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延年益寿>健脾胃>正文

脾胃病常用药对经验整理

周春祥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浅述

周春祥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伤寒金匮教研室主任。吾师长期从事脾胃病的临床, 科研, 教学, 对脾胃疾病诊治经验丰富, 擅长以经方为 基础进行加减治疗脾胃病, 尊仲景之旨, 师其法, 不拘 泥其方, 其用药轻灵平淡, 辨证准确, 擅用药对, 屡起沉 疴。兹对吾师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经验整理如下, 与 同道共享。

1 常用药对

1. 1 太子参配薏苡仁 太子参益气健脾, 养阴生津, 用于脾肺气阴两虚。其性略偏寒凉, 药性平和, 属于清 补之品, 补而不滋腻, 气阴兼顾, 又不滞气 。《江苏药 材志 》 :“补肺阴, 健脾胃。 ” 吾师常每以太子参来补益 脾胃气阴。薏苡仁甘淡, 性凉, 利水渗湿, 健脾止泻, 清 热排脓, 除痹, 为清补淡渗之品 。《本草新编》 论其: “薏仁最善利水, 又不损耗真阴之气。凡湿感在下体 者, 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 准用药之多寡, 则阴阳不 伤, 而湿病易去 。 ” 《本草述》 言其“除湿不如二术之助 燥。清热不如芩连辈损阴, 益气而不如参术辈犹滋湿 热, 诚为益中气要药” 。薏苡仁功效较多, 可以用于各 种疾病。在使用本品, 吾师用量全部 30 g , 《本草衍 义 》 :“凡用之, 须倍于他药。此物力势和缓, 须倍加 用, 即见效。 ” 薏苡仁吾师非常推崇, 认为该药不仅具 有健脾利湿, 还能防癌, 抗突变。凡胃病患者来诊吾师 必投薏苡仁 30 g, 因为大部分就诊患者老年人居多, 来 诊时基本都是胃病发生已经好多年, 根据久病多虚, 使 用薏苡仁补虚, 防癌, 抗突变。药理研究表明薏苡仁作 为一种天然的抗癌药物, 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抑 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抑制血管生成, 增强放射敏感性等 多种途径抗癌防癌, 最重要的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1 ] 。 两者一同应用增强益气健脾的作用, 使临床疗效显著 提高。

1. 2 仙鹤草配黄芩 仙鹤草苦辛平, 具有健胃补虚, 清热止血, 止痢的功效。吾师主要用于中焦有湿热。 《百草镜》 云 :“下气活血, 理百病, 散痞满, 跌仆, 吐血, 血崩, 痢疾, 肠风下血 ” , 《本草纲目拾遗 》 :“消宿食, 散 中满, 下气, 疗吐血各病, 翻胃噎膈” , 吾师门诊如遇患 者主诉口中黏腻, 观其舌苔黄腻都会使用仙鹤草。现 代研究药理研究仙鹤草具有保护细胞免疫功能和调节 免疫功能 [2 ] 。黄芩苦寒, 具有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 血, 安胎的功效, 尤长于清上中焦湿热 。《神农百草 经》 言其 “主诸热黄疸, 肠澼泄痢, 逐水, 下血闭, 恶疮 疽蚀火疡 ” 。《药性伦》 论其 :“治肠胃不利” 。同时黄 芩还能抑杀幽门螺旋杆菌 。《名医别录》 言其“疗痰 热, 胃中热, 消谷, 利小肠” , 吾师常用黄芩来清脾胃湿 热。两者相伍清泻胃中湿热热, 同时仙鹤草具有健胃 补虚的作用, 防止黄芩苦寒败胃之弊。

1. 3 黄连配苏叶 黄连苦寒, 具有清热燥湿, 泻火解 毒功效, 长于清中焦湿热。吾师常用于治疗湿热痞满, 呕吐吞酸 。《神农本草经》 言其“主热气目痛, 眦伤泣 出, 明目, 肠廦腹痛下痢, 妇人阴中肿痛 ” , 《本草新编》 云 :“止吐利吞酸, 解口渴, 安心, 除痞满 ” , 《别录》 也述 其有 :“调胃厚肠, 益胆, 疗口疮” 的功效。黄连不仅对 普通细菌有抑制甚至杀灭作用, 其对特殊细菌也具有 抑制甚至杀灭作用 [3 ] 。黄连对 Hp 感染也有作用, 因 为湿热是 Hp 生长繁殖的温床, 该药清胃中湿热之力 极佳,Hp 失去它的生长环境, 更容易被消除, 从而降 低 Hp 感染的复发率。苏叶辛温, 行气宽中, 和胃止 呕 , 《日华子本草》 言其 “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 止霍 乱转筋, 开胃下食 ” 。《本草纲目》 言其“行气宽中, 消 痰利肺, 和血, 温中, 止痛, 定喘, 安胎” 。黄连, 苏叶这 两味药是连苏饮的组成, 是清代温病学家薛生白所创 立, 是用来治疗湿热证, 肺胃不和证的。两者寒温并 用, 辛开苦降, 此二位乃和胃良方。吾师凡遇患者胃脘 胀满疼痛, 伴有舌苔微黄有腻苔, 属于脾胃气滞伴有湿 热的证候必定把这两味药放入组方当中。如果气滞较 甚伴有胸脘满闷不适会苏叶、 苏梗一起应用。

1. 4 麦门冬配半夏 麦冬甘养阴生津, 润肺清心。临 床主要用于胃阴虚证, 长于滋养胃阴, 生津止渴, 兼清 胃热 。《神农本草经》 言其 “主心腹结气, 伤中伤饱, 胃络脉绝, 羸瘦短气” , 其具有清金润燥, 解渴除烦, 凉肺 热而止咳, 降心火而安悸之功效 。《本草正义》 言 :“其 味大甘, 膏脂浓郁, 故专补胃阴, 滋津液, 本是甘药补益 之上品” , 补胃阴佳药。半夏辛温, 有毒, 具有燥湿化 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的功效, 吾师在遇到胃脘部胀 满, 恶心, 舌苔腻, 都会用此药来化湿消胀满 , 《本经》 云 :“主伤寒寒热, 心下坚, 下气, 喉咽肿痛, 头眩胸胀, 咳逆, 肠鸣, 止汗 ” 。《医学启源 》 :“治寒痰及形寒钦冷 伤肺而咳, 大和胃气, 除胃寒, 进饮食” , 具有温化痰 饮, 和胃降逆止呕。二者取麦门冬汤之意, 麦门冬少佐 半夏则半夏燥性被制而降逆之功存, 且麦门冬得半夏 则滋而不腻, 相反相成。两药润燥相宜, 养胃生津, 降 逆止呕。吾师在使用时麦冬 15 g, 法半夏 6 g, 麦冬用 量稍大, 半夏用量比较少 , 《本草从新》 :“但世人未知 麦冬之妙, 往往少用之而不能成功, 为可惜也。不知麦 冬必须多用, 力量始大” 。麦冬用量大, 方能使效。

1. 5 枳壳配白术 两者相伍, 吾师取枳术汤之意, “心下坚, 大如盘, 边如旋盘, 水饮所作, 枳术汤主之” 出自 《金匮要略》 。吾师说过心下坚都能消除, 何况胃 部胀满不除, 只要见到脘腹胀满的患者都会用这两味 药, 基本上白术之量比枳壳量大, 原本是用枳实, 因其 破气散结之力过强, 改为枳壳。枳壳具有理气宽中, 行 滞消胀的功效 , 《日华子本草》 描述枳壳具有 :“健脾开 胃, 下气, 止呕逆, 消痰” 的功效。其白术具有健脾益 气, 燥湿利水, 止汗, 安胎之用 。《本草汇言》 云其“乃 扶植脾胃, 散湿除痹, 消食除痞之要药也。脾虚不健, 术能补之, 胃虚不纳, 术能助之 ” 。《医学启源》 也描述 其具有 “除湿益燥, 和中益气, 温中, 去脾胃中湿, 除胃 热, 强脾胃, 进饮食, 和胃, 生津液, 四肢困倦, 不思饮 食, 止渴, 安胎” 的功效。枳壳以走泻为主, 白术以补 守为主, 两者共奏健脾理气, 消痞散结之功。

1. 6 旋覆花配代赭石 旋覆花消痰行水, 降气止呕之 功 , 《本经》 记载其 :“补中, 下气” 。《本草汇言》 言其 “消痰逐水, 利气下行之药也。主心肺结气, 胁下虚 满, 胸中结痰, 痞坚噫气, 或心脾伏饮, 膀胱留饮, 宿水 等症” 。代赭石具有平肝潜阳, 重镇降逆, 凉血止血之 功 。《长沙药解》 云其 “驱浊下冲, 降摄肺胃之逆气, 除 哕噫而泄郁烦, 止反胃呕吐” 。吾师每遇胃气上逆, 导 致呃逆, 噫气, 呕吐的患者都会加上旋覆花配代赭石这 两味药, 其意取《伤寒论》 中旋覆代赭汤治疗心下痞 梗, 噫气不除之意, 两者共凑重镇降逆止呕之功。

1. 7 莱菔子配决明子 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 降气化 痰之功 , 《本草纲目 》 :“下气定喘, 治痰, 消食, 除胀, 利 大小便, 止气痛, 下痢后重” 。决明子有清热明目, 润 肠通便之功, 现代社会常用之来减肥, 就是利用其具有 通大便的作用 。《本草正义》 言 :“决明子明目, 乃滋益 肝肾, 以镇潜补阴为义, 是培本之正治” , 同时决明子 具有补肾气的作用, 肾气足下焦运化之力足, 大便可 通。临床上每遇便秘的患者都会在辨证的基础上加这 两味药, 不轻易使用攻下的大黄。两者配伍下气润肠 通便不伤正。

1. 8 海螵蛸配浙贝母 其两者相配就是乌贝散, 主要 用于胃痛泛酸,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市场上也有出售 此药的。海螵蛸收敛止血, 涩精止带, 制酸, 敛疮的功 效 , 《现代实用中药》 言其“为制酸药, 对胃酸过多、 胃 溃疡有效” 。浙贝母具有清热化痰, 降气止咳, 散结消 肿之功 , 《山东中草药手册》 言其“清肺化痰, 制酸, 解 毒。治感冒咳嗽, 胃痛吐酸, 痈毒肿痛” 。凡患者主诉 泛酸, 嘈杂, 烧心, 胃镜检查有消化道有溃疡, 出血及反 流, 吾师都会用这两味药, 制酸止痛, 收敛止血。

1. 9 三七配白及 三七有活血止血, 化瘀止痛之功, 《玉揪药解》 言其 “和营止血, 通脉行瘀, 行瘀血而敛新 血。凡产后、 经期、 跌打、 痈肿, 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 崩漏、 刀伤、 箭射, 一切新血皆止” 。三七同时具有补 益的作用所以又称作参三七。白及具有收敛止血, 消 肿生肌之功 , 《日华子本草》 言其 “血邪, 症结, 肠风, 生 肌止痛” , 而 《本经》 云其 “主痈肿恶疮败疽, 伤阴死肌, 胃中邪气” 。此药质极黏腻, 性极收涩。三七能散, 白 及能收, 二者相伍, 一散一收, 相互制约, 共奏活血化 瘀, 收敛生肌的作用, 同时二者合用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更强, 临床每次遇到消化道黏膜萎缩, 糜烂, 溃疡, 出血 吾师都会在处方当中加上这两味药。

1. 10 蒲黄配五灵脂 蒲黄, 五灵脂相伍, 名曰失笑 散, 出自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 是治疗血瘀作痛的 常用方。蒲黄止血, 化瘀, 通淋 , 《本经》 谓其“主心腹 膀胱寒热, 利小便, 止血, 消瘀血” 。《本草纲目》 言其 “凉血, 活血, 止心腹诸痛” , 具行血祛瘀的功效。五灵 脂功专活血止痛, 化瘀止血 。《本草经疏 》 :“其功长于 破血行血, 故凡瘀血停滞作痛, 瘀血心胃间作痛, 血滞 经脉, 气不得行, 攻刺疼痛等证, 在所必用” , 其还具有 行气止痛之功。吾师临床上只要遇到患者有瘀血症像 的都会使用这两味药来活血化瘀, 如胃镜检查胃蠕动 减弱, 黏膜皱壁变浅, 黏膜苍白无光泽, 能分清动脉和 静脉, 黏膜红苍白紫相兼, 或见黏膜出血, 糜烂, 溃疡, 陈旧性出血点;病理检查可见炎性浸润, 胃黏膜腺体萎 缩, 肠上皮化生, 异型增生都会使用。二者相伍, 通利 血脉, 活血散瘀, 消肿止痛的力量增强 [4 ] 。

2 病案举例

藉某, 女, 60 岁, 2016 年 3 月 9 日临床诊断慢性萎 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刻下:上腹部隐痛, 食 后胃胀, 饥嘈不适, 口干且苦, 无嗳气泛酸, 苔薄白, 舌 质嫩红, 脉弦缓。

治以益气养阴, 化瘀通络。药用:太子参 15 g, 薏 苡仁 30 g, 白花蛇舌草 15 g, 仙鹤草 15 g, 蒲黄 6 g, 五 灵脂 6 g, 半夏 6 g, 麦冬 15 g, 柴胡 9 g, 黄芩 10 g, 枳壳 6 g, 三七粉(冲服)5 g, 白及 5 g, 炙甘草 6 g, 苏梗 6 g, 木蝴蝶 4 g。每日 1 剂, 水煎服。服药 7 剂后上腹痛已 除, 唯仍饥嘈不适仍在, 口苦, 大便日一行, 不干结苔薄 白, 质嫩红, 脉弦滑, 前方加黄连 6 g, 吴茱萸 1 g, 瓦楞 子 15 g, 继服 1 周纳食增加, 胃部不适已除。

王某, 女, 61 岁, 2016 年 3 月 9 日, 胃镜检查报告 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 有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史。刻下:脘胀 4 年食后脘胀痛明显, 大便尚调, 口 干黏作苦, 饮后脘胀明显, 颈以上时汗出, 舌红苔腻微 黄, 脉濡数。治以清化湿热, 和胃通降。药用:茵陈 15 g, 栀子 6 g, 薏苡仁 30 g, 苍术 10 g, 厚朴 6 g, 半夏 6 g, 苏叶 6 g, 苏梗 9 g, 黄连 9 g, 吴茱萸 2 g, 浙贝母 9 g, 瓦 楞 子15g, 麦冬10g, 莱菔子15g, 决明子30g, 芦根 15 g。每日 1 剂, 水煎服。服药 7 剂后脘胀已除, 仍晨 起饥嘈不适, 口黏不爽, 大便尚调舌红苔滑黏腻。前法 加益气化湿之品方药, 去麦冬、 芦根, 加佩兰 10 g, 石菖 蒲 6 g, 太子参 15 g, 蚕砂 15 g, 上 7 剂, 药后脘痛已除 仍饥嘈, 口干欲饮。拟法:前方加入天花粉 10 g, 南沙 参 15 g, 清热生津之品, 药后其余各症状基本已除。

3 结语

临床上运用中药, 大都有一定的配伍, 既不是几味 药的偶然罗列, 亦不是无重点, 无组织的见症付药, 而 是有目的, 有重点, 有组织的配伍运用药物。吾师在临 床擅用药对, 其有相互协助增强药力者, 有相互制约消 其不良反应而展其长者, 有两味合用而另生其他作用 者, 有为沟通之作用。

辽宁中医杂志 作者: 石银龙 包雨晴 周春祥

上一篇:脾胃伤,百病生

下一篇:“脾藏智”考辨与诠释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