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外科>泌尿外科>肾炎>正文

慢性肾衰3-4期 名医方益气活血泄浊汤



郑新,1925年生,第二届国医大师,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中医研究院)中医急症的开拓者之一。在国内率先提出“肾病多瘀论”的学术观点,在目前现代医学认为无法治愈的慢性肾衰竭领域,延缓了慢性肾衰竭的病程发展,延长了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时间,给广大肾衰竭患者带来了福音,也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急、慢性尿路感染的诊治,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临床辨证思维方法和规律,临床疗效显著。
 
组成:党参30克,黄芪30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地龙15克,莪术15克,茯苓15克,川芎15克,熟大黄6~9克,黄柏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杜仲15克。
 
功效:健脾补肾、活血通络、排毒降浊。
 
主治:慢性肾衰3~4期,面色暗、乏力、气短,伴或不伴水肿。
 
用法:每剂方药加水浸泡20分钟,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煎取两次取汁400~500毫升,早、中、晚饭后各服一次,日一剂。
 
方解:慢性肾衰是指肾脏进行性纤维化、肾单位进行性损毁,肾脏的排泄功能、内分泌功能进行性降低,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群。常见症状有:头昏乏力、全身酸痛、浮肿、胸闷心悸气短、恶心呕吐、纳眠差、皮肤瘙痒等。此病类似于关格、癃闭、水肿、溺毒、肾劳等。
 
慢性肾衰是由于各种慢性肾病迁延不愈所致,既有气血阴阳不足,又有湿浊瘀血内蕴。病位在脾肾,常及心、肝、肺、胃等,脾肾虚衰,浊毒潴留为关键。脾肾为先后天之本,肾失气化温煦,脾失建运,则水谷生化乏源,浊毒内蕴,见乏力肢软、恶心呕吐、纳眠差;湿浊外犯肌肤见水肿;上扰清窍有头昏;凌于心肺见胸闷心悸气短;久病入络,加之气机疏泄不畅,水湿浊毒内阻,加重血行不畅有血瘀。故治以健脾补肾、活血通络、排毒降浊。方中以黄芪、党参为君药,补中益气,茯苓健脾渗湿,生地、丹皮清热凉血、滋阴,白花蛇舌草、黄柏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川芎、地龙、莪术活血行气散结、祛风止痛,共助君药益气活血排浊;以杜仲补肾壮筋骨,佐以大黄泄下攻积、解毒逐瘀。诸药合用,可以缓解乏力,酸痛,浮肿等症。
 
加减运用:易感冒者加玉屏风散;肝肾阴虚者合二至丸;阳虚者合真武汤加减;湿浊明显合温胆汤加减;肝阳上亢者和镇肝熄风汤加减。 (重庆市中医院 熊维建 张玲整理)

上一篇:肾炎水肿治案则

下一篇:心肾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