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母亲从乡下带来几把苦笋, 见着那白里透着青嫩的苦笋,我甚是喜爱。
苦竹一般生长在大山深处阴凉的地方,长得清秀挺拔仿若一位翩翩少年。竹竿细长,如笛子般大小,高不过两三米,竹节突出,竹叶细长青绿,适合作为观景植物。每年三四月,喝过春雨的苦笋就在山林间快速生长,这时候大家就开始往山上去寻找苦竹林。长年累月在山里劳作的母亲,也会在山间小路旁挖些苦笋回来,给我们尝鲜。
苦笋又名甘笋、凉笋,生长于崇山峻岭之中。这生于山野之中的苦笋,含丰富的纤维素,其质地脆嫩、色白,清香微苦,回甜滑口,以春末出土的笋苞为佳。宋代文学家、诗人苏东坡称赞苦笋:“待得余甘回齿颊,已输岩蜜十发甜。”宋代诗人陆游还亲自烹制笋,有诗曰:“薏实炊明珠,苦笋馔白玉……山深少盐酪,淡薄至味足。”
我喜欢苦笋,还喜欢它生机盎然、蓬勃奋发的姿态,喜欢它平实易得,山野田边、村前村后随意生长。古人有诗云:“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当苦笋出土时,干脆把柴门紧闭不许人走,有宾客来访也不接待,这般的不近人情,只是为了让雨后苦笋能长成竹林,小气得可爱!
苦笋嫩鲜、爽脆。食用苦笋必须懂得去除苦味的制作方法和烹调常识。母亲说,去除苦味的最佳方法,是先将苦笋外壳用刀纵切后剥去笋壳,整条放在滚汤里煮七成熟,捞起用刀背拍扁,用手撕成筷子大小的小条,放在清水里浸泡24小时以上,其间适当换水,而后捞起淋干,切成笋段即可烹调。
有人说苦笋味鲜如鱼鸡,梁实秋在一篇文章里赞其“细嫩清脆”。清明前后,是大吃苦笋的时节,素烧和烤肉都好吃。最好是用土灶大锅烧笋,煤炉子也可。素烧两法:一是切大块后下到大锅里,只放腌咸菜的汁水,不放任何调料就很鲜,用来下饭刚好。二者红焖,笋块下锅后放菜油、味极鲜酱油和黄酒,不要放水。等笋的水分出来后,继续烤,中间要不时地翻炒,等全部的水分都收干、看不到笋的本色了,才能起锅。
苦笋号称荤素百搭。苦笋用来烧肉,鲜肉、咸肉都可。鲜肉最好是五花肉,炖或是烤,直到肉的油都出来了,肥肉一夹就碎即可,那肉味就像东坡肉一样,但比东坡肉简单易做。笋香和肉香混于一体,美妙无比。乡下的母亲多喜欢将苦笋和排骨一起煮汤,煮出来的汤色浓白,有着排骨的鲜味又有苦笋的清苦,吃一口味蕾尽开。
苦笋还可入药。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苦笋,味苦甘寒,主治不睡、去面目及舌上热黄,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热气、益气力、利尿、下气化痰,理风热脚气,治出汗后伤风失音。”可见苦笋是医食俱佳的珍稀竹笋。苦笋味苦,按中医理论,除具有一般竹笋消渴、利尿、清肺、化痰之功效外,还具有益肝明目、清热祛火、消食化积等独特疗效。有研究人员称,苦竹笋中富含酪氨酸,有抑制癌细胞之功效。民间常食苦笋的人还发现苦笋有健胃、驱虫等疗效。如今苦笋真是“苦尽甘来”,一身是宝。
时下,又是苦笋飘香的季节,走在竹林里,思绪总会在崇山峻岭之间飘飞。每当我慢慢品尝苦笋后,会发觉苦笋刚吃下时感觉苦,可再回口却有一种爽甜之感。苦笋之味,犹如回顾人生:初入口时也许会感觉苦涩,难以下咽;待回味时,却让人体会到浓浓的甘甜。(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