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4%的乡镇卫生院设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占比分别达89.95%、75.86%,2015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人次占诊疗总量24.46%,比2010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所有街道、乡镇都开展了规模化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本报讯 (记者章关春 通讯员王 涌)至2015年底,浙江省宁波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基层中医化”走在浙江省前列。
宁波市市长卢子跃在肯定宁波中医药工作发展的批示上提出:要推动宁波中医药发展再上新台阶,造福于民。
近年来,宁波中医药工作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政府全面强化中医药发展保障平台。2010年6月,宁波市政府经深入调研后,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政策保障,确保财政列支中医药事业费逐年增加。宁波将各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分别列入市政府“全市重点改革任务”。“十二五”以来,该市城乡普遍开展中医药服务基本条件标准化建设,其中8家县(市、区)级中医院有7家达到“二甲”及以上,街道(乡镇)普遍创建能提供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的中医馆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其投入基本由财政兜底。“十二五”以来,全市中医事业正常经费从2009年的0.69亿元增至2014年的1.19亿元,年均增长率11.24%;2014年全市中医类专项补助1.65亿元,同比增长29.4%。
2010年,宁波市开创了两项中医类经常性补助的先河:一项为政府购买中医药服务,市、县两级财政分别对同级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按每中医门诊8元/人次、中医住院每床位15元/天的标准给予补助,切实解决了中医药服务的补偿问题。另一项为财政资助中医药人才成长,全市各级中医院和乡镇(街道)卫生机构新招大学本科及以上中医药专业毕业生的,由同级财政按“人头”数安排人才成长经费,此项“人头费”连续向单位补助3年。此外,积极开展市、县两级名中医评选和师带徒工作,市级财政按每继承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予以专项补助。首批40名继承人经过3年的跟师习医,已成为基层年轻中医临床骨干。
其次,宁波中医药工作快速发展得益于不断完善中医药发展的服务平台。首先体现在抓好中医药服务网基础升级上。宁波现有中医类机构145家,其中15家拥有中医床位2630张,床位数较5年前增加39.5%。各级政府在区域卫生规划中不断加大对中医院基本建设投入。目前,宁波市中医院二期以及余姚、慈溪、奉化、宁海、象山等县级中医院改扩建项目正在推进中,总投资达24.9亿元,建成后床位新增1380张。宁波5家县(市)中医院已全部入围国家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程的首批试点医院。
在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方面,市、县级中医院均设基层中医指导科,对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中医药业务技术全程系统指导,并通过接收进修、巡回医疗、下派培训和专科合作、对口支援等形式,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逐级下沉基层。
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宁波创建了由市中医院牵头、11个县(市、区)共同参与的区域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地。该基地负责适宜技术项目筛选和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等。2015年派遣专家到各县(市、区)举办专题培训16次,受训890余人次,共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15项,服务患者1.5万余例次。此外,通过多种宣传形式,促使全市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率,行政村和社区为83.86%、92.98%,家庭为81.26%。
日前,中国医师协会召开2016年会,在成立14周年之际迎来全国各地的医师代表数百人参加。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谦、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出席,总结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成果,部署新一年工作。
2015年,该协会积极参与开展医学教育培训,成立了28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委员会;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协会遴选72名专家,组成10个评估组,对20个省市、43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205个专业基地进行了现场评估,撤消了4个不合格专业基地,对2个培训基地和12个专业基地黄牌警告,对推动我国住培制度落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年会上表彰了10个先进二级机构、5种优秀学术期刊及1种优秀报刊,并对2015年度做出突出成绩的100名“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 及50名优秀征文住院医师作者进行表彰。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将中医药发展纳入该市经济发展规划和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加快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支持制药企业中药生产研发,大力推进基层中医医院建设,2015年中医药事业取得快速发展。
梧州市积极开展“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活动,着力搭建中医药服务管理网络,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探索中医药和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成为广西首个地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梧州市基本建成以市中医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带动,各县(市、区)中医医院为骨干,各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的三级中医药服务一体化管理网络。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及相关中医药诊疗设备,所有村卫生所都配备了中医、壮瑶医适宜技术推广“服务包”,基本实现中医药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全覆盖。
此外,根据国务院下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及自治区工作部署,梧州市将中医药内容纳入岭南生态养生新城建设规划中,加快中医医疗服务建设,提高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发展。该市凭借区位优势,加大与粤港澳的中医药健康产业合作,加快中医药产业与工业、养生、旅游、文化等领域的融合,打造具有梧州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品牌。
近日,新疆吉木萨尔县中医医院举行岗位大练兵活动,35名临床医生参加了比赛,比赛项目有中医四诊、心肺复苏、体格检查、针刺疗法等4项。
此次比赛旨在使临床医师能够熟练掌握中医四诊等正确操作,评审人员根据考核医师对操作步骤掌握的正确与熟练程度进行逐项和综合打分。
通过比赛,临床医生不仅熟练掌握了中医四诊、心肺复苏、体格检查、针刺疗法正确操步骤,抢救意识、关爱患者的观念及施救动作也都有显著的提高,该院医疗临床急救技能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第四届中医药代谢组学研究高峰论坛日前在哈尔滨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中心”及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美国Waters公司合作建立的“中美方证代谢组学技术合作中心”在论坛开幕式上举行揭牌仪式。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中心、中美方证代谢组学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喜军教授认为,中医证候和方剂是中医学的关键科学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医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他表示,“中心”将按照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研究策略,针对中药有效性及安全性等质量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基于临床有效性的药效物质基础发现及与其相关的应用科学问题。
近日,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学术研讨会暨贾谦先生去世三周年纪念会在京举行。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民间基层的中医药人员,结合《中医药法(草案)》,研讨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并以此纪念贾谦先生。
贾谦先生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原组长。会上,大家回忆了他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及他倾听民间中医意见,向有关部门力陈建议的事迹。
会议由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社科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协办。
1月1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京签署合作协议,将在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全面推行认证制度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以提高中医药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准,规范中医药健康服务市场,全面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与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孙大伟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建立部门间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中医医疗服务、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中药材、药膳服务及产品等认证,同时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推动中医药科研实验室、重点研究室等医疗服务机构纳入国家统一的实验室资质认定制度,从而建立中医药认证体系和检验检测技术体系,促进中医药相关产品、服务、管理提质升级。
双方将共同制定促进中医药认证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对中医药认证工作实行统筹规划和管理,实行统一的认证标准、技术规范和合格评定程序,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认证项目,对中医药健康服务认证活动开展监督检查,并将认证应用于中医药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促进认证结果采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认监委共同建立健全认证认可工作部门间合作机制,对中医药认证工作实行统筹规划和管理,共同开发适宜于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的认证制度,实行统一的认证标准、技术规范和合格评定程序,推动认证制度实施和结果采信。将围绕共同推进中医医疗服务认证、共同规范引导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认证、共同推进中药相关认证、共同开展药膳服务和产品认证、共同构建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共同加强认证认可技术推广、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部署等八个方面开展重点合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认监委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中医药行业引入先进的认证管理模式,建立全过程追溯体系和市场信用体系,发挥认证认可的传递信任作用,通过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引导公众选择中医药健康服务,不断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同时运用认证认可的国际通行规则,拓展中医药国际市场,支持中医药走出去。
“十三五”时期,双方将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工作协调,建立健全中医药认证和检验检测的制度体系和保障机制,全面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