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亢泽峰,中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第九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眼科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眼科疾病项目组近视防控研究项目负责人。
我国半数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近视,近视发生率整体呈现“低龄、高发、进展快”的特点。
近视分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病理性近视有致盲风险,必须引起重视。特别是病理性近视引起的黄斑病变,是目前我国第二大致盲眼病,严重影响视觉健康。
高度近视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的变形、裂孔、脱离、出血、后巩膜葡萄肿等,并发症一旦出现,也就成了病理性近视。
研究表明,如果在18岁之前把近视控制在中度近视以下,也就是600度以下,发生白内障的风险就可以降低74%,发生青光眼的风险降低70%,视网膜脱离的风险降低98%,黄斑病变则能降低99%。这也是近视防控的意义所在。
近视发生与远视储备量相关
要创新近视防控模式,首先要特别关注儿童的远视储备量。
儿童由于生长发育的原因,眼球较小,视物时会出现类似于远视眼的情况。随着年龄增长,眼轴大小越来越接近成人水平,这种生理性远视基本消失,这一过程被称为“正视化过程”,远视的度数也就是远视储备量。储备量用得越快,近视发生越早。
一般来说,2~3个月的婴儿,眼睛就能追物了;3~4岁以后,就可以监测其远视储备量。
远视储备量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屈光参数进行参考:0~3岁婴幼儿,视力0.4~0.6,家长不用担心视力是否不正常,因为这时候的孩子有远视,约在200~300度;到4~6岁,远视约在175度;7~8岁,远视在125度左右;12岁左右的时候,视力就能达到正常。
定期给孩子查视力,了解远视储备量,可以预测孩子是否会得近视。如果儿童在6岁时仍有150~200度的远视储备量,其在小学阶段发生近视的概率不到1%;如果到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远视储备量没了,则后期发生近视的概率是85%。
要将近视防控关口前移至幼儿园及学龄前期,对学龄前的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及屈光度评测,监测远视储备量。
发挥中医适宜技术独特优势
隋朝巢元方编撰的《诸病源候论》中,就已有“目不能远视”的记载;至明代,著名眼科医家傅仁宇在所著《审视瑶函》中,将此症命名为“能近怯远症”;到清代,眼科名家黄庭镜在所著《目经大成》中明确了“近视”的概念。
中医认为近视的发生,是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发育不良以及劳瞻竭视造成的,这与现代医学所提出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导致近视的认识是一致的。
中医对近视不同阶段的防、控、治均有效果,能够在近视防控全周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在“防”方面,预防近视发生,也就是“未病先防”,包括建档、对儿童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予以相应的健康用眼、起居及饮食指导;对远视储备量不足的儿童及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防止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在“控”方面,可运用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来既病防变。我院研制的启明丸、目舒丸等,经证实能控制近视度数的进展、防止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在临床已应用了二十余年,惠及数十万儿童。
在“治”方面,笔者依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形成“瞳神络病”理论,提出了“败络”概念,对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CNV)病机进行了阐释,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中医适宜技术如针灸、耳穴压豆、推拿按摩、梅花针、眼保健操等,都能有效预防真性近视的发生和进展,在临床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耳穴压豆,具有可推广、操作性强、安全、有效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耳穴压豆在临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方面应用多年,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通过按压耳部穴位,能够起到调节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作用,对远视储备量不足的孩子能起到延缓近视出现,对已经近视的孩子能起到延缓近视进展的作用。同时搭配揿针联合应用,效果更佳,无论假期还是平常上学都可以应用,其具有安全、无痛、操作简便、依从性好、可行性高等优势。眼保健操证实可以有效改善视疲劳情况,但要做到“准确、足量、足时、持久”,也就是穴位要准确,按摩要有力度渗透,按摩时间要足够,坚持每天至少做2次。此外,良好的用眼习惯和生活习惯同样是近视防控的有效手段。
关注用眼行为 预防近视发生
学业负担加重、户外活动时间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以上种种导致青少年视觉负荷增加以及远视储备量不足等,使青少年近视发生进展加快。常见以下错误行为。
用眼习惯不正确 很多青少年喜欢躺着看书、看视频,或是在坐车、走路的时候看手机,都可能导致近视的发生。
书写姿势不正确 握笔时经常扭着身子、歪着头,握笔姿势不恰当以致手遮挡视线,也会导致近视发生。读书写字时一定要遵循“一拳、一寸、一尺”原则,具体做法是上身保持直立,可略微前倾,胸部距离桌子保持一拳距离;握笔时,手应握在距离笔尖一寸的位置;头部端正,自然前倾,眼睛离桌面约一尺距离。
光线不适宜 阅读、写字时,周围环境光线不足,会使视疲劳加重,久而久之就出现近视。读书写字时要有充足的照明,避免在光线过亮、过暗或者摇晃不定的光线下用眼。
营养不良 如果不吃蔬菜或者用水果代替蔬菜,或者只吃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都会影响眼睛的发育。
鉴别错误观点 树立科学认知
近视“可防、可控”,但目前“不可治”,不要听信“近视可以治愈”这类骗局。
出现视远模糊不要急,首先要去正规医院进行验光配镜(必要者需要散瞳验光),矫正视力到1.0为宜,佩戴眼镜会改善视疲劳症状,减缓近视的发生发展。要养成良好习惯,同时可以进行适宜技术干预。
学生是近视防控的主体,学校和家庭是主阵地。让公众建立起近视“可防、可控”的基本认知,掌握基本的用眼、养眼、护眼常识。科普宣教指导正确用眼,树立科学认知,这在近视防控中是十分重要的。
营养均衡全面 少吃甜食、油炸等肥甘厚腻的食物,适当多吃蔬菜、水果等益精明目的食物,将食疗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持续用眼40分钟左右就要休息至少10分钟,可以闭目养神,也可以放松远眺,还可以做户外运动。电子产品屏幕距离眼睛应该在60~80厘米。用眼过度会导致睫状肌痉挛,眼轴增长,造成近视。
眼保健操要做好 保证1天做2次眼保健操。做操时要求全身放松、呼吸平稳、微闭双目、力度适中,同时做到八字方针:准确、足时、足量、持久。
沐浴阳光很重要 保证每天日间户外活动至少2小时,接触自然光时间不少于1小时。
近视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种措施联合防控,动员全社会力量。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以“早防早控、节点前移、科学干预、预警监控”为指导原则,以推迟近视发病年龄、降低近视的患病率、延缓近视的度数进展、降低高度近视眼底并发症为目的,建立起医院、学校、家庭多方联动、综合防控的覆盖儿童青少年近视全周期的防控一体化模式,让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亢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