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女,36岁,2007年3月5日初诊。
咳嗽少痰2年余。每逢天气变化或吃生冷饮食时加重,阵发性咳嗽伴咽部不利、气促、不能自主。夜咳更甚,夜不能寐。偶有痰、但量少易咳出。查心电图及胸片均正常。多次用中药汤剂治疗,症状反复,疗效不显。
刻诊:精神不振,体型偏瘦,手凉肢冷,食少乏力,头晕目眩,口渴喜热饮但不多,背寒,大便偏溏,舌淡苔白腻脉弦细。
《金匮要略》:“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背者,阳也。背寒者,阳虚也;加之舌脉,故辨证为阳虚饮停所致咳嗽无疑,治宜温阳化饮,予以苓桂术甘汤加减。
组方:茯苓30克,桂枝9克,焦白术9克,枳实9克,桔梗9克,甘草6克。3剂,水煎温服,日1剂。
二诊:咳嗽大减,精神饱满,体力渐增,大便成形,背寒明显好转,脉缓和有力。效不更方,原方再服3剂,诸症皆消,至今无复发。
按:《医学真传》:“诸病易治,咳嗽难医。”由于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容易延误失治,导致咳嗽迁延难愈。《难经·四十九难》:“形寒饮冷则伤肺。”《素问·经脉别论》:五脏六腑之久咳“此皆聚于胃,关于肺”。《杂病源流犀烛》:“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内经·咳论》:“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合也。寒饮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以上说明久咳不愈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本例患者素有水饮内停,饮为阴邪,遇寒则聚,外寒内饮相搏,壅塞于肺,肺失宣降,气道不利,故引起久咳不止。饮停心下,中焦运化及气机升降失常,故有诸证出现。
《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大量茯苓配白术淡渗利水、健脾利湿以杜生痰之源,桂枝配甘草辛温通阳散寒消饮,桔梗配枳实一宣一降,调畅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