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医药资讯>正文

鼓舞技能创新 培养中医后继人才

在留念抗日战争成功的日子里,笔者作为中医药作业者和党史研讨者,回忆了抗战时期延安的中医药作业。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由于地处陕北山区,天然环境恶劣,经济不发达,社会动乱等原因,流行疾病时有发生,死亡率极高。那时西药奇缺且价格昂贵,老百姓大多无钱治病,“小病养,大病抗,沉痾等着见阎王”成为当时的普遍现象。在弹尽粮绝的陕北,中医成为维系大众生命安全的主要保证。
 
破除对中医的成见 为中医展开扫清妨碍
 
中医药主要以传统师承或院校教育方式得以传承。1922年北洋军阀在公布施行教育计划时,就曾将中医药学排挤在正规教育之外。国民政府在1929年以“国医在科学上无依据”为由,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妨碍”的方针,不允许兴办中医教育,中医也没有从医资质。
 
跟着西医的传入,传统中医药学更是受到了严峻应战。陕甘宁边区也受这一大环境的影响,部分人对中医药开端发生成见。在乡镇,医院里没有中医,而乡村的中医良莠不齐,部分中医在给人治病时也会用一些神通或巫术来给患者治病。
 
陕甘宁边区政权树立后,中医被作为能够联合、协助、改造的传统医疗部队,它是一种“旧方式”,但能够再利用。毛泽东说:“瞧不起中医是不对的,把中医说得都好、太好,也是过错的。”因此,对中医有必要要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知道,批判地承受中国传统中医文明的遗产,并将其一切积极因素保存和发扬光大。
 
建立各种研讨机构 展开中医药作业
 
为展开边区的中医药作业,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了多种方式的中医药研讨机构,展开沟通与协作,促进了中医药作业的展开。
 
1938年由边区政府筹建并建立了陕甘宁边区第一个医药社——陕甘宁边区保健药社,该社坚持以“改善中药,中药科学化”为主旨,施行治病、制药、卖药三位一体的运转形式。患者治病手续简洁,随到随看,对于病况较重或行动不便的患者能够上门医治,对立日军人家属和哀鸿还可予以必定优惠。该社不只经营药材,也改善和出产包含正气散、汗必灵、当归精麻等80多种药品。边区保健药社的建立为推进中医药作业的展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联合边区中医人才,促进边区卫生作业,1940年6月,边区政府民政厅掌管由各县国医代表及边区政府各卫生机关代表数十人参与 “国医代表大会”。会后建立了延安第一个中医学术团体“边区国医研讨会”。该会通过开办国医训练班,出书卫生刊物等方式促进边区医药卫生保健作业展开的一起,也鼓舞中医贡献秘方,以便进行沟通和评论。边区国医研讨会的建立为行进边区中医学术水平发挥了巨大效果。
 
1945年3月13日,“陕甘宁边区中西医研讨会”建立,其主要意图是为了联合与行进边区中、西医(包含兽医),施行中西医协作,协助政府调查研讨,协助卫生行政机关及卫生技能机关处理有关卫生医药问题。中西医研讨会的建立有利于中西医之间互相学习,不只壮大了边区的医疗力气,也在医治疑难杂症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地推进了边区医药卫生科技的行进。除此之外,陕甘宁边区还建立了“中西医研讨室”“陕甘宁边区医药学会”等,在展开中医药研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促进效果。
 
走中西医结合之路 完成中医科学化展开
 
1940年6月,在边区举办的国医代表大会上,时任边区政府卫生处处长欧阳竞在讲话中说:“由于曩昔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使国医同其他科学一样,不能长足进展。但正由于有这样悠长的前史,积累了丰厚的经历,这点咱们不能彻底把它扼杀。相反地要继承祖先的遗产,扬弃它,改善它。这就需要咱们有安排地进行研讨,使它向着行进的、科学化的方向行进。”边区广阔医务作业者展开了广泛的医学沟通,做出了有利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
 
1941年,任作田在延安马家湾建立了延安针灸疗病所,为患者针灸医治的一起,也教授针灸技艺。外科医师鲁之俊拜针灸名医任作田为师,悉心学习。任作田通过“练心、练指、练法”的针灸操练三要素,总结出用针技法“八法”“十术”的科学规矩和医学原理。通过中西医比照研讨,他以为针灸疗法有影响血液环境、添加白细胞、振奋神经机能、增强推陈出新等效果。由于任作田和鲁之俊在中西医结合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使他们被评为“中西医协作模范医师”。
 
陕甘宁边区各县乡村的中医大夫也都连续公开了自己的秘方,包含医治接骨、无名胀痛、小儿麻痹症、防治肺痨病、白喉症等的秘方和一些兽医方面的单独。有的中医大夫不只公开了秘方,还亲身教授技能。
 
1944年5月24日,毛泽东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说:“咱们边区政府的副主席李鼎铭同志是中医,还有些人学的是西医……不管是中医仍是西医,效果都是要治好病。治不好病还有医术问题,不能由于治不好病就不拥护中医或者不拥护西医。能把娃娃养大,把患病的人治好,中医咱们奖赏,西医咱们也奖赏。”中医科学化,是完成中医可持续展开的必要条件,中西医结合的完成,是对延安革命部队长时间医疗实践经历的总结归纳。1944年10月,在陕甘宁边区文教会议上担任和谐中央医疗卫生防疫作业的李富春同志提出“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的目标,为完成中西医协作的统一战线指明晰方向。
 
鼓舞技能创新 培养中医后继人才
 
194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同意公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间第15条规则:“推行卫生行政,增进医药设备,欢迎医务人才,以达减轻公民疾病之意图,一起施行救助外来的哀鸿。”1941年9月1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的《国医国药奖赏优待法令草案》中明确指出,国医履行医疗事务者被称为医士,履行制药事务者被称为药师。这是对中医执业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认可。如果在医药上有所发明创造,还能够请求政府奖赏等。这些方针的施行极大地鼓舞了中医药作业人员的作业热心。
 
陕甘宁边区中药种类繁复,而据边区的林业调查报告显现,边区的中草药种类多达65种。遵照党中央“展开经济, 保证供应”的方针, 依据当时的形势和延安区域军民防病治病的实际需求情况,以“开发边区中草药、精制各种中成药、对前史悠长的中医药学进行科学地归纳研讨与改造”为主要任务, 以当地出产的中药材为质料,研发出产了多种急需的中成药如止咳丸、赤色补丸、成功茶、红白痢疾丸、八路军行军散、痧症丸、妇科调经丸、止咳散、胃痛散、补脑丸、退热散等。别的,还用化学办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制成麻黄素、黄芩碱、当归油等, 或用其他办法制成桂皮酊、陈皮酊等。
 
为培养中医人才,1945年10月,边区政府民政厅托付中西医药研讨会主办中医训练班,接收25~40岁的身体健康、略具医药经历、粗通文理及有中等学问的男女50名,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训练。训练课程包含技能(生理、病理、确诊、医治、药性、方解、编造)和作业方针(卫生医药方针、卫生中医药运动、环境、妇婴及个人等卫生)两大部分,毕业后将在自愿原则下,由民政厅分配回原地或他县作业。
 
国医研讨会常常安排中医到医院去观赏,并举办中西医学术研讨会议,以行进这些医师的学术素质。1945年5月20日,在参议会大礼堂举办第一次学术研讨报告会,听取了中国医科大学傅莱医师《粗制青霉菌素》的报告,傅莱和他的助手辅导听众观赏他们带来的样品,并作了较具体的解说。
 
铭记前史,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在抗战时期,延安的中医药作业得到了快速的展开,为陕甘宁边区广阔军民的健康和中国革命的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对新中国中医药作业的展开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刘运磊 刘杰)

上一篇:中药性剧作为特殊的医药科普

下一篇: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院60周年巡礼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