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外科>泌尿外科>肾炎>正文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主要治则 中医验方病案举例

窦国祥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经验
 
慢性肾炎[1]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主要临床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病情迁延难愈,最终可发展成慢性肾衰竭。蛋白尿的多少是检验其病情轻重程度的标准之一,随着病情的发展,蛋白尿可从早期的微量白蛋白发展到大量白蛋白。中医学中并无“蛋白尿”这一病名,因其属于人体的精微物质,相当于“精气”“阴精”“精微”,故中医将其归于“精气下泄”的范畴。中医对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大多数医家认为其多因风邪外袭、疮毒入侵,或饮食不节、房劳过度,或久病及肾,导致肾气不固,精气下泄,引发蛋白尿[2,3]。根据其发病特点,总属本虚标实,病程长者可有虚实夹杂,本虚主要是肺脾肾三脏的功能衰弱,标实有风湿、湿热、气滞、血瘀等。窦国祥教授从医60余年,善于治疗肾脏疾病,尤其对慢性肾炎蛋白尿颇有研究,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脾气下陷、肾关不固为慢性肾炎蛋白尿发病的关键病机
窦教授认为此病的发病关键在于脾肾,脾主运化、升清,且有固摄之力,能把水谷精微之精气上输于肺并散布全身[4]。若外感风寒之邪、饮食失调、劳倦过度或素体脾虚等影响机体,脾气下陷,运化及统摄能力不足,精微物质失于升散,不能上输而下行,与湿浊相杂从下而走,发为蛋白尿;肾主藏,肾精的封藏能力有赖于肾阳的温摄,肾阳不足,肾关不固,肾精外泄而发为蛋白尿。根据五行生克理论,脾肾之间又可以相互传变,共同致病。如《难经·五十三难》曰:“假令心痛传肺……脾传于肾……七传者死也”。李东垣云:“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普济本事方》中还把脾肾两者的关系比作“鼎”与“火”,如,“譬如鼎斧之中,置诸米谷,下无火力……其何能化”,指出若肾阳虚衰,真火不充,则脾胃不能正常腐熟运化水谷,精微无以升则下。而肾藏精功能又依赖于脾运化水谷的濡养,脾虚则肾精不藏、肾关不固,二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故脾气下陷、肾关不固为发病之关键病机。
 
慢性肾炎蛋白尿大多伴有水肿症状,此症与脾肾关系也十分密切。蛋白质类似精气,长期蛋白尿,精气丢失严重,不能充分濡养脏腑,损及脾肾;脾肾两虚,水液失运,气化失常,聚集而成湿,水湿不化可出现颜面部浮肿、下肢水肿之症。水湿停聚反过来又会损伤脾肾。《伤寒杂病论》亦有提到水肿可从脾肾论治:“夫短气有微饮……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立足脾肾、分期论治是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主要治则
窦教授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临床上虽多有水肿的表现,但在治疗上不主张以利水消肿为主,以免使肾气愈伤,脾气愈陷,而以升阳益气、温补脾肾之法为主,固摄利水为辅。常用药有党参、黄芪、山药、白术、茯苓、芡实、莲子肉、仙茅、淫羊藿等,辅以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等益肾固精之品,及花生衣、蚕豆衣、白扁豆衣、乌豆衣等利水之品。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疾病的病情程度、病症阴阳变化各有不同,窦教授在临床中对此病的治疗在立足脾肾的同时,还主张分期施治。
 
慢性肾炎早期,尿蛋白较少,仅表现为微量白蛋白或尿蛋白(+),部分患者可无尿蛋白。患者以脾阳虚为主。此期患者表现为轻度水肿,面色萎黄,怕冷,疲乏无力,食纳差,腹胀便溏,偶有恶心呕吐,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濡细。治以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方用黄芪补中汤、实脾饮加减。若水肿不显,可去猪苓。
 
在慢性肾炎中期,尿常规可见尿蛋白(++)~(+++)。患者以肾阳虚为主,表现为中度或高度浮肿,尿少,面色白,腰酸肢冷,神萎倦怠,咳嗽气急,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治以温阳利水。方用真武汤、五苓散加减。腹胀者加厚朴、木香;腹中寒冷者加干姜;气喘咳嗽者加麻黄;水气上逆者加葶苈子;少尿者加商陆或黑白丑。
 
慢性肾炎后期,部分患者病情好转,但长期蛋白丢失可致气血生化乏源,患者多有气血不足、脾肾两亏之象,表现为疲乏无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头晕耳鸣,腹胀纳呆,面部及双下肢微肿,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软弱无力。治以气血双补,健脾益肾。方用大补元煎或参芪五苓散加减,亦可选用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归脾丸、十全大补丸等。
 
随着病情的进展,病情控制不佳者,如患者长期尿蛋白(+++),易发展至严重肾功能衰竭,可出现氮质血症、酸中毒、尿毒症。此期患者面浮肢肿,面色暗灰,疲乏无力,腹胀胸闷,恶心呕吐,口中有尿臭味,自觉皮肤瘙痒,畏寒怕冷,嗜睡,尿少或无尿,大便溏或泻下青绿溏便,苔多白腻,舌质淡胖,脉濡细,有高血压病者脉弦紧。治以温阳泄浊,方用附子理中汤、疏凿饮子加减。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或玉枢丹二分吞服;湿阻化热者加姜竹茹、川黄连;尿少者加猪苓、车前子等。
 
统筹兼顾、因人而治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重要方法
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水肿、高血压、贫血、尿隐血等,窦教授认为临床上如果仅限于治疗蛋白尿,并不能完全改善患者的病情,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统筹兼顾、因人而治[5]。
 
慢性肾炎伴水肿日久迁延难愈者,为难治性水肿,此类患者多伴气滞血瘀,单用利水不能缓解,应益气活血化瘀以推动利水,临床可用大剂量黄芪、党参、丹参3味药,也可加用益母草、水蛭、泽兰叶。腰肿甚、有腹水者,可选用黑白丑、商陆。
 
慢性肾炎伴高血压病者,多为下虚上盛之证,即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临床可见头痛眩晕,面色潮红,心悸失眠,腰膝酸软,肢体微肿,舌红,苔薄微黄,脉细弦。治以育阴潜阳。方选地黄饮子或杞菊地黄丸加减。视物不清加决明子、女贞子;头晕头痛较甚者,加野菊花、石决明、钩藤,亦可加泽泻、牛膝二味引火下行。窦教授还常用六月雪治疗肾性高血压或肾动脉硬化者。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六月雪可提高肾血流量,修复损伤的肾小球基底膜,并可促进纤维组织吸收,达到消除尿蛋白的作用[6]。
 
慢性肾炎伴贫血者,多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肾精不能化血,患者可服用十全大补丸合金匮肾气丸,坚持3个月以上可见效。若偏阴血不足者,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党参、黄芪、丹参等;若面色苍白、贫血较重者,应配以血肉有形之品,如阿胶、龟板、鳖甲、鱼胶等,平时饮食中可适当增加鸭血、猪血的摄入。血红蛋白在70g/L以下者,应中药西药同治,以免延误病情。
 
慢性肾炎伴血尿者,湿热蕴结下焦,热伤血络,迫血妄行,血随尿出,治疗上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为主。常用白茅根、小蓟、侧柏叶、鹿衔草、瞿麦、墨旱莲、女贞子等。伴肌酐、尿素氮轻度增高,可加用泽泻、六月雪。
 
善用验方,蚕豆衣制剂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用药特色
窦教授不拘泥于古人名方、经方,有时亦根据临床经验及民间验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最常用的即为蚕豆衣制剂[7]。蚕豆衣即蚕豆种皮,关于蚕豆衣对慢性肾炎的实验研究较少见,窦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蚕豆衣可治疗慢性肾炎,降低尿蛋白,在改善贫血、升高血红蛋白方面亦有效果,并在实验研究中发现蚕豆衣可减轻白介素-6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减轻白介素-8对中性粒细胞、T细胞等炎症细胞的趋化作用,从而减轻肾脏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增殖和炎症损伤[8]。
 
中医认为,蚕豆衣性味甘平,可渗湿利尿、健胃止渴。中医研究院《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记述:“陈蚕豆(数年者最好)120g,红糖90g,将蚕豆带壳和红糖放砂锅中添清水5茶杯,以文火熬煮至一茶杯,服”。云南《中医验方》记:“虫蛀蚕豆160g,炖猪肉吃”。窦教授在该验方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蚕豆衣20斤、红糖5斤,煮成蚕豆衣糖浆制剂5 000mL,分装50瓶,每次服用20~30mL,3次/d,空腹服用,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肾炎尿蛋白(+)~(++)时,疗效显著。故建议尿蛋白(++)以下者,可用蚕豆衣制剂治疗,或患者家中自行制备蚕豆衣糖浆,糖尿病患者应减少红糖用量。如患者出现严重水肿、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宜配合西医治疗。
 
病案举例
患者某,女,30岁,于2016年8月18日来诊。初诊:3年前患慢性肾小球肾炎,曾用激素治疗效果不显,3年来,尿蛋白在(+)~(+++)间波动。半月前感冒后下肢水肿加重来就诊。刻下:食少纳呆,恶心,无呕吐,四肢乏力,腰膝酸软,微畏寒,大便溏,尿量偏少,睡眠欠佳。查体:血压130/85mmHg,面色暗黄,颜面浮肿,心肺(-),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舌体胖苔滑润边有齿痕,脉濡弱。腹部B超示:双肾区炎性改变。生化示:肌酐268μmol/L,尿素氮12mmol/L,尿酸420μmol/L,白蛋白30g/L。尿常规:隐血(+),尿蛋白(++)。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断:水肿病(脾肾气虚、湿浊内生)。治以补脾益肾、渗湿化浊。方用参芪五苓汤加减。处方:黄芪40g,党参20g,丹参30g,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制附子、金樱子各10g,六月雪、芡实各30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餐前1h服用。
 
连服两周后,患者面部及双下肢水肿减轻,食欲好转,大便仍有不成形,尿量转正常。继用上方两周,面部及双下肢已无水肿,大便成形,查生化示:肌酐160μmol/L,尿素氮8mmol/L,尿酸298μmol/L。尿常规正常。后患者坚持服药,随访至2017年6月,检查结果均正常。
 
按:窦教授常用参芪五苓汤加减治疗肾阳虚衰型慢性肾炎蛋白尿,该方由五苓汤加黄芪、党参、丹参、六月雪而成,名为参芪五苓汤。方中黄芪甘、微温,益气固摄、利水消肿,为君药,《汤液本草》曰:“又补肾脏元气”。《本草正义》云:“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党参、白术益气健脾燥湿,《本草正义》云:“党参力能补脾养胃……健脾运而不燥”。桂枝、附子温肾利水、助膀胱气化。泽泻甘咸,入肾与膀胱,利尿渗湿。茯苓、猪苓同用有二苓汤之意,二者均有利水之功,茯苓利水稍弱,却可健脾,猪苓利水力强,二者合用,健脾利水,标本兼治。金樱子、芡实益肾固精,有助降低蛋白尿。水肿日久者,多伴血瘀,若见水利水,效果并不佳,配以丹参、六月雪活血化瘀,使血行而水行,水肿自消。
 
小结
综上所述,窦教授认为脾气下陷、肾精不固是慢性肾炎蛋白尿发生的基本病机,治疗应从脾肾着手,根据该病的不同时期及阴阳变化,升阳益气、温补脾肾、固摄利水,用药之时应注意攻逐有度,不可过伐。临床上还应根据患者水肿、高血压、贫血、尿隐血等症状,统筹兼顾、因人而治。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封慧 朱欣轶 王长松 王志鹏 严晶 缪志伟

上一篇:从伏邪论治IgA肾病的理论探讨

下一篇:邵静治疗肿胀病经验撷萃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