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作为一种大范围的较强冷空气的活动过程,一般出现在每年初冬(11月)至次年的初春(4月)期间。寒潮的特征和气象指标是:气温一天将下降10~12以上,当地最低气温在592以下,一般还伴有降水(雨或雪)和偏北大风。
寒潮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心血管病患者对寒潮最为敏感。美国海洋和大气局发布的《天气和健康》就曾指出,每当寒潮来临,在气温由高变低、风力由小变大的转换期内,心脏疾病发作频繁,危重病人常常在凄风苦雨中与世长辞。我国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实践中也发现,约77%的心肌梗塞患者和54%的冠心病患者在寒潮天气下病情加重。每次寒潮过境时,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血管突然收缩,动脉平均压力升高,心肌需氧指数也相应增高,心肌缺氧现象自然就要加重,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便明显升高。
食方一:麦冬、玉竹各10克,五味子3克,取药汁与粳米30克煮粥,每天一剂。
食方二:黑木耳6克,冰糖适量。将黑木耳浸泡10小时,蒸1小时后加冰糖,睡前服,疗程不限。用于气阴两虚型冠心病。
初冬季节,包括心肌梗塞在内的心血管病最容易发作。我国的调查表明,11月份是急性心肌梗塞发作的高峰期之一。事实上,11月份也是我国冷空气最活跃的月份之一。通过统计气象资料发现,11月份内平均变温(即气温的变化幅度)可达7度—10度,为一年中最高月份之一,这当然与寒潮有关。国内医疗气象专家通过分析比较,认为“变温”是诱发心血管病的最重要的气象指标,“变温”大,说明天气不稳定,对冬季而言,就是冷空气(包括寒潮)活动频繁,心血管病自然就容易发作和加重。而在隆冬季节(1月份),气温虽然较低,但“变温”较小,天气相对较稳定,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并不高。这当然也因为,在隆冬季节,血管已经历了多次寒潮天气下的“抗寒锻炼”,动脉压力比较稳定,心肌对氧气的需求也变得“习以为常”,心脏和血管自然也能正常工作。
为了预防和减轻寒潮对心血管病的不利影响,患者平时要注意加强耐寒锻炼,增强体质,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也要时时掌握气象信息,当有寒潮天气出现(可通过天气预报得知)时,要及时增加衣被,避免受凉,早晚出门最好能戴上口罩,以减少冷空气的直接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