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神经疾病>头晕>正文

奔豚案眩晕辨证 治法方药

秦某,男,37岁,2014年2月26日初诊。诉头晕1月余,于2014年1月20日突发头晕,神志不清,伴左侧肢体麻木,查有“高血压、高血脂、肝功异常”。现服用降压药、降脂药。刻诊:血压120/95mmHg,发作性头晕、头胀、头部发热,伴胸闷、心悸(心率快)、四肢麻木、恶心、腹胀,有濒死感。发作前自感有气从腹部直冲到胸,继而出现上述症状。一日发作数次,每次发作都极度恐惧,已无法正常工作,身边随时需要人陪。平时睡眠欠佳,恶闻声响,脉弦滑,舌暗苔白,边有齿痕。患者日常应酬较多,过量饮酒,过食肥甘厚味,精神紧张。
 
诊断:(肝阳挟痰上攻型)眩晕。
 
辨证:由于患者应酬较多,过量饮酒及过食肥甘厚味,导致痰浊内生,且由于长期精神紧张,致肝阳亢盛,肝阳挟痰上攻头目,则头晕、头胀,痰浊闭阻胸阳,则胸闷、心悸。
 
治法:平肝潜阳,化痰降逆。
 
方药:天麻10g,钩藤(后下)30g,石决明30g,龙胆草6g,黄芩15g,泽泻15g,山楂15g,半夏15g,白术30g,川芎15g,菊花10g,柴葛根30g,赤芍15g,当归15g,茯苓15g,夏枯草15g,生地20g,珍珠母30g,龙牡各30g,五味子15g,炙甘草6g。3剂。水煎服,日1剂。服中药期间,仍继续服用降压药和降血脂药物。
 
3月1日二诊:血压120/90 mmHg,有时仍感头晕不适,症状较轻,昨天下午发作一次,症状较重,头晕头胀,心悸(心率快),血压升高,恶心,左侧肢体发凉,服速效救心丸缓解。上方入丹参15g,红花6g,决明子15g。5剂。
 
3月9日三诊:服药期间,未出现较重发作,睡眠改善。予上方5剂。
 
后来仍定期复诊,均以上方为主,稍作加减,有时加入黄连6g,以清心安神;有时加怀牛膝30g,引血下行;有时减掉丹参、红花等药。
 
患者怕病情反复想继续服用,考虑到病情已基本控制,嘱停服,改为中药打粉冲服,将上方精简调整为:天麻150g,钩藤100g,柴葛根60g,川芎60g,丹参60g,山楂60g,决明子100g,半夏60g,茯苓100g,赤芍60g,郁金60g,陈皮60g,白术100g。研细粉,每次冲服6g,日2次。服药粉期间病情未发作,病告痊愈。
 
按 本案药中有天麻、钩藤、石决明、珍珠母、龙牡平肝降逆,镇摄浮阳;龙胆草、黄芩、夏枯草、菊花清肝泻火,取釜底抽薪之意;夏枯草、菊花兼能清利头目;半夏、白术、茯苓、山楂、泽泻,化痰降浊;当归、川芎、赤芍、柴葛根养血活血;生地、当归、龙牡、五味子配伍,可以滋阴养血,潜阳安神;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平肝潜阳、化痰降逆之功。本方重镇降逆,药力较重,患者积极配合,故而症状逐渐减轻并最终消除。
 
后发现本案患者的症状和西医的“惊恐发作”符合。“惊恐发作”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强烈不适,可有胸闷、气透不过来的感觉,心悸、出汗、胃不适、颤抖、手足发麻、濒死感等,属于焦虑症的一种类型。
 
郝万山讲《伤寒论》,进一步认识到本病中医需从“奔豚”论治,《金匮要略》:“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者,皆从惊恐得之。”奔豚病的气上冲、发作欲死(濒死感)、惊恐等正与本案相符。
 
治疗奔豚病的奔豚汤由甘草、川芎、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组成。方中大寒之甘李根白皮清肝热、降逆气,配伍苦寒之黄芩,下肝气清郁热;当归、川芎、芍药养血调肝,益肝体以制肝用;葛根、半夏、生姜升清降浊,和胃降逆;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且与芍药相伍可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清热,降逆止痛之功。
 
本案患者病程1月而服药1年余,未再出现上述症状。(谭洪福)

上一篇:裘沛然眩晕病医案探析其学术思想

下一篇:眩晕病因病机复杂 验方治疗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