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性特点】
大肠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腰部腧穴,“俞”同“输”,与大肠有内外相应的联系,为大肠经经气转输之处,故名大肠俞。
本穴主治大肠腑的病变,古代文献记载颇多。《备急干金方》载:“大肠俞,主腹中雷鸣,肠澼,泄利,食不消化,暴泄。”《十四经要穴主治歌》:“大肠俞治腰脊痛,大小便难此可通,兼治泄泻痢疾病,先补后泻要分明。”说明古代医家已把大肠俞作为治疗大肠腑病变及腰痛的经验穴了。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可见,大肠是传导和输送糟粕的器官,它与脾胃共同管理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传导。大肠与脾胃的关系密切,并相互影响,故肠胃的病变都属于本穴的治疗范围。
此外,膀胱与肾相表里,大肠俞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腰部,因此,大肠俞还具有补肾壮腰、通络止痛的近治作用。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大肠俞具有疏调肠胃、理气化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便秘、泄泻、痢疾、肠痈、痔漏、急慢性肠炎、腰痛及坐骨神痛等。笔者在临床上常用该穴治疗坐骨神经桶,取得了良好效果。
【操作技法】
大肠俞在第4腰椎棘突下,督脉腰阳关旁开1.5寸,约与髂嵴最高点相平。患者俯卧位取穴,采用挟持进针法,垂直进针,不捻转或小幅度捻转进针,可提插寻找麻胀感,针感若能达到或经过患者最痛苦的部位则效果尤佳。
大肠俞常规多直刺0.8~1.2寸,若直刺1.5~2寸时则针感强烈,患者往往感到腰及患肢突然抖动,麻胀感从腰窜至足部。临床观察证明,深刺大肠俞镇痛效果明显,治疗坐骨神经痛具有病程短,见效快的特点。
注意:手法要熟练,不可过度捣刺,以防损伤神经。如进针时针尖碰到骨骼,则轻轻提针,稍稍改变针刺方向即可。
【诊疗现场】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内发生的疼痛,为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此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多由风寒湿热之邪痹阻经脉或劳伤筋脉所致。
案例:杨某,男,56岁,右胯腿放射性疼痛1周。患者一年前曾有腰部扭伤史,1周前因劳累而症状加重,右侧腰臀部向下肢后外侧及足部放射性剧痛,以致彻夜难眠,面容憔悴。曾服中西药物治疗(药名不详)效果不明显,故前来接受针灸治疗。查体:患者跛行,表情痛苦,脊柱向健侧轻度侧弯,右侧腰椎4、5棘突旁压痛、叩击痛且向右下肢放射。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背屈试验阳性,跟臀试验阳性。肌张力减低,腰部CT示:L4~L5、L5~S1椎间盘脱出。
针灸处方:环跳、委阳,患侧大肠俞。重用穴处理:扬刺大肠俞。在大肠俞处直刺2寸,以出现触电样针感自腰部向下肢放射至足部为度,然后在其上、下、内、外各1寸处分别刺入毫针,直刺1.5~2寸。环跳和委阳穴均以捻转进针,刺入深度以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休息1~2天后,再进行下一疗程。一个疗程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两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行动自如,随访一年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