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里的酸奶琳琅满目,但都有个共同点,就是会在外包装上标注添加的益生菌种类。到底什么是益生菌?酸奶中的益生菌是否越多越好呢?
益生菌是酸奶“添加剂”
益生菌,顾名思义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细菌。成年人的身体里大概含有1.5公斤细菌,其中大部分是“和平主义者”,与我们相安无事;一小部分喜欢惹是生非,四处搞破坏,被称为致病细菌;还有一部分,正义感比较强,以维护身体健康为己任,这就是“益生菌”。
一般来说,益生菌大多在我们的肠道里“安居乐业”,有促进消化吸收、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肠道感染风险等作用。益生菌有很多种类,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等。不过,如果你翻看酸奶的配料表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酸奶都含有嗜热链球菌或保加利亚乳杆菌,但在外包装的醒目位置,标注的却是双歧杆菌等其他菌种。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酸奶大多是由牛奶加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而成,这两个菌种较为常见,对人体保健作用也有限,不用突出显示。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则不同,它们的保健作用较为显著,更值得宣传。
选酸奶不用只看益生菌
有人或许会疑惑:既然双歧杆菌之类的益生菌保健作用更好,为何不全用这些菌种来做酸奶呢?原因有两点,一是这些菌种比较“娇气”,容易在加工过程中死亡;二是只用这些菌种做出来的酸奶口味不佳,消费者不会买账。
此外,这类益生菌还有一个特点:必须大量地聚集在一起,才能达到保健的功效。少量的此类益生菌对人体并没多大好处,有的菌种要1亿甚至10亿个数量才能起作用。所以要想获得这些益生菌的保健作用并不容易,它们要突破唾液、胃酸等消化液的层层封锁,大量地抵达我们的肠道才行。
遗憾的是,我国目前的酸奶标准中并没有相关的硬性规定和检测。也就是说,喝下一盒益生菌酸奶后,究竟能有多少益生菌活着到达肠道,很难说清楚。相应的,它们能否维护肠道健康也值得怀疑。因此在选择酸奶时,不用太在乎益生菌,大可根据个人口味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