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定位】仰靠坐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1/3交点处。
【取法】仰靠或仰卧,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取水沟穴。
【穴位解剖】水沟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布有眶下神经的分支和上唇动、静脉。
【特异性】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功用】醒神开窍、清热熄风
【主治病症】中风,牙关紧闭,口歪,唇肿,齿痛,鼻塞,鼻鼽,闪挫腰痛,脊膂强痛,昏迷,晕厥,抽搐,消渴,黄疸,遍身水肿,癫痫,虚脱,休克,面神经麻痹,口眼肌肉痉挛,癔病,精神分裂症,晕车,晕船。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切);不灸。
[出处]《针灸甲乙经》:“水沟,在鼻柱下人中,督脉、手足阳明之会,直唇取之。”
[别名]人中,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
[穴名解]穴名水沟者,以其形有水沟之象,而治水病者,必取此穴以出水,故名水沟以志之。
[位置]水沟穴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图8-2-4)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该处布有眶下神经的分支和上唇动、静脉。
[取法]仰靠位或仰卧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取穴。(图8-2-9)
[功用]疏风开窍,通经活络。
[主治]中风,牙关紧闭,口歪,唇肿,齿痛,鼻塞,鼻衄,闪挫腰痛,脊膂强痛,昏迷,晕厥,抽搐,消渴,黄疽,遍身水肿,癫痫等。
[刺灸法]针0.2—0.3寸,或用指甲按切;可灸。
[配穴举例]水沟配中冲、合谷,主治中风不省人事;水沟配委中,主治闪挫腰痛;水沟配合谷、内庭、中极、气海,主治中暑不省人事。
[现代研究]近年来有实验表明针刺人中穴可使血压缓慢回升,可使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增加,可促进组织液内流补充血容量、并有防止血液粘稠淤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