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玲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多年,学验俱丰,医术精湛,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心血管疾病,并结合现代医学形成其独特的诊疗风格。现将朱师两则验案分享于此。
(1)患者,女,60岁,2018年9月5日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及双下肢水肿,就诊于某三级甲等西医院,行相关检查(具体不详),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3d后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再发并加重,且双下肢发沉,伴浑身乏力、纳差、口干苦,时有心烦怕冷,眠差,舌胖大,苔黄腻,脉弦,二便正常。中医诊断:水肿;证属枢机不利,水湿泛滥。予小柴胡汤、五苓散合栀子干姜汤加味。处方:柴胡12g,黄芩片12g,清半夏12g,党参片20g,干姜10g,栀子10g,淡豆豉12g,泽泻20g,茯苓20g,白术15g,桂枝10g,酸枣仁20g,鱼腥草15g,连翘15g,甘草片6g,5剂,水煎服。患者复诊自诉3剂后面部及双下肢水肿明显好转,5剂后诸症悉愈。
按语:患者面部及双下肢水肿,伴见双下肢发沉,且口干苦,时有心烦,为邪郁少阳、水饮内停、寒热错杂证。少阳枢机不利,三焦气化不行,外溢肌肤而致水肿[1]。当和解少阳,化气利水[2],轻宣郁热。所用方药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配半夏健脾胃,使三焦气机调和,水湿运行通畅;茯苓、泽泻、桂枝、白术、鱼腥草合五苓散意,以化气利水,通调水道[3];栀子、干姜、淡豆豉、连翘合栀子干姜汤意,治疗热郁胸膈之心烦兼虚寒怕冷症;党参、甘草扶正祛邪,保护脾胃;酸枣仁安神助眠。方证相符,效如桴鼓。
(2)患者,女,47岁,2018年5月2日就诊,以心慌、乏力20余天为主诉入院。患者既往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某医院行射频消融术后1个月,查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45次/分钟。因不愿安装起搏器,为求中医药治疗至我院就诊,现口服心宝丸、沙丁胺醇。刻下症:心慌、乏力,活动时加重,精神欠佳,面色萎黄,纳可眠差,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甲状腺功能、脑自然肽氨基端前体蛋白(NT-proBNP)等未见明显异常;彩超提示:双侧甲状腺结节,胆囊壁毛糙;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47次/分钟。西医诊断: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反流性食管炎;甲状腺结节。中医诊断:心悸,证属气阴两虚、心神失养。西医治疗给予磷酸肌酸钠针以优化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予沙丁胺醇提升心率。中医四诊合参,治以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方选炙甘草汤合酸枣仁汤加减。处方:炙甘草15g,桂枝12g,生姜3片,麦冬20g,焦生地18g,炒火麻仁12g,人参片5g(另煎兑服),大枣6枚,阿胶珠10g,茯苓20g,炒酸枣仁30g,川芎15g,知母12g,黄芪15g。5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患者精神状态及心慌、乏力、失眠症状均明显好转,遂出院调养。查心电图仍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中药以温阳益气、养心安神为法,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生脉饮合定心汤加减。处方:蜜麻黄5g,淡附片8g(先煎),细辛3g,红参6g,麦冬15g,醋五味子10g,龙骨20g(先煎),白芍15g,龙眼肉15g,酒萸肉20g,当归20g,茯神20g,丹参15g,甘草片6g,山楂2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三诊:患者出院后于门诊复诊,已无明显不适,自行停用沙丁胺醇,继续服用心宝丸,为进一步巩固治疗,中药守上方,7剂,水煎服,每日1剂。1周后复查心电图示:偶发房性期前收缩,Ⅰ度房室阻滞伴房性反复搏动,心率65次/分钟。
按语:患者为中年女性,入院主因为心慌、乏力、眠差。中医认为,心藏神,主血脉,血脉须血以充盈、气以鼓荡,气阴两虚则心脉失养、神无所依,则心慌、眠差,脉失充盈鼓荡则脉细、乏力,故辨证属气阴两虚、心神失养,治疗以益气养阴、养心安神为法。《伤寒论》载:“伤寒二三日,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4]《金匮要略》曰:“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5]二者为治疗气阴两虚、虚劳失眠的代表方,故以此为基础方加减应用。阳化气,阴成形,心脏的搏动不仅依赖心气的鼓动,还依赖心阳的温煦[6],患者脉细,舌质淡红,无明显热像,辨证当属阴阳两虚、心神失养;治疗应阴阳双补,即张景岳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故二诊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加以温阳化气,遂调整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生脉饮、定心汤加减。此时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主要考虑附子、细辛均为辛温走窜之品,麻黄在此亦非解表发汗,主要为发越阳气,鼓舞阳气升发、敷布[7],即“麻黄发其阳故也”(《金匮要略·痰饮》),使阳气得以布散周身。血脉充盈、心神得养,则患者周身气机和畅,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亦出现明显改善。
扶阳存阴法仲景,临证疑难问经方。经方为医方之祖,组方严谨,配伍巧妙,药少效宏,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丁玲,崔向宁.柴胡桂枝汤临床应用及研究概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10):212-216.
[2]闻晓婧.《伤寒论》水液代谢异常诊疗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3]申子龙.五苓散证的病位在三焦[N].中国中医药报,2018-04-11(004).
[4]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6.
[5]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
[6]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05-106.
[7]陆华芳.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阳合汤加减在缓慢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价值[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8):138-139.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毛慧芳 朱翠玲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