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医药资讯>正文

中医流派众多“师承制”培养模式也有其弊端

日前,全国24所中医药院校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排名出炉,院校之间考试通过率差距较大,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中国中医药报》文章指出“医考通过率症结归根到底在教育”。可见,中医药人才培养问题依然是当前制约中医药发展最为关键、最为紧迫、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行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高等中医药院校实行的现代院校教育模式,第二种则是在相关政策指导下的“师承制”培养模式。
 
笔者认为当下中医药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基层是当前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点,基层卫生系统更看重的是医生实践技能水平,而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偏重理论与研究,这导致中医药院校培养出来的部分医生“考得了证,辨不了‘证’”,“写得出论文,开不出药方”。第二,院校教育在课程安排方面千篇一律,形成了“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学生受教材固化影响,毕业临床后若完全遵循教材生搬硬套,则理论与临床脱节,造成诊疗水平低下。第三,部分院校过度偏向西医,致使一些中医学生对中医的价值产生怀疑。
 
“师承制”培养模式也有其弊端。中医流派众多,各中医大夫秉受家学,难免存在拜师学生只闻一家之言,靠师父药方秘籍“一劳永逸”的状况。加之名中医人数有限,尤其一些民间老大夫又紧守传统观,秘方技法秘而不传。因此在全社会大规模推广这种教育模式更不现实。
 
目前,很多中医药院校已经看到这两种培养模式的弊端,故而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起来,在结合过程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也遇到了困难和挑战。近年来,部分院校组建“中医、针灸、中药、中西医等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旨在培养精英式临床实用型人才,采取“以院校教育为主体,师承制相配合,医院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选拔学生进入实验区时还是很看重学生书面考试成绩,不能全面顾及学生综合素质。从整体反馈来看,这种培养模式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但这种模式毕竟“僧多粥少”,大多数学生依然不能享受到新的改革成果。
 
笔者建议,第一,总结创新实验区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扩大其规模,把更多优秀学子纳入培养范围。第二,加强“师承制”模式下导师与学生的紧密联系,将跟师出诊、抄方等要求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发挥师带徒的传承功能。第三,在选拔学生时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特别是中医专业技能,在培养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廖垚 马明)

上一篇:以医带药 推动中医药产品注册认证与出口

下一篇:遵循中医药规律 推进中医师规培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