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糖尿病>正文

护心脑“食疗方”

  生活中,很多人为了护心、健脑不惜买昂贵的保健品,还让医生开最新最贵的药物。实际上,只要多些改变就能轻松护好心脏。

  适量运动。研究发现,步行对心脏健康非常有利。每慢走3分钟就快走1分钟,可以使心率有规律地增快、减慢,有助于改善血管功能。每周3~5次为宜。

  吃够主食。美国营养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主食吃得少的人,坏胆固醇会增高,患心脏病的风险更大。而且,如果一周不进食主食,大脑的记忆力与认知能力就会受到损害。

  保持精神愉悦。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中,唯有喜属于良性刺激,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对健康有好处。还应做到清心寡欲,养心敛思,处世达观,消除嫉妒。

  小动作锻炼心脑。比如伸懒腰,一般先打个哈欠,头部向后仰,两臂用力往上举,会使流入头部的血液增多,就像给大脑打气一样;上半身后仰,胸腔扩张,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得到改善;扩胸动作还能帮助身体多吸进氧气,使新陈代谢增强,提高大脑和其他器官的工作效率。所以,有意识地伸懒腰,等于给心脏和大脑打了一针“强心剂”,久坐不动、长时间进行脑力劳动后,尤其适合。

  护心脑“食疗方”。可取小米150克,冬麻子、薄荷叶、荆芥穗各50克;将冬麻子炒熟去皮研碎;砂锅内放水先煮薄荷叶、荆芥穗,去渣取汁,放入麻子仁、小米同煮粥。每日空腹食1次,适用于中风以及大肠涩滞。
 

  70岁的赵大爷患高压多年,最近发现血压有点高,而身边的人也说血压高于140会引起中风。于是,赵大爷加大了服药剂量,血压顺利地降到了140以下,可这时赵大爷出现了头晕、乏力等症状。就医后,医生告诉赵大爷这是低血压惹祸。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郭晓碧表示,血压不是越低越好,降得过低也会导致脑中风,而对于部分老年人降压不一定要降到140,可适当放宽标准。

  指导专家

  郭晓碧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出诊地点:广州市同福中路396号

  记者 魏静红 通讯员 钟林锋

  血压过低,脏器缺血

  众所周知,血压升高,就会带来中风、心梗等一系列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所以很多高血压“老病号”都会严格控压,其中不乏像赵大爷一样认为血压降得越低越好。郭晓碧表示,血压降得过低同样会带来风险,首当其冲是脏器的缺血。“高血压患病时间长了,血管会出现动脉硬化,血压突然下降,硬化的血管不能收缩,而血管内压力明显减低,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就容易供血不足。最常见的是心脑肾的供血不足,同时眼睛周围的血管也会受到影响。”

  降压过度,会诱发心脑血管事件,而低血压来临时往往会发出一些信号,提醒患者注意。郭晓碧介绍,血压降得过低,也会像血压过高时那样出现头晕等症状。但由于低血压会造成供血不足,所以乏力、眼花是最突出的表现,特别是当体位改变时,如从坐位的姿势突然站立起来会感到眼冒金星,就要警惕低血压的情况了。

  老人控压可适度放宽

  血压过高不行,降得过低也不行,那么到底该降多少呢?对此,郭晓碧表示,正常人的血压标准是不超过140/90,但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值可以适度宽松些,150/90以下也是允许的。而当血压稳定在150左右后,若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就要求再降低到140左右。“血压达标了,能延长心脏的使用时间。但如果患者的血压降到140时出现缺血的症状,就不要勉强一定要达标准值。”郭晓碧称。

  此外,对于降压更不能一蹴而就。郭晓碧表示,血压越是处于高值,降压就越要求平稳,正常的速度是在几周内渐渐降下来。因为如果患者没有并发症,一下子急于降压,就很容易出现心脑肾的问题。然而,如果患者的血压超过180/120,合并急性左心衰,需要立即降压并根据心衰控制情况调整血压值。

  避免低血压,要调整降压药

  降血压,药物的使用是关键,然而,有些患者是一种降压药“用到底”,并且缺乏对血压的监测,血压降得过低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了。郭晓碧提醒,以下情况容易发生低血压,患者应注意。

  首先,血压会有季节性的波动,冬天血管会收缩,到夏天血管扩张,用药就需要调整,若剂量不变,血压就会降得很低。

  其次,心情有波动,也要调整用药。如住院时心情紧张,出院后没那么紧张了,这时血压也会相对低一点,药物也要调整。

  第三,服药后不要立刻改变体位,如不要突然站起来或躺下,有些患者在体位改变就会引起低血压。

  第四,短效降压药作用的峰值出现得比较快,会立刻出现降压的高峰,一下子把血压降到很低,因此服用短效降压药后要密切留意血压值。

  郭晓碧提醒,心血管药物是一个复杂的调节过程,患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自行调整药量。此外,高血压患者应每个月要到医院检查一次血压,平时自己在家也要密切监测血压,才能及时发现低血压的苗头。

上一篇:控糖详解

下一篇:饮食注意 控制血糖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