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神经疾病>正文

扶正益髓通络法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经验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 GBS)是一种因神经根和周围神经损害,造成周围神经组织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神经纤维脱髓鞘的周围神经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对称性迟缓性肌无力,常伴随感觉功能障碍、自主神经症、肌肉疼痛、面神经麻痹、副交感神经损害等体征[1]。目前,GBS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手术或创伤、疫苗接种、人体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是目前西医首选治疗方法[3],但其高昂的治疗费用和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及身体负担。
 
中医无GBS的病名记载,多将本病归于“痹证”“麻木”“痿病”等范畴。现代医家对GBS亦有不同认识,苏志伟教授认为GBS属于“脚气病”范畴,其病因分为内外两类,外因为受湿邪风毒侵袭,内因为脾胃阳虚[4];王行宽教授认为GBS属于“急风”范畴[5]。根据GBS的症状特点,笔者认为本病应归属中医“经络病”范畴。中医药在改善GB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及减少病情复发等方面有一定优势,现将笔者临床治疗GBS经验介绍如下。
 
1 审证求因,明辨病机
1.1 正气亏虚、毒邪胶结为致病之本
《素问·刺法论》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亦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指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该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正气强弱密切相关。肾为先天之本,主一身之气,正气存内,阳气充足,阴阳调和,机体护卫肌表之力强,此时不易受病;若机体正气亏虚,体质虚弱,温煦、固摄功能减退,人体护卫屏障功能亦随之减退,此时外邪易入侵机体,并引动体内伏邪,内外邪毒胶结,侵蚀机体,横窜经络,导致神经髓鞘受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体合肉,亦主四肢。脾气亏虚则水谷精微转输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机体失于荣养。综上所述,GBS的病机为脾肾亏虚,正气不足,内外毒邪胶结,留滞或横窜经络,经络失养,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疼痛等症状。
 
1.2 经不导气、络失血养是本病加重之源
叶天士曰:“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经为气络,其性导气,脉为血络,功能行血,经附于脉,络入于经。“经附于脉,络入于经”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神经与血管的关系。气血同源,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停为瘀;反之,血行不畅也会导致经络气机阻滞。正气亏虚,卫外功能不足,外邪内侵,引动内生伏邪,相互胶结,留滞于肢体经络,经气不行,气机壅滞,经络失养,故麻木不仁;邪毒横窜侵袭经络,神经髓鞘受损,经气涣散,经络功能失常,故肢体不遂,痿废不用;经气不行,血行不畅,气壅血滞,水谷精微不能通达四肢,肌肉筋骨无以濡养,日久机体肌肉瘦削萎缩。因此,气机不畅,失治延治,经气不行,络失血养是本病病情加重之源。
 
2 谨守病机,辨证用药
2.1 重视调补脾肾,喜用参芪术类
GBS病位主要在脾、肾,可累及四肢经络,脾肾之气不足,正气亏虚是GBS的核心病机。基于吴崑“气旺则百骸资之以生”理论,笔者临证处方时常施以大量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紫河车、北沙参等补气药,其中黄芪用量可达120 g; GBS急性期将党参、黄芪相配以补益脾气;患者肢体无力症状严重时,重用人参、白术,以加强补益脾气之力。《本草正义》言:“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即凡百证治之应用人参者,亦无不可以潞党参投之。”笔者治疗GBS时常大剂重投人参、黄芪,其一可扶助正气,防止病情发展;其二可导气入经,滋养经络,改善患者四肢无力症状;其三可增强机体抵抗力,祛邪外出,毒邪祛则正自安。
 
2.2 主抓核心病机,强调阴阳平调
GBS作为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多为外邪入侵,导致体内抗体攻击机体正常组织,造成经伤鞘损,其实质是正邪交争,导致机体阴阳失衡。故临床治疗时,在扶正祛邪的基础上应注重平调阴阳,将滋阴生精药与温阳通络药并用,使经络得阴液滋养,阳气运行通道调畅,气血达于四肢,疾病乃愈。笔者以紫河车、当归与桂枝、附子相配,其中紫河车、当归补肾阴、生精髓、益气养血。《本草拾遗》言紫河车“主气血羸瘦”,现代研究亦认为,紫河车含有多种维生素、免疫因子、类固醇激素等成分[6]。笔者临证实践发现,单用鲜品紫河车治疗本病亦能屡获奇效,考虑与其富含免疫因子及激素有关。桂枝其形如人体经络,功能温经通络,走而不守;附子治三阴经证,温补肾阳,守而不走,两药同用,共奏振奋阳气、祛邪外出、温经通络之功,使阳气入于经,气血达于四末。
 
2.3 佐以养血行气,擅用藤类中药
经络之络运行经气,又称为气络;脉络之络运行血液,又称为血络,气络与血络共同发挥“行血气而营阴阳”的生理功能[7]。现代医学中的神经网络对信号的传导亦与“经气入络,导气传神”有共通之处。明·张景岳在《类经》中曾提及气络,曰“血脉在中,气络在外”。气、血的正常运行与经、络的功能密切相关。临证用药时,笔者在重视调补脾肾的同时佐以养血活血、疏通经络之品。有研究表明,藤类药有较好的通络作用[8],因此,临床上治疗本病用大血藤、鸡血藤、络石藤之类可以补血活血、通络导气,改善肢体疼痛、麻木诸症。
 
3 分因论治,随证配伍
若疾病初起为风热外邪侵袭者,佐以忍冬藤、连翘祛风清热通络;起病为风寒外邪入络者,常配合桂枝、白芍温通经脉;发病之初如有腹泻症状,脾胃亏虚者,配以白术、茯苓补益中焦之气,健脾化湿;气机不畅,气壅血滞为甚者,常以川芎、木香相配,川芎为血中气药,可“旁通络脉”“调一切气”,木香可行气止痛,助川芎导气入经,引血入脉,两药相配,气血双调,经络得通,四末得以濡养;病情日久,邪毒伏络者,需投以虫药而治之,以全蝎、蜈蚣搜风通络,祛除经络之邪毒,以治顽麻痹痛。若起病前素体已虚,兼夹其他虚损病证,应兼治他病,重投人参、黄芪等固护正气,并结合辨证,随证治之。
 
4 验案举隅
患者,男,64岁,2021年8月26日初诊。主诉:四肢远端麻木两个月余。现病史:患者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未见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及腹痛腹泻等感染症状,当地医院以“双下肢无力原因待查”收治入院,入院后检查磁共振成像亦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肌电图均显示神经传递速率明显降低,脑脊液示蛋白-细胞分离,确诊为GBS。后给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以及促进循环、滋养神经等药物治疗,但患者双下肢无力体征改善不显著,未再进展加重,出院后继续遵医嘱服用糖皮质激素等西药治疗,未见明显好转,遂求治于我院门诊,寻求中医治疗。刻下症:四肢远端麻木无力,行走困难,拄拐缓慢前行,全身水肿,右侧口角㖞斜,纳眠可,二便调,舌暗苔白,脉细。查体:神清语利,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肌力2-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肘膝以下针刺觉下降,四肢腱反射未引出,病理征均为阴性。西医诊断:吉兰-巴雷综合征。中医诊断:痿病(脾肾两虚)。治法:补益脾肾,活血通络,益髓护鞘。处方:自拟扶正益髓通络方加减。组成:黄芪60 g, 党参片20 g, 白术20 g, 白芍30 g, 紫河车12 g, 桑寄生12 g, 熟地黄30 g, 当归20 g, 鸡血藤30 g, 炒桑枝30 g, 牛膝20 g, 茯苓30 g, 桂枝10 g, 炮附片6 g(先煎),木香12 g, 炙甘草6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21年9月2日二诊:患者自诉四肢无力症状较前改善,但视物模糊不清,眼干涩,莫名流泪,脾气暴躁,夜晚不易入睡,舌暗,苔白腻,脉细,纳尚可,二便调。遂在原方基础上予栀子12 g、牡丹皮10 g泻火除烦,加合欢皮10 g、玫瑰花12 g以疏肝解郁,加菊花10 g、枸杞子20 g以滋阴清肝明目,改善患者双眼不适症状。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21年9月9日三诊:患者自诉四肢无力症状较前缓解,睡眠、情绪较前明显改善,眼干流泪症状改善,但肢体仍顽麻疼痛,不能长时间站立及活动,纳眠尚可,舌暗苔白,脉弦细,二便调。在二诊方基础上去栀子、牡丹皮、合欢皮、玫瑰花,加桑寄生30 g、羌活10 g、独活15 g以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止痹痛。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后根据患者症状加减用药,治疗4个疗程后,患者肢体无力症状缓解,四肢肌力得到改善,遂继续服中药巩固疗效,配合康复治疗,定期随访。
 
按语:本案患者为老年男性,发病时并无明显诱因及感染病史,初诊时辨为脾肾两虚证。患者脾肾亏虚,正气不足,内外毒邪胶结,横窜经络,气机不畅,经气不行,络失所养,发为本病。故治疗以补益脾肾、活血通络、益髓护鞘为主,予自拟扶正益髓通络方加减治疗,该方兼具补气养血与益髓通络功效。方中重投党参、黄芪,大补脾肾之气以扶助正气,导气入经,祛邪外出。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抵抗力,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等作用[9,10]。白术、茯苓协助党参、黄芪补气。在扶正祛邪的同时,以紫河车、当归与炮附片、桂枝相配,滋阴生精药与温阳通络药并用,使经络得阴液滋养,阳气达于四肢。《中风论》认为紫河车得血气之余,为卫气生发之源。现代研究表明,紫河车可调节免疫,促进细胞增殖与新陈代谢,并对重症肌无力等神经免疫疾病有明确疗效[6]。桑寄生、牛膝补肾填精,益髓护鞘,引血入络。研究表明,桑寄生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增殖、代谢过程及炎性反应等生物过程,发挥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11]。白芍、当归与熟地黄同用,滋而不腻,行而无害,气血双补而通畅经络,使五脏安和,精气充沛。桑枝、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导气,可以改善肢体疼痛、麻木诸症。木香行气,大补气血而不滞。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导气入经、引血入络、益髓护鞘之功。后根据患者症状加减用药,治疗4个疗程后,患者肢体无力症状缓解,四肢肌力得到改善,眼干流泪症状未再发生,收效良好。
 
5 小结
在GBS的治疗上,笔者结合前人之所长,基于“气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思想,遵循“气旺则百骸资之以生,血旺则百骸资之以养”理论,结合GBS的病机特点,总结出“凡治此病,当补脾益肾,益髓护鞘,兼以导气入经,引血入络,补气养血”的核心治法,以“补气养血”为要,兼以活血通络,以该法为基础,灵活进行治疗。此外,在治疗过程中,笔者重视患者的个体化差异,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减用药,为患者制订更为有效的诊疗方案。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王珊珊 刘亚林 廖婉玲 李德仙 吴远华
贵州中医药大学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上一篇:心脏神经官能症典型医案 分型论治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