阴液素亏,宜滋养肾阴,即“燥者濡之”[5]。“阴凝之枯燥”是由肾阳不足、气化失司及气不布津所致,如吕艳等[6]认为,“肾燥”系肾阳虚气化失司所致;朱伟等[7]认为,肾阳虚衰,则肾阴不行,失去正常濡润功能,治疗主张以肉桂、细辛等润之。《注解伤寒论》言:“水停心下不行,则肾气燥,宜辛以润之,细辛之辛以行水而润燥。”现就“肾燥”3种具体治疗方法阐述如下。

“肾燥”治法初探
 
1 濡润法
黑地黄丸是针对脾肾两脏之虚而设,主治脾湿肾燥。肾有阳虚、阴虚及气虚之不同,肾阴不足,必致肾燥,属于阴虚之燥,熟地黄、五味子能够滋肾阴,润肾燥。针对肾阴不足之肾燥,方剂有六味地黄丸、二至丸、大补阴丸、左归丸等,药用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黑芝麻等。《柳选四家医案》中有1则医案:“痰之标在肺胃,痰之本在脾肾;肾虚则水泛,脾虚则湿聚,二者均酿痰之本也。经曰:脾恶湿,肾恶燥。脾肾两虚,法当滋燥兼行,而痰恋肺胃,又宜标本同治。熟地、茅术(芝麻同炒)、陈皮、川贝、茯苓、半夏、紫菀。诒按:按语斟酌病机,用药亦丝丝入扣。用黑地黄法,以两补脾肾,合二陈以和胃,菀、贝以利肺,药品无多,而层层都到,非有简练功夫,不能作此。”[8]由此可知,黑地黄丸治疗肾燥属“燥者濡之”之范畴。
 
2 辛润法
辛润法是指运用味辛性温的药物治疗因气化功能失常,或津液运行不畅而出现燥证的一种方法。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对此早有认识:“凡治燥病,不深达治燥之旨,但用润剂润燥,虽不重伤,亦误时日,只名粗工,所当戒也。”[9]清·高世栻云:“水旺于冬,肾气主之,燥而不润,肾所苦也,治之之法,当急食辛味以润之。夫辛主发散,何以能润?以辛能开腠理,致在内之津液而通气于外,在下之津液而通气于上,故能润也。”[10]辛味药所治疗之燥,是由肾气或肾阳虚导致肾的气化功能失常,津液不能正常化生或输布,属于清·尤怡所言之“阴凝之枯燥”。《本草纲目》载:“肉桂下行,益火之源,此东垣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其气者也。”[11]《本草经疏》曰:“桂枝、桂心、肉桂,夫五味辛甘发散为阳,四气热亦阳……辛以散之,热以行之,甘以和之,故能入血行血,润肾燥。”常用辛润药有桂枝、附子、干姜、细辛等,方剂有仲景之五苓散、瓜蒌瞿麦丸、肾气丸等。《古今医案按》记载:“张景岳治朱翰林太夫人,年近七旬……大便以半月不通,腹且渐胀。群议燥结为火,复欲用清凉等剂。张谓如此之脉,如此之年,如此之足冷,若再一清火,其原必败,不可为矣。经曰: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正此谓也。乃以前药(理阴煎加人参、柴胡),更加姜、附,倍用人参、当归,数剂而便即通,胀即退,日渐复原矣。”[12]《古今医案按》还记载1则消渴案:“刘完素以生姜自然汁一盒,置室中具勺于旁,给病人入室锁之,渴甚,不得已而饮。饮渐尽,渴反减,是皆《内经》辛以润之之旨。”[12]消渴之治,多以滋阴润燥立法,刘完素治疗该病主张“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正如上述消渴案中,其以辛温之姜汁通阳化气,助津液化生及运行输布,进而达到止渴效果。
 
3 苦坚法
《医学启源》载:“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黄柏、知母。”黄柏、知母二药非辛味之品,故治法不属辛润之法,准确讲属“苦能坚阴”法,即燥热邪气损伤肾阴,通过清泄热邪保存阴液。临床治疗时,清热药有黄柏、知母等,方剂有知柏地黄丸、滋肾通关丸等;泄热药有大黄、芒硝等,方剂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如张仲景之“少阴三急下证”正是苦坚法的具体临床应用。再如李东垣《兰室秘藏》之滋肾通关丸,由“黄柏、知母各1两,肉桂5分”组成。张洁古云:“热在下焦,填塞不便,须用感北方寒水之化,气味俱阴之药(知母、黄柏)以除其热,泄其闭塞。”方中黄柏苦寒,入肾与膀胱,善清下焦之热,使热去而津存,为君药。正如清·罗美所说:“此时以六味补水,水不能遽生也;以生脉保金,金不免犹燥也。唯急用黄柏之苦以坚肾,则能杀龙家之沸火,是谓浚其源而安其流。”知母苦寒而质润多脂,寒可清热,以增强黄柏清泄下焦邪热之功,还可滋阴养液,使已伤之津液得补,阴足阳化,气化出矣,为臣药。肉桂辛热,既可引火归原,使火安其位,不伤津;又可通阳化气,使膀胱气化,小便自通,为佐药。《临证指南医案》记载1则案例:“朱,足麻偻废,大热阴伤,内郁,大便不通,由怀抱不舒病加,先用滋肾丸四钱,盐汤下四服。”[4]四肢筋骨痛,或“足麻偻废”,系大热阴伤,故用滋肾丸泻火滋阴。苦寒之品性燥,有伤阴之弊,适用于内热炽盛初期,阴液未伤之时,治疗须中病即止。
 
4 小结
由上可知,肾燥三法,一是濡润法,即“燥者濡之”,适用于肾阴亏虚之证,通过直接滋养肾阴,达到解除肾燥之目的,为直接治疗肾燥之法,属八法中之补法;二是辛润法,即“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适用于肾气或肾阳不足,气化失常之候,通过辛散温通药物恢复肾之气化功能而化生津液及辛散行津,辛是手段与方法,润是目的与结果,为间接治燥法,亦属八法中之补法;三是苦坚法,即“苦能坚阴”,适用于邪热炽盛之证,通过苦寒之药清热、泄热,达到存阴之目的,亦为间接治燥法,属八法中之清法或下法。濡润法与苦坚法适用于阴虚肾燥证,辛润法适用于阳虚肾燥证,3种治法可以相互联合使用。肾燥三法,不仅限于肾脏,其他脏腑之燥证亦可参考使用。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王金成 刘莎 刘江
山西省运城市中医医院

上一篇:浅议小儿“肾常虚”

下一篇:中医学对肾脏的认识 肾虚之辨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