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医药资讯>正文

“互联网诊间”受好评

3月9日,一则题为“海盐最年轻的主任中医师:到‘就这看’看病,就像上‘天猫’购物”的微信在海盐人的微信圈里“刷屏”了。此条微信是国医网对浙江省海盐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朱铭卿的介绍和专题采访。3月18日,国医网还后续报道了他与患者之间的感人故事。
 
朱铭卿受到关注,是因为他是中医智能云系统在海盐的4个联络医生之一。目前,海盐县在所辖医疗机构已全面部署中医智能云系统。
 
作为海盐县卫生计生部门推广“中西医协同基层门诊医生工作站”课题成果,它是基于中医大数据、云计算的中医特色医疗信息云平台,具有智能辅助开方和在线特需服务两大核心功能。该系统将云平台与医院的HIS系统连为一体,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优质的医疗资源,在哪里都不够用,即使是北京、上海,人均医疗资源也在外地患者大量流入的冲击下不断缩减。最短70秒的看病时间,背后是与之不成比例的出行费用、食宿费和排队挂号时间,而这70秒对绝大多数医生来说,根本无法诊断出患者得了什么病。退一步说,即使去了大城市的大医院,也未必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患者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为解决患者上述看病难题,海盐县中医院于2015年12月31日开设了“互联网诊间”,成功地将来自全国的1000多位名老中医资源吸引下沉,确保患者通过互联网就能看全国名中医。
 
33岁的姜女士就是这一系统的首批受益者之一。姜女士反复贫血4年,一直觉得头晕乏力、睡眠不好,血红蛋白只有8.2克。她一方面认为是体质虚弱没有予以特殊重视;另一方面也觉得要看专家才放心,但是找专家路途遥远不说,还约不上号。得知海盐县中医院开设了“互联网诊间”后,姜女士就到医院咨询。朱铭卿仔细询问病史后发现,姜女士主要是月经过多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应该先调好月经,月经正常了,贫血自然就改善了,于是就向姜女士推荐了国医网里的宋氏妇科。经过一周的治疗,姜女士的血红蛋白就升到了8.8克,症状也明显改善。姜女士对朱铭卿连声道谢,对“互联网诊间”的方便和有效赞不绝口。
 
据介绍,患者只需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通过海盐中医院的合作方“就这看”国医网平台预约全国知名专家和对症的名中医,无需排队。患者也不必再出远门,只要到海盐县中医院的“互联网诊间”,接受该院门诊医生的望闻问切即可。海盐县中医院医生会将详细的就诊数据上传至“就这看”平台,携手名老中医对患者进行会诊。联络医生再根据专家的方案,帮助该患者完成检查、治疗和配药等一系列工作,真正实现“不出家门,看全国名医”。同时,基层中医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学习专家的技术、分享经验,让中医药信息化造福更多百姓。
 
互联网诊间涵盖中医内科、儿科、妇科、男科等各类专科,精准问诊高血压、糖尿病(二级)、不孕不育、过敏、哮喘、失眠、脾胃病、腰腿痛、亚健康等各类疑难杂症。
 
截至目前,海盐县中医院的“互联网诊间”已接待患者数百位,并得到体验者们的一致好评。(步有怀)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以微信平台为契机,组建“通讯员微信群”,凝聚了全院各科室的宣传力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015年,该院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新闻稿件1000余条,被市级以上报纸媒体采用稿件或图片896篇(幅),其中有295 条宣传报道上了国家级权威报纸,105条上了省部级媒体。在政府门户网站投稿获突破,在湖北省卫生计生网站上稿36篇,襄阳市卫生计生网站上稿百余篇,扩大了医院在政府门户网站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组建“通讯员微信群”密不可分。
 
“通讯员微信群”于2015年5月组建,目前已有79人入群,并有医学博士、科主任友情加入指导,提升了群交流的内涵建设;宣传组与各科通讯员协同配合采访,成功报道了该院“移动互联网医院”“舒畅跪地救人”“仲兆富冒雨救人”等新闻热点事件。
 
医院的对外事务部宣传组专职人员仅有数人,组建“通讯员微信群”后,在宣传人员及发稿数量上均有了扩容增效的变化,对科室宣传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微信群中,通讯员发挥“新闻眼”的作用,及时将科室中医特色、新业务新技术、专业优势、感人事迹等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发掘了第一手的新闻素材,树立医院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同时,宣传组专职人员通过修改稿件,与通讯员及时互联互通,提高了通讯员的新闻写作能力和宣传报道水平,增进了宣传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讯员微信群固定了院内“新闻粉丝”。宣传组每季度出一份宣传工作简报,及时传达各科室宣传考核情况,以微信红包的方式发放稿费,鼓励通讯员积极投稿。宣传组还从医院新闻宣传实际出发,在群内发文指导通讯员写作,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稿件》《怎样提高上稿率》《襄阳晚报专版写作要求》《新闻摄影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投稿要求及注意事项》等。
 
通讯员微信群的建立,形成一个互动的全院新闻信息网,通讯员与宣传组之间、通讯员相互之间联系、沟通、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并且在培训、学习内容上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在医院对外宣传工作中发挥了正能量效应。(李丽)
 
近日,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针灸科,收到一名重病患者及家属送来的锦旗,上面写着“医术精堪,妙手回春。”
 
送来锦旗的是一位52岁的夏大妈,她今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被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情严重,随即进行了左侧颈内动脉置管溶栓术、开颅血肿清除术,住院治疗20天后,夏大妈出现了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失语、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需要很长时间的康复治疗。根据双向转诊机制和患者家属意愿,夏大妈随即转到龙马潭区中医医院针灸科进行康复诊疗。
 
夏大妈转入该院针灸科,该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叶剑容详细查看了她的转诊病历、检查了病情,并对夏大妈进行了早、中、末期康复评定,积极开展对症治疗,采用中医药活血化瘀通络以及西药改善脑代谢等,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针灸、理疗、中频神经经络促通、言语训练、运动康复训练等治疗。
 
住院期间,叶剑容团队按照人类运动发育时的规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然后根据运动时间由短到长、运动强度由低到高顺序,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经过近2个月的康复训练治疗,夏大妈恢复良好,能进行日常语言交流,右上肢肌力从0级恢复至2级,右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不高,能独立缓慢步行。病人及家属感激万分。
 
“非常感谢龙马潭区中医医院针灸科所有医护人员!他们发挥精湛的医术,给我的老伴精心照顾,使老伴得以早日康复。”夏大妈的丈夫送来锦旗时激动地说,“现在这个‘双向转诊’政策真的很好,要是我们在大医院做后期康复治疗,费用肯定承受不了,并且大医院病房紧张,不利于患者康复治疗,过几天我就送老伴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做颅骨修补手术,如果还需要康复治疗,我们会回转到这儿。”
 
这是龙马潭区中医医院近年来推行“双向转诊”以及取消“以药养医”后,重视中医为主的办院方针、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复诊疗等,患者尝到实惠“甜头”的一个缩影。(梅松政 徐剑 祝焱)

上一篇:以“一团一包”打造特色中医品牌

下一篇:中医药改革 从中医师收入低到薪水体面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