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开始,安徽省就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2015年4月,随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大幕拉开,共有15家城市公立中医院参加改革……安徽在新一轮医改中担任了“排头兵”的角色。
扛起医改试点省这面“大旗”,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董明培切身感受到了医改大潮中政府与市场的“博弈”。为了兑现“患者就医负担不增加,医务人员收入不减少”的承诺,近年来,安徽省在财政补偿、医保支付、价格调整等方面制定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倾斜政策,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作用,放大医改政策的惠民效果。
探索“两次补偿”新模式
破除“以药养医”是医改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取消药品加成后,为弥补公立中医院在药品加成方面的损失,安徽省在政策上更“偏心”中医药,不仅仍保留了中药饮片加成,并在计算药占比时不包括中药饮片,还对中医药实行“两次补偿”机制。
该省选择了芜湖市和马鞍山市开展“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中医药服务分类补偿机制”试点工作,重点探索“两次补偿”新模式:第一次由基本医疗保险补偿(补偿需方),采取现付制,通过提高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第二次由政府财政补偿(补偿供方),采取后付制,由政府财政按照中医药服务的质量、数量和满意度进行补偿,鼓励提供中医药服务,引导中医医院发挥特色优势。同时,对公立中医医院实行差别化医保政策,新农合对中医药服务提高10%报销比例,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杨骏说,实行这样的改革后,患者支出普遍减少。
家住亳州的李女士也切身感受到了变化。“带孩子到亳州市华佗中医院看儿科,虽然专家号和诊疗费比以前增加了10元,但这10元全部由医保报销,自己减少了开销,村里的邻居都说看病便宜了。”
为了降低中医院的运营成本,带量采购也是常用的一招:几家中医院抱团带量采购中药,让医院和企业有了双向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曹奕笑着说,自从实行带量采购后,自己的“嘴皮子”灵活了很多,给医院省下不少钱。
2014年起,安徽省探索性地开展公立中医院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对中成药和化学药品,实行以市设区的市为单位组建采购联合体、省属医院单独组建采购联合体进行带量采购。药品带量采购降价幅度为7%~30%。
提高中医药服务价格
以前看着科室的大夫们辛辛苦苦忙碌一天,却拿不到体面的薪水,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黄学勇的心里一直很焦虑。
此次医改,安徽省出台政策调整和提升了中医药服务价格。“过去,大夫给患者拔3个火罐只收5元钱,如今,大夫拔3个火罐能收10元,针灸大夫也不用再按照受针部位收费,而是按病收费,大夫们收入增加了,对专业技术的提高也明显比以前积极了。” 提起医改带来的变化,黄学勇很欣慰。
而在安徽省立医院,自提高了医生挂号费后,中医科的大夫们更乐于提升中医肿瘤专科建设水平。该院书记刘同柱介绍,虽然身为综合医院,整体挂号费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为了体现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此次医改对中医药更有所“青睐”,比如对中医挂号费增加了3元的“辨证论治费”,“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在我们综合医院可谓是‘锦上添花’,尤其我们医院的中医科,以中医肿瘤为特色,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 刘同柱说。
在安徽省,无论是综合医院还是中医院,从医生到管理者都有着和刘同柱一样的喜悦。在此次医改中,安徽省调整了中医服务价格135项,其中针刺与灸法67项,中医外治、中医骨伤、中医肛肠和中医特殊疗法共68项价格提高20%,同时增设普通、专家和知名专家门诊中医辨证论治费。
中医服务价格与价值不相符,医院就会“另谋其路”,比如投巨资购置核磁共振、CT等收费价格较高的检查设备获取高额利润,而轻视了针灸、推拿等收费低项目的建设发展。董明培表示,不能让中医院“不姓中”,用提高中医服务价格来保护和激励中医发展。否则,中医就会失去发展甚至生存能力。
此外,安徽还下放了价格管理权限。市属及以下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由省级管理下放到市级管理。市属及以下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可参照省属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执行,其医疗服务价格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市卫生计生、人社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按照不高于省级价格水平及时核定。
扶持基层中医药发展
在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中心卫生院,每个科室的情况在院长焦齐峰心里都有一本明账。
“自从和华佗中医院形成县域医联体,我们的患者明显比以前增多,华佗中医院定期派专家来卫生院坐诊,华佗中医院还免费接收乡镇卫生院医护进修,乡里的百姓更愿意在家门口看病了。”焦齐峰说。
2015年,安徽省部分试点县人民医院对口联系了104家乡镇卫生院,县级中医院共对口帮扶了88家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覆盖千余万人。
太和县中医院更探索出一条“托管式”的基层帮扶模式。他们以整体托管的模式托管界首市中医院,采取股份制运作,企业化管理。院长助理潘欣介绍,除了整体托管外,该院对口帮扶了泗县,萧县等6个县级中医院和全县的乡镇卫生院。
安徽省88%的人口在县域,而目前只有4个县实现了“90%的患者看病不出县”,县域医疗卫生面临着“县级不强、乡级不活、村级不稳”的窘境。为此, 安徽省积极创新县级公立医院管理模式,由县医院和县中医院分别牵头与若干乡镇卫生院开展紧密型帮扶,开展技术合作,统一调配人力资源、统一核算医疗服务成本、统一成员单位的绩效考核。
探索帮扶模式期间,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董明培坦言,受经济水平、城乡二元结构、培训力度和人才引进机制等因素影响,安徽省中医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基层中医药人才相对匮乏,“部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甚至没有中医执业医师,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受到影响。”
董明培表示,下一步,安徽省将致力于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通过对医改政策的加大落实,保证在职人员的稳定性,保证中医药传承和创新,让中医药在安徽省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态势。(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